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仰歐桑》:苗族“美麗的情歌”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7月31日10:27 來源:中國文化報 趙紅帆

      由中央民族樂團、貴州省黔東南州歌舞團、貴州仰歐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制作的大型民族管弦樂苗族歌舞劇《仰歐桑》,自去年首演以來,獲得了觀眾高度贊揚和廣泛的好評。此劇是一部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神話歌舞劇,以貴州黔東南地區家喻戶曉的苗族同名愛情神話敘事長詩作為情節線索,其演出形式上的最大創新是將樂池里近百位管弦樂演奏家們請到舞臺上,成為舞臺背景中立體的畫作,加之多角度的多媒體影像技術,共同構架出苗族古代愛情神話的視覺盛宴。

      傳唱了世代的古歌《仰歐桑》的主人公仰歐桑是苗族的美神,苗語意為清水姑娘。它講述的是仰歐桑與太陽的愛情故事。《仰歐桑》是苗族神話和口碑歷史的重要載體,它的價值無論是從藝術層面、文學層面還是哲學層面,都不遜于古希臘月桂女神達芙妮和太陽神阿波羅的愛情故事,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古代苗族同胞具有重視百姓德育教育的傳統,在以歌作為主要教育手段的苗族社會,歌者給子孫敘述天地形成、萬物起源、民族的來歷就唱創世古歌;要教育后代艱苦創業、勤儉奮斗就唱生產古歌;要追憶祖先業績和苦難的歷史就唱遷徙古歌;要評議糾紛、解決矛盾就唱訴訟古歌,這些古歌在《仰歐桑》中都有展示。黔東南州歌舞團的歌手的歌聲質樸而情感真摯,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年逾八十二歲的西江千戶苗寨苗族歌師侯天祥,他曾經代表黔東南州多次參加國內外演出,歌聲廣受各界人士的贊譽。侯天祥在此劇中演繹了三段苗族先民用苗語“講古”的畫面,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貴州省黔東南州山青水秀,苗侗民族長期聚居,原生態民族文化保存非常完好,其音樂、舞蹈、生活習俗、婚戀習俗、民俗服飾、傳統節日、民居建筑等都具極高的藝術特色和審美價值,曾被譽為“世界最大的民族博物館”。《仰歐桑》劇中展示了久負盛名的苗族姊妹節、鼓藏節、苗年等傳統節日,芒筒蘆笙祭祀樂舞、采鼓舞、花揚舞、鼓舞以及飛歌、情歌、古歌等民族音樂舞蹈,還有做工精湛的苗族傳統服飾等。可以說《仰歐桑》滿足了現代人對傳統文化回歸的渴望與追求,對苗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精髓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和保護作用。

      為了讓民族管弦樂團和原生態的歌者在視覺上更好地融合,《仰歐桑》的舞臺設計充滿了想象力。苗族美神與太陽神的傳奇故事被置身于仙境中:舞臺上使用了兩組投影幕,后區的天幕和臺口的紗幕。天幕的多媒體影像技術表現場景的變換,并利用流動的畫面營造出氣勢恢宏、波瀾壯闊、如夢如幻的景象,前面的紗幕主要負責一些輔助的舞臺造型效果。細致唯美的投影給觀眾帶來了極具震撼力的視覺體驗和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也完全顛覆了傳統民族歌舞劇寫實布景的老套路。《仰歐桑》視覺總監兼舞臺設計趙曉宇介紹,他在創作初期與編劇韋文揚、導演張建民、作曲唐建平一起探討,大家都認為這部戲應該盡可能多地體現苗族風土民俗。但是,相對寫實的景會占用大量舞臺空間,勢必與四百多人的演員陣容相干擾,因此舞臺必須是既簡潔又能承載盡可能多視覺元素的。在一次出外采風時,趙曉宇看到陽光穿過云海照射到梯田里粼粼的水波紋,水面又倒映出天上流動的云彩和周圍的景色,這給了他極大的靈感啟發。

      回北京后,他完成了現在這個虛實結合、亦真亦幻的設計方案。舞臺中后區搭建了一個由四層臺板組成的、形似梯田的層層疊加的主平臺,這個多層大平臺的前排供樂團演奏家們使用,后排供合唱隊和穿梭其間的原生態歌手使用,每層平臺都留有足夠的寬度使演員可以自如行走。左邊平臺的后方是梯田的延續,稍前位置是幾組鏤空的大楓樹林。右邊平臺連接著的是層層竹海和婆娑的杉樹林掩映下的苗寨,從平臺的左前方有一條山路蜿蜒曲折到舞臺右后方苗寨中。舞臺中前區的地面留給舞蹈演員表演使用,地面使用了最新的舞臺科技產品——白色反光舞蹈地膠。臺唇部位設計成一個類似梯田水面的場景,與后景中的梯田及遠方升起炊煙的苗寨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面。舞臺中后區的兩側由兩組不同尺寸的鏡面作為側幕,并以斜45度角外延,四面側幕條及天幕上流動的畫面以及演員的表演互相映襯,增加了觀眾視覺上的想象空間。根據劇情及舞臺氣氛的需要,管弦樂團的演奏家們和合唱隊演員或是背景的一部分,或是舞臺的主人。

      隨著《仰歐桑》巡演的成功,相關衍生項目也開始實施,貴州黔東南州歌舞團團長常海介紹,擬投資2.5億元的仰歐桑文化項目已經成功落戶于西江千戶苗寨的旅游景區,目前歌舞團正在為建設大型室外劇場做前期準備工作。《仰歐桑》必將帶動當地民族文化旅游經濟的發展并給當地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