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活動 >> 文學活動 >> 正文

    “我與中華古籍”征文留下愛書佳話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7月25日09:46 來源:光明日報

      本報北京7月24日電(記者杜羽)由光明日報社和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共同主辦的“我與中華古籍”有獎征文活動日前截稿,共收到海內外華人投稿1496篇。征文作品或暢談閱讀中華古籍的心得體會,或講述整理、保護中華古籍的感人故事,體現出當代中華兒女對中華古籍及其所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濃濃深情。    

      參與征文活動的讀者,既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圖書館的古籍研究者、整理者,也有工人、農民、軍人、公務員、學生等普通讀者,年齡最長的90歲,最小的才8歲。

      “讀書問字垂髫初,四部汪洋道不殊。風雨同舟七十載,是非恩怨有還無?”73歲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楊成凱在《我與中華古籍四詠》中,通過4首絕句記述了自己60多年來讀書、藏書、校書、刊書的人生歷程。來自黑龍江的90歲老人蕭士恕,在文章中動情地回憶起抗戰期間研讀古籍的往事,“一邊讀書,一邊思念著祖母、母親,懸念著勞工營里的哥哥和在關內打鬼子的叔叔,常涕淚橫流,愈痛愈奮,一背70余篇”。

      大學生村官蘭俠大學時就與古籍結緣,現在又開始搜集、整理當地鄉賢詩文,立志“與古籍為友,做一名家鄉歷史文化的收藏者、守望者”。馬來西亞華人貝匯全在來稿中闡釋了他對《五柳先生傳》的獨特理解,“從《五柳先生傳》一文里,我看到的不是一個苦悶彷徨、自怨自艾的陶淵明,而是一個穿越了千年時光仍然對我們微笑,坦然生活的陶淵明,默默地召喚我們卸下心靈的負擔,走入那素珍淳樸、和諧美好的五柳之地。”

      此次征文活動的部分優秀作品已陸續在本報刊發。活動主辦方將于近日組織專家學者對全部征文進行遴選,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組織獎,頒獎活動預計在今年10月舉行。(相關征文見12版《做歷史文化的守望者》)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