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奏響中國原創音樂劇的生命律動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7月28日09:23 來源:中國作家網 劉 平

      音樂劇《王二的長征》用中國的故事、中國人的情感、中國式的旋律——

      奏響中國原創音樂劇的生命律動

      以紅軍長征為題材創作的各類藝術品已有很多,但東莞保利三寶演藝集團創作演出的原創音樂劇《王二的長征》卻有著自己的特色,突出的特點是:用中 國的故事、中國人的情感、中國式的旋律,奏響中國原創音樂劇的生命律動,寫活了“小人物”的情感,寫出了“小人物”的“大境界”,堪稱長征藝術品之林中的 一棵有特色的大樹。

      展示普通紅軍戰士的生命歷程

      該劇以王二在長征中的成長為主線,塑造了眾多普通人出身的紅軍戰士形象,讓今天的觀眾重新認識長征的偉大意義——使卑賤的底層人從朦朧中覺醒, 認識到“人”的尊嚴;從“小我”意識向“大我”的境界轉變,認識到生命的價值;把“個人”融入“集團”,使普通人變成為解放全人類、為大多數人謀幸福的革 命戰士。該劇以事實證實了毛澤東關于“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的經典概括。同時也形象地說明了,長征就像是一個革命的“大熔 爐”,源源不斷地把無數普普通通的人鍛造成為具有鋼筋鐵骨的英雄戰士。

      王二是一個普通的鄉下人,是一個被人剝削、壓迫的卑微渺小的農民。因為地主家的狗咬死了他的牛,他藥死了地主的狗而得罪地主老爺,為活命只得逃 離家鄉,沒頭蒼蠅般地闖進了蘇區,遇到了一名因傷留守的紅軍“同志”。“同志”給了他一口救命的干糧,為報答這救命之恩,他答應為“同志”送一封家信。由 此,王二開始了自己的“長征”。

      戲是從王二“認字”開始的。如果說,王二答應為“賞給”他飯吃的紅軍“同志”送家信,還處于知恩圖報的樸素感情,那么“文工團”教他認的第一個 “人”字,就使他覺醒了、明白了、認識了自己的身份——作為一個“人”的意義。“文工團”告訴他,“你要想成為我們的同志,得先做一個真正的人”。他又認 識了“不”字,他看到“紅米飯”為爭得做人的尊嚴所付出的代價。因此,王二在“紅米飯”犧牲后,毅然接替了他的工作,他也想像“紅米飯”那樣,挺直腰桿站 起來活著。

      認的字多了,王二的覺悟也逐步提高,思想意識也一步步覺醒。從“漢陽造”那里學會了“槍”字,使他懂得了保衛做人的權力需要一種手段,拿起武器 ——“槍”才能爭得做人的尊嚴。認識了“路”,王二逐步懂得了選擇;認識了“亮”,使他看清了方向;認識了“詩”,使他懂得了人生的追求;學會了“疼”, 使他看到了榜樣——“老革命”的故事……

      王二在“長征”、也在懵懂中不斷地追問與尋找,追問生命的意義,尋找人生的價值。而他正是在這追問中逐漸成長,在尋找中逐漸站立起來并走向成熟。長征就像一個大熔爐,融化了舊的王二,也鍛造了一個新的王二,使他從卑微渺小之中站直了腰桿,活出了人的尊嚴。

      以音樂之美唱響奮進之歌

      《王二的長征》在藝術上的成功,首先在于編導找到了與內容相得益彰的表達形式,不以整體故事和矛盾沖突為主,而是用散點式的結構,通過對每個小人物的情感開掘,突出一個完整的主題,舞臺形式則是以眾星捧月的方式達到一種整體的藝術效果。

      該劇的成功還體現在那些經典的唱段以及動人的場面設計。那優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讓觀眾感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而那經典的場面設計與情境營 造也令觀眾過目不忘。比如開場時的音樂設計就非常形象、有寓意。從一開始的單調的腳步聲,漸漸地由少到多、由弱到強,最后匯集成一股腳步聲的洪流。這里沒 有一句臺詞,卻產生了非常震撼的劇場效果,它是“星星之火”的寓示,也是人心所向的結果,更是“長征”所具有的神奇力量。

      該劇用一封信中幾個重要的字連綴起王二的“長征”歷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信”、“人”、“不”、“槍”、“詩”、“士”等段落的創作。這 些段落的描寫,文筆樸實,感情自然,很巧妙地把字義與人物的經歷和情感聯系起來,不夸張、不做作、不拔高,既是生活的,又是藝術的,真正把簡單的東西開掘 出了新意。

      劇中最優美的唱段是“手”、“火”、“疼”等。“手”中“文工團”與王二的二重唱優美、動聽,唱出了生活的詩意美。在天寒地凍之時,生病的“文工團”凍得直發抖,王二俯下身去,用自己的手去溫暖那凍得冰涼的手。此時,二人有溫馨的情感交流。

      “火”唱出了蕩氣回腸的豪情。樸實的歌詞、浪漫的情懷,唱出了人們內心如“火”一樣的激情,抒發了紅軍戰士對革命充滿信心的豪邁。“點著了這團火”,戰士們就有了力量,革命就有了希望。

      “疼”用樸實的語言唱出了“老革命”這個逃出死牢的孩子心里的疼痛——對愛的深沉懷念。什么叫“疼”?在“老革命”看來,一夜急行軍300里磨 掉腳趾頭,那算不得疼;子彈從肋骨穿透了他的前胸,那算不上疼;炮火灼傷了他的眼睛,也不算是疼。而真正讓他感到“疼”的只有一次,那就是愛人的犧牲。整 個唱段以敘述的筆調,唱出了“老革命”與愛人超越生死的永恒之愛。

      劇中最有韻味的舞臺場面是“亮”和“走”。當第一幕紅軍戰士在長征路上奮力與嚴寒風雪搏斗的場景剛剛結束,馬上迎來了第二幕開場的“亮”。在暗 黑的曠野里,一盞燈突然亮了,它既是光明,又是溫暖,更是希望,多么令人驚喜。那火光雖小,卻驅走人們心頭的黑暗,給人們帶來了光明。緊接著,第二盞、第 三盞、第四盞燈亮了,周圍無數盞燈亮了。那小小的光亮在寒風中搖曳著,如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奮力地驅趕著黑暗。這場面很令人興奮,編導者以一盞盞“燈” 的意象,表達出中國革命的深刻內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而“走”則是延伸了“亮”的內涵,寫出了“長征”內在的深遠意義——“一直這么走,一直地走……走過滾滾煙塵彌漫的長路”。這“一直地走”的意 象,不僅高度凝練地概括了歷史上“長征”的動態形象,而且延伸了“長征”的現實意義,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就需要這樣“一直地走”,永遠不停 步。

      作為一部原創音樂劇,《王二的長征》在音樂創作方面的藝術追求實屬難能可貴。創作者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劇,一是用中國特色的民族音樂表 現重大題材,表達“小人物”的情感,深沉、雄壯、鏗鏘有力,展示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斗歷程和永不停步的進取精神,振奮人心、凝聚力量、鼓舞后來者奮 進;二是該劇的音樂旋律非常優美,有美的感染力,有情的穿透力,它與該劇在內容上樸實、無華、尊嚴、高貴的追求理念相統一,真正做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 合。從這個意義上說,《王二的長征》在原創音樂劇方面確實作出了獨特的藝術貢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