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展訊 >> 正文
7月29日,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主辦,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作為支持單位,《藝術市場》雜志社、中國文化傳媒網、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美術院協辦,妙悟齋(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視界聚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畫說中國——沉浮法國畫展暨十年畫中國回顧展”在中國美術院美術館舉辦。展出沉浮近十年創作的精品力作60余幅,內容涵蓋沉浮十年來行走中國展現中國當代風貌的系列作品,藝術家以“畫”說中國的方式,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中華大地的壯美風貌。開幕式后,還舉辦了“畫說中國——沉浮法國畫展暨十年畫中國回顧展”研討會。本次展覽截止于7月31日。
回顧展研討會實錄
學術主持:王仲
學術嘉賓:陳醉、劉龍庭、趙力忠、李寶林、畢建勛、尚輝、王宏建、王志純、王平、王愛紅、嚴長元、吳建科、黃孝逵
王仲:“中國畫·畫中國”是沉浮首創的活動,十年來在全國成為一個知名度很高的系列,很有品牌效應。
“中國畫·畫中國”把中國畫、水墨帶到大自然中,面對自然畫畫,是一種引領。很多理論家會講很多道理,畫家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要做到卻相當難。另外,沉浮把筆和墨帶到自然中,他確實在畫眼前的生命與自然。面對自然,首先是服從自然給他的感受,再去使用工具材料。自然能夠給你很多豐富的、新的筆墨,提供意想不到的色彩。所以,沉浮這些畫,完全是寫生的,筆墨里包含了真正的中國精神和中國畫的意蘊。
展覽里面有很多學術的問題,中國畫怎么表現時代?中國畫如何表現眼前的東西?不但是風景和自然,還有面對的人。沉浮這個畫展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可研究的東西。
陳醉:我們看沉浮這些作品,他的方式就是比較側重于用西洋畫的方式、觀念來畫速寫,但是他又完全用中國畫的工具當場畫。沉浮能夠當場畫這么多,拿著冊頁一本一本地畫,是很好的方式。他已經很忠實自然,整個畫面很忠實對象、很有氣氛、很有味道。但是,畫面比較散碎,如果能夠更集中一點、更提煉一點,更多主觀的因素,會使他的畫更進一步,格調和意境更高。
此外,建議他練一下書法,就更完整了,更有特色了,就能更好地走進世界了。
尚輝:從2004年到今天,“中國畫·畫中國”已經走過10年的歷程,沉浮主創“中國畫·畫中國”這樣的命題,讓中國畫家,特別是在當時有影響的一批中國畫家都能走出去,接觸現實,通過寫生來為傳統中國畫注入新鮮的血液,他功不可沒。
沉浮的作品,表現的對象囊括了我國,尤其是西北、西南等邊陲地帶很少被中國畫描繪過的審美領域。沉浮的山水畫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風景性。但是沉浮的現場寫生并不是機械地去描繪眼中的風景,他是有取舍的,這種取舍是注重畫面平面的表現,在這種平面性里面追求他的幾何形、團塊結構和視覺空間的重新組合。通過寫生不僅為沉浮畫面構圖帶來變化,畫面意境也更加清新,更重要的是沉浮個人筆墨在皴和積墨相互結合上、在墨與彩的相互融合上達到了很好的境界。他的畫面并不很張揚,并不火氣,而是很文雅、很儒雅的,這種儒雅是來自于對傳統中國畫的理解。
李寶林:沉浮是我的學生,他是一個很聰明、很勤奮的畫家。他組織的“中國畫·畫中國”已經10年了,我是看他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這中間有快樂,也有很多坎坷。沉浮有時候要賣車、賣房去保證這個活動能夠進行。一個人能這樣對待自己的事業很不容易。
另外,沉浮跟我和楊延文學畫。楊老師畫畫很嚴謹,我畫畫是很笨的,但這兩點都沒有限制沉浮,沉浮在走自己的路。在理念上他可能是比較典型的中西融合的畫家,比我們更明顯一點。他畫畫不拘一格,有自己的想法、理念、追求,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沉浮不僅是畫家,也是一個活動的組織者。他畫畫就像作戰一樣,要搶時間,上次到寧夏參加活動,我發現實景不容易畫。他能夠很快捕捉到眼前的美感,很快組成一個畫面,藝術感覺很不錯,畫出來的東西感覺比較生動,很有生命力。
王宏建:“中國畫·畫中國”這個主題非常好,它是一個系統的、宏偉的工程,而且它體現了在當時我們藝術上所提倡的一點,就是藝術要從現實中來,通過寫生反映現實,要成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沉浮畫中國,畫得很情真意切,別人畫山畫水、畫花鳥、畫小人物、畫大人物,但是他的對象就是祖國,這個祖國不是抽象的,是現在的中國。這次沉浮在尼斯舉辦的中國畫展應該說很成功,因為這畫展不單單是他個人的,而是代表著中國的形象。現在這么年輕就畫到這樣,如果畫到75歲,還有20多年,未來藝術語言豐富了,筆墨功力更成熟了,而且藝術風格越來越明確了,那時會很成功,會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吳建科:作為一個親歷“中國畫·畫中國”的畫家之一,我經常跟他在一起,去年第二次畫新疆我也去了。我們到胡楊林,他很激動,有的時候走著走著就讓司機停車,然后就畫。這是作為藝術家最基本的狀態。他的作品很原生態,這是最難得的。如果不去抓住生活中的原始的、最樸素的東西,我們的作品一定是沒有生命力的。
劉龍庭:李可染主張畫家成功的八個字讓我印象深刻。第一是天才,沉浮有一定的天賦,他感受很靈敏;第二是勤奮,沉浮達到了勤奮的程度;第三是修養,修養主要是文化修養,修養也符合現在中西文化、國學文化等方面;最后是壽命,剛才說都要達到百歲,這樣藝術修養就越來越高,也可以把前面的東西做一個總結和回歸。希望沉浮堅持、堅持、再堅持,這樣他在中國美術界就能起到一個獨特的作用。
趙力忠:有一句老話說“文如其人,畫如其人”。沉浮的畫和名字不相符,名字叫做沉浮,有沉有浮,我看完他的畫之后認為他不是沉浮,而是沉穩。
沉浮的藝術,第一是接地氣,就是來自生活,都是來自于自己心里的感受,這是在表現對象上;第二,在表現手法上,他基本上做到了中國書畫界講的“低不忘兮”,他基本上是很踏實,都有內容;第三,有思考,他幾乎每幅畫都有思考在里面,不是隨便畫的;第四,幾乎每張畫里面都體現一種探索。沉浮原來是學油畫的,也要再把中國傳統的東西補一補,這是需要的,同時探索的精神不要因為補而失去;第五,幾十年來好多人的目標不只是走向世界,有一些題材是走向宇宙的。可沉浮是回過頭來組織大家一起老老實實畫中國,這很有意思。這也體現了一種沉穩。最后關于他的西畫問題,這點也不要太強求,如果你有意識地再補補傳統課,效果會更好。畫家里,有的人傳統意義更明顯,有的人西畫味重一點,這也未嘗不可,這就是百花齊放。
畢建勛:沉浮的作品藝術特征不完美,但是非常有生氣,這個生氣就是古代六法中的第一法“氣韻生動”,它接的是山川造化之氣,所以他的畫比較鮮活。第二,在技法上,他不按照程式化的技法走。比如他畫的山,如果按技法走云彩得留出來,得先畫山最后給云彩留塊白,他上去幾筆淡墨把云彩畫出來了,再回頭畫山。只有在直面山川的時候才會出現這樣的作品。第三,他的風格具有多樣性。只有面對物象山川的多樣性,才會產生筆墨跟隨時代的作品——筆墨當隨你表現的對應的東西。剛才幾位說到有西畫味道,他西畫的東西太多,其實在我看來他西畫的因素并不多,比我差多了。但是這不能回避。中國文化是具有包容性的,中西融合是一個大問題,你要解決好這個,本身就是一種“道”的形式,它合二為一。
黃孝逵:沉浮可以說是我們香港畫家比較熟悉的畫家。給他總結了八個字:畫之仁者,仁者多愛。我了解的跟你們前面講的都差不多,他做了很多的事,畫又畫得很好。
沉浮的畫跟我自己畫的方向比較接近,也來自寫生,然后再提煉。我的經驗來講,希望沉浮不要把自己的風格固定下來,一定是中國的或者一定是西方的。保留自己很質樸的東西,接受自然界的信號或者感情的抒發,他在這個方面做得是非常好的,可能在筆墨上不像中國的,甚至往比較現代的、西方當代的去連接一下也不是不可以的。
王志純:今天看沉浮這么多作品,我確實挺佩服,覺得沉浮真是非常勤奮。從作品的面貌來說,他特別注重第一感受,從西方的風景寫生這個路子過來的,他和傳統的山水寫生還比較遠,基本上是從西方的風景畫直接對自然的觀察和轉換。沉浮發揚了自己的長處,這種生動性,這種藝術語言不拘一格,面貌多樣。他這種個人的語言、風格、畫面結構只能在創作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積累的多了,他的方法、語言、畫面結構會逐漸形成一些固定的東西,類似于中國畫的程式化的東西,這些東西靠積淀,靠在創作過程中逐步地形成。所以,我對沉浮抱有很大的希望,他很年輕,而且這樣勤奮,畫中充滿了靈氣,是很有希望形成個人風格的好畫家。
王愛紅:沉浮是非常有膽識的人,是一位膽識的畫家、組織者、活動家。“中國畫·畫中國”給大家提出一個課題:畫家畫什么。這里面包括一種積極的態度。“中國畫·畫中國”的根就是歌頌祖國,這是被很多畫家所認可的。所以團結了一些優秀的畫家。連續做了這么多年,我對沉浮和各位老師特別欽佩。有的人問我沉浮是畫什么的?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沉浮畫什么?沉浮是畫中國的。
王平:看沉浮的繪畫,與他的名字一樣,有糾結的方面,也有矛盾的方面。他的繪畫強調的是他的表現因素。他的一些表現因素有生活內容,有東方情調的現代性的形式感,很有表現性。這些繪畫,應該是沉浮往下走很重要的一個根基點,已經有了自己的面貌。中國有一句話是揚長避短,他選擇這樣的方式就是揚長避短,無可厚非,他選擇這樣的方式是對的。他把更多現代的元素,一些東方情調的東西更多地結合到他的寫生當中來,這樣會更有利于塑造他的面目,塑造他的形象。他的很多繪畫非常強調主題的提煉,這種主題當中又結合了中國傳統繪畫想要的那種意境的塑造。
另外,他的優勢在于繪畫性,他在墨和色的處理上有自己獨到之處,那種大塊面的墨和色的處理跟畫面的整體感,是他的能力。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他的藝術鮮活而有清新的氣息。如果他把東方的意味、現代的視覺通過清新之氣強調下來,下一次展覽可能面目更加清晰。
嚴長元:跟沉浮認識很多年了,一路走來也為他的這種勤奮、執著所欽佩。最早認識沉浮,他是一個很成功的文化活動組織者,現在看到了他在美術這條路上走出自己的探索,也看到了他這么多的作品,為他的成就感到高興。“不喧嘩,自有聲”,其實從一個活動的組織者到藝術家本身是需要轉換的。前者是需要處理大量綜合性的工作,應付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很熱鬧,但創作本身是很安靜的。從十年前到現在,沉浮自己的轉變,更多體現在創作本身的轉變,尤其近來他的畫變化非常大,通過作品我們看到了這種轉變和他努力的方向。期望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把“中國畫·畫中國”這個品牌做得更響,取得更好的成就。
王煒:沉浮最可貴之處,是他從生活中吸取了營養,錘煉了他的造詣。現在沉浮的山水畫基本上形成了獨特的面貌,這個面貌我認為是中西相融的路子。他并不是從傳統中走出來,而是在生活中嘗試中西藝術相融。談到他的為人,在我們畫界已經獲得好評,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對朋友的真誠,我感受很深。我三次參加“中國畫·畫中國”,他為之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做這一件事情很不容易,很多事務性的工作,這都說明了他對“中國畫·畫中國”這個項目傾注了全部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