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頤和園的知春亭、石船和長廊積雪,北海公園的白塔紅墻,北京少年宮花壇前系紅領巾的孩子們,還有碧云寺的蒼松翠柏和京郊雪中趕馬車的路人……這些首都的尋常景象,都曾出現在關山月的筆下。作為嶺南畫派的代表性藝術家、新中國成立初期“新國畫”改革的重要踐行者之一,關山月努力將“現場寫生”作為探索中國畫轉型的重要途徑,以此表現新中國的圖景。關山月于1954年、1956年兩赴首都北京,創作了20余幅寫生作品,以寫實的筆墨描繪了北京各大公園及京郊的景致,表達了他對新中國首都嶄新氣象的美好憧憬。近期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的“南風北采——關山月北京寫生專題展”除關山月北京寫生作品22幅外,還展出北京畫院所藏郭味蕖、何鏡涵、陶一清等同時代畫家的數幅北京題材作品。這些作品既回溯了20世紀50年代首都的人文景觀,又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畫家們的思考與創作,以及美術家們對首都新生活視覺形象的敏銳觀察。
展覽主辦方之一,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介紹說,此次展覽充分利用相關的文獻與圖片資料,將寫生作品置于新中國美術史背景之中,并以美術作品與實景照片及文獻對比的形式,體現關山月寫生的視野、技法、理念以及時間感,力圖展示當時中國畫轉型時期的成果。(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