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油菜花香》劇照
不 論是都市劇或農村劇,不論是歷史題材或現實題材,其成功與否,都離不開人物的塑造。在大銀幕過度重視視覺沖擊的電影創作潮流下,敘事從容的電視劇充分發揮 了在時空方面的優勢,以塑造人物支撐故事,以人物的成長推進劇情。很多優秀的電視劇,人們若干年后可能忘記了劇情,甚至忘記了故事,但對劇中的主人公記憶 猶新。
但歷數電視劇的人物群像,似乎能留存在腦海的人物還是男性居多,就近年創作而言,脫口而出的就有石光榮、李云龍、姜大牙、朱開山、許三多等等,與其相比,成功的電視劇女性形象明顯遜色,電視劇塑造的當代女性形象還遠遠落后于現實生活的精彩。
江 西上饒電視臺出品的30集電視劇《油菜花香》播出后,其不跟風的題材內容,不僅對愈發失衡的電視劇創作生態是一個彌補,也為觀眾奉獻了一個鮮活的女性形 象,為炎熱的夏季吹來一股清風。在“家斗”劇、宮廷劇、偶像劇充斥熒屏之時,該劇把視角對準了南方農村一個普通的鄉村女性英子,從上個世紀70年代英子畢 業時面臨的命運抉擇寫起,詳述了一個農村女性20年的時間跨越,寫了一個小人物的命運抗爭、一個農家女的奮斗史。
該 劇主要通過英子的事業和愛情兩條敘事線來塑造人物,兩條線都不乏有突破的敘事亮點。英子的形象突破了以往表現人物命運不敢觸及個人奮斗的女強人模式。英子 的抗爭也好,奮斗也好,都不是劇作強加給她的高度,沒有超越人性的拔高。英子的命運抗爭出于從小受窮的她,不忍看到父母因為欠債而受他人侮辱。弟妹還小, 長大了的女兒要對家庭擔當責任,從而認定了一個單純樸素的道理:要勤勞,要掙錢,要替家里還債,要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就是這一信念支撐著英子,她先是毅然 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繼而嘗試了各種掙錢方式,最終在刺繡行業大顯身手,成為宋氏繡業的掌門人。英子的事業有成,勝在她的堅持與堅韌,她從繡花開始做起, 賣服裝、跑運輸,吃盡了苦頭,最終接手了宋氏繡業,使企業起死回生,成為當地出口創匯的支柱產業。
《油菜花香》 的英子不局限于倫理劇《渴望》中劉惠芳的賢惠,也不同于觀念劇《籬笆女人和狗》中棗花的愛情抗爭,她身上除了具備吃苦耐勞、淳樸善良、忍辱負重等中華傳統 女性的優秀品質之外,更多了一股不服輸、不認命的倔強,以及追求美好生活不懈努力的勵志色彩。她身上兼具了中國傳統女性的美德和現代女性的開創精神。該劇 從人的本性出發,不回避生存的艱辛,接地氣,真實可信。
人物的情感命運是跨年代劇的敘事重心。該劇濃墨重彩地表 現了英子的愛情敘事,在大量表現現實生活中英子和福祿的愛情線之外,并未回避英子精神世界對鄧京生的情感依托。電視劇的開篇就把英子置于面對三個男人的愛 情選擇,英子一一拒絕了村長和福祿娘的提親,他愛的是知青鄧京生,可就在她沉浸于幸福中時,傳來了京生因采石場坍塌而遭遇不幸的消息。在這樣的心痛之中, 英子為了安撫家人,終于答應了福祿娘的提親,就在福祿與英子舉行婚禮時,逃過一劫的京生意外地出現了。英子盡管追上了京生,但上世紀70年代的農家女,只 能服從命運的安排。但該劇并沒有走入女主人公只有事業、缺失愛情的老套路,英子被福祿的愛和耐心感動,發誓一輩子對福祿好,直至福祿因一場車禍不幸身亡。 那個年代的純真以及對愛的忠貞不渝,《油菜花香》都賦予了鄧京生這個人物,他在痛苦中給英子留下一封信,只身回到了北京,從此在英子的背后默默幫助她渡過 了一個又一個難關,詮釋了“愛一個人并不是非得到她”的愛情真諦。
對于女人來說,事業再強,也需要愛的溫暖;生 活再難,也要有精神的寄托。英子的精神寄托一是來自家鄉樂坑,一是來自京生對她的愛。走出鄉村的英子,并沒有走失精神家園,英子的路走得再遠,事業干得再 大,也離不開生她養她的家鄉——樂坑,樂坑就像油菜花的花蕊、根脈,是英子不斷回望的精神力量,劇中反復出現的家鄉的一大片油菜花地,代表了英子的精神世 界。油菜花四片花瓣,整齊地圍繞著花蕊。它有堅韌的根莖、茂密的葉,有著像栽種它們的農民一樣的淳樸與粗獷,迎風搖曳的油菜花地成了英子內心世界的象征。 心情沮喪時的英子,一定會來到油菜花地,尋找愛的力量。一次她意外地聽到了京生曾經吹過的口琴聲,循聲而去,果然發現京生正坐在油菜花地里吹著他們熟悉的 旋律。劇終時,英子來到油菜花地,京生向她奔跑過來,臉上仍然洋溢著20年前的幸福笑容。正如片尾曲中唱的:相遇在油菜花間……別把昨天的遺憾留給明天, 別讓手中幸福散落指間。
中國的改革大潮,使億萬大軍從農村走向城市,他們在鄉村與城市的沖突中,在各自命運的抗 爭中,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的夢想和當年的英子一樣樸素。英子的奮斗史,包括《油菜花香》中的水鳳、賈翠蘭等女性的嬗變,正是中國改革開放背景下農民 工融入城市生活、農家女力求改變命運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