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 >> 正文

    陳崎嶸:逐步建立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學 理論體系、評價體系和話語體系

    ——在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上的發言摘要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7月21日10:15 來源:中國作家網
    陳崎嶸在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上講話

      我們為什么要開全國首次的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怎么開好這個具有標桿性質的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不得不來分析一下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我們所面對的網絡文學現狀。

      請允許我對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先作一個簡略的分析。

      背景之一:中國夢的提出和兩個一百年目標的確立。誠如賢者所言,今日之中國,適逢千年未有之變局,其行進也迅疾,其承載也厚重。習近平總書記適時提出了實現中國夢的號召和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中國夢是關于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思想,它涵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執政黨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國際外交等諸多領域和層面,融合了建設經濟富國、政治大國、文化強國、軍事強國、美麗中國、和諧世界等多個維度的內容。中國夢,既是國家夢、民族夢,也是團隊夢、個人夢;既是物質夢,也是文化夢、文學夢。歸結到文學上,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學夢。使我們的文學如楚辭漢賦般雍容大氣,似唐詩宋詞般輝煌璀璨,若明清小說般膾炙人口,像魯迅雜文般犀利深邃。

      背景之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就是: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個核心價值觀,植根于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基座,提煉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本質,指明了國家、社會、個人三個不同層面的關系,融合了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心聲,體現了當今世界發展進步的趨勢,成為中國各族人民價值追求的共同目標和基本準則。我們的文學和作家,如何用文學來藝術而形象地詮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詮釋科學的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詮釋中國特色的道德觀、義利觀、愛情觀,遵守政治底線、道德底線、法律底線?從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增添藝術的養料和形象的教材。

      背景之三: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加速。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世界渴望更多地了解中華文明、中華文化、中國文學,中華文明、中華文化、中國文學也以更加自信的心態逐步走向世界。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闡述的那樣,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中國當代文學如何在滿足中國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積極參與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交融交鋒,為世界文壇貢獻中國作家的精神資源、情感資源和審美創造。如何在這種交流交融交鋒中,既保持獨特的中國特色、中國精神、中國風度、中國氣派,又能以中華民族的雍容大度、海納百川的胸懷,促進世界上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背景之四: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以互聯網和大數據驅動的行業變革非常之多,許多領域許多行業實現了數據化、智能化、互聯網化,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已影響到世界的政治格局、經濟發展、文化創造、社會生活、生態環境,并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人際交往和思維模式。我們必須看到并承認,這是世界大勢,也是時代趨勢。浩浩蕩蕩,橫無際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種趨勢,既給文學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條件,也給文學的生存發展帶來了壓力和挑戰。文學如何合理地贊美現代科技的發展,及時反映現代科技的巨大進步,同時警示現代科技有可能使人類生活異化的危險?如何讓文學插上現代科技的翅膀自由而高遠地飛翔,實現文學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

      當我們用這樣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宏闊的文學視野來觀照這次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就會驀然發現它的多重意義和歷史價值,從而增添我們的歷史責任感和文學使命感。誠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讓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我們面對的網絡文學現狀:

      從1998年痞子蔡發表第一部網絡文學作品《第一次親密接觸》至今,我國網絡文學已走過16個年頭。如果把網絡文學比作一個人,那現在已脫離童年,成長為少年了。少年,是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蘊藏著生長的渴望和沖動、預示著無數可能性的年齡段哦!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位少年的“英姿”吧!其一,網站。全國有專業文學網站(頻道)500余家,其中較有影響的文學網站約50家,重點文學網站30家左右(就是本次與會的文學網站)。其二,產量。每年生產長篇小說約10萬部。文學網站日更新突破1.5億漢字。其三,作者。全國簽約作者人數已突破250萬,10萬作者通過網絡寫作獲得經濟收益,其中有3萬職業或半職業作者,75%為40歲以下的年輕人,70后、80后是主力軍,90后是后備軍。中國作協重點聯系的網絡作家620名。其四,讀者。據《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14)藍皮書》統計,有41.9%的網民即3.51億讀者通過互聯網(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等)瀏覽文學網頁,位居移動互聯網閱讀第四位,在線和無線日瀏覽總量超過15億人次。其五,類型。網絡文學以類型化為主要表現形式,主要分:玄幻奇幻類、架空歷史類、穿越類、科幻類、武俠仙俠類、都市言情類、靈異驚悚類、軍事戰爭類、游戲競技類、婚戀家庭類、職場官場類、校園青春類、宮斗類、異能類、同人漫畫類等等。以網絡作家唐家三少為例:唐家三少創造了文學創作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連續100個月不斷更新,創作近3000萬字,總閱讀人次達2.6億。

      我們可以作這樣的想象:每當夜幕降臨,千萬之眾在同一時間段,在不同鍵盤上,敲打出上億文字,像螞蟻群,像光束一樣,進入網絡;而全國各地(甚或包括海外唐人街上)3.51億文學網蟲則趴在互聯網的某個服務器前,或者在地鐵上用手機,或者宅在家中用其他電子閱讀屏,醉心于搜讀網絡文學作品。這是一幅令人心動的文學圖景,也是亙古未有的文化景觀!

      大家知道,中國是世界上保持5000年文明不間斷、延續至今的唯一文明古國,文學就是這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遠古神話,先秦百家,漢魏辭賦,唐宋詩詞,宋元話本,明清小說,現當代文學……。中國文學一路走來,如長江奔騰,似黃河咆哮,其間九曲回環,高潮迭起,文體演變,多姿多彩。但文脈相續,文氣相通,文風相承,文采相似,譜寫了一部宏偉壯闊、星漢燦爛的中國文學史,涌現出多少個騷人墨客,流傳下多少篇錦繡文章。

      但客觀地說,沒有任何一個時期的文學,能有現在那么多的人員參與創作,能產生現在這樣天文數字般的作品,能像現在這樣擁有如此多的讀者,能像今天這樣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產生如此重要而廣泛的影響。

      我認為網絡文學對社會、對文學的貢獻至少有四:一是從一定意義上說,幫助人們實現了“全民寫作、全民閱讀”的文學夢想,構造了一種嶄新的通俗娛樂文化,甚至是一種新的文明形態。二是培養了大眾對文學的興趣,打破了文學的神秘感和精英書寫模式,培養了一大批文學愛好者和寫作者,為作家隊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三是為傳統文學提供了觀察及反映生活新的視野、新的題材和范式,新的審美意蘊和傳播方式。四是豐富了文學原創內容,已經并將繼續為中國影視、游戲、動漫、玩具產業的發展提供“母本”,彌補傳統文學原創內容的不足。

      與此同時,我們并不諱言,網絡文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些問題甚至是明顯的和嚴重的。譬如,某些網絡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某種偏離,對現實生活的某種疏離;某些網絡文學作品展示出來的低俗、庸俗、粗俗甚至是惡俗現象;某些網絡文學創作中存在的不思創新、跟風復制、同質化生產的做法;某些網絡文學作品以量取勝、粗制濫造、文字“注水”的惡習;資本先天的逐利性和一些文學網站商業化運行導致唯“點擊率”馬首是瞻的傾向;還有,對網絡文學行業規范化管理的缺失,管理體制和引導機制的不適應,等等。如果對這些問題不引起正視和警醒,不加以引導和改變,那就會影響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甚至有可能葬送網絡文學的燦爛前途。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伴隨著網絡文學的誕生和發展,這16年來,對網絡文學的理論研究一直在進行,出現了一批敢于“吃螃蟹”的學者和專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人做過一個簡略的統計:網上有關網絡文學的論文2000多篇,其中有7篇是博士論文,還有40部左右研究網絡文學專著。本次會議邀請的28位專家學者就是目前全國網絡文學研究中的佼佼者。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對網絡文學的理論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研究還不夠深入和全面;特別是還很少從網絡文學的本體出發進行研究,還沒有像傳統文學一樣建立起系統而權威的評價體系,對網絡文學創作的規律和特點,知之不多,概括不準;缺少有力度有深度有溫度的評論文章,對網絡文學的創作指導和閱讀引導不力。從總體上看,網絡文學理論研究呈現出滯后狀和不適應狀,網絡文學研究者與創作者、讀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隔膜”、以至“割裂”。

      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關于網絡文學本身的討論乃至激辯。不少人責疑:網絡文學是文學么?或者說,網絡文學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學?網絡文學創作和傳播主要是文學行為還是商業行為?網絡文學的創作、傳播、閱讀、擴散和轉化與傳統文學相比,到底具有什么獨特性?

      有鑒于此,我曾于2013年7月19日在《人民日報》上發文,呼吁建立網絡文學的評價體系。隨后,全國網絡文學重點園地工作聯席會議、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人民日報文藝部、光明日報文藝部先后開展了網絡文學理論筆談,兩大報陸續發表了一批有分量、有影響的文章。尤其是前不久百歲名家馬識途老先生那篇《要善于引導,也要寬容一點》的文章,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馬老以期頤之齡、世紀之歷關注網絡文學的發展,其人其心其文令人感佩。他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對網絡文學中存在的問題,不能操之過急,要善于引導,也要寬容一點。對此,我深以為然。今天我們又聯合舉辦全國首次的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這是自網絡文學誕生以來我們第一次舉辦的全國性、高規格的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這是第一次網絡文學研究專家學者與網站實際管理者、主流媒體“親密接觸”,“接地氣”研討的會議,也是各方高人第一次對網絡文學進行全面而系統的梳理、客觀而翔實的分析、科學而理性的論證的會議。這三個“第一”就是本次研討會的歷史標記,它注定我們這次研討會將被寫入中國網絡文學史。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認真深入而不是敷衍應景式的研討,力求形成符合網絡文學創作實際和發展規律的某種共識,作為今后研究網絡文學的一些基礎。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五湖四海、高人云集的研討,逐步明晰關于網絡文學的審美要素,提出符合文學本質、具有網絡文學特征的評價標準,作為今后評判網絡文學的一種依據。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接地氣”式的研討,能夠找到網絡文學創作中的“金剛鉆”,找準網絡文學的“低洼地”,為網絡作家的創作提供某種遵循。我們的終極目標集中到一點,就是逐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學理論體系、評價體系、話語體系。

      所謂網絡文學的理論體系,就是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文藝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全面地歷史地辯證地分析網絡文學現象,把握網絡文學創作、網絡文學批評、網絡文學接受、網絡文學活動的特征和規律,比較科學和系統地回答什么是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的社會地位和價值意義、網絡文學的創作過程、網絡文學的構成要素、讀者對網絡文學作品的接受、評論家對網絡文學作品的評論、網絡文學的歷史演變淵源及當下發展變化等基本問題,從而形成比較完整的關于網絡文學的知識體系。

      所謂網絡文學的評價體系,就是從引導我國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需要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評判“尺度”,遵循美學的和歷史的原則,確立有關網絡文學的評價標準體系。這個體系至少應當包括:形成價值導向和創作導向,回答網絡文學與人民、與時代、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關系;按照藝術規律、美學原則、讀者人氣來鑒賞和評價網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藝術形式、審美風格,回答網絡文學怎樣實現認識、教育、審美、娛樂功能的途徑;分析網絡文學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文本的異同,回答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等多種創作手法在網絡文學中的表現,從中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東西。

      所謂網絡文學的話語體系,就是從我國網絡文學的實際出發,借鑒國內外一切文學理論成果和話語形式,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適合網絡文學基本特點、有別于傳統文學的一整套話語體系。這一套話語體系是由網絡文學實際需要、文學歷史傳承和中國表達風格等因素綜合后形成的。它應當由核心層、中間層和外圍層構成,并擁有自己獨特的話語語匯、知識概念和話語規則,具備自己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

      我們深知,建構這樣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評價體系、話語體系,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次研討會所能完成的。如果說中國傳統文學的文論自三國魏帝曹丕的《典論·論文》始,至今已近1800年;如果說西方文學的文論自柏拉圖始,更是長達2300余年。由此可見,建構傳統文學理論時間跨度之長,工程難度之大。我們還深知,現在的研討必然仍受制于網絡文學發展階段的局限,或者會帶有與會者自身視野的偏頗。但正如處女地沒有墾荒者永遠是處女地一樣,如果不開展理論研究和建樹,網絡文學將永遠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現在,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是有計劃系統性開展網絡文學理論研討的時候了!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但總得有人來開這個頭。應當說,我們是在拓荒,大家都是拓荒牛。顯而易見,這個工作是有難度的,是具備挑戰性的。正因為如此,才激起我們“舍我其誰”的自信與擔當意識,激發我們研究的沖動。猶如藏臥在戰壕中的戰士一樣,充滿了對即將打響的戰斗的一種期待和激情。

      我們對本次研討會寄予莫大期望,也誠懇地希望與會全體專家學者和各文學網站、各媒體的朋友們齊心協力,共同開好這個研討會。在會議中,我們希望大家把握以下幾點:一是體現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指導。這是我們觀察客觀世界、分析萬事萬物的“望遠鏡”、“顯微鏡”,是開車跑路的“方向盤”,是木匠做工的“墨尺”、“準繩”。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可棄之不用。二是貫徹百家爭鳴的原則。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搞廢黜百家、唯我獨尊;提倡民主自由、集思廣益,不同觀點可以討論,可以爭論甚至辯論。觀點可以相同、相似,也可以相左、相反。三是堅持科學說理。提倡理性思考、以理服人。提倡從網絡文學的現狀出發,從網絡作家隊伍的實際出發,從網絡文本出發,以事實服人。在研討中,堅持求真務實、實話實說,有好說好,有壞說壞;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四是探索創新研討形式。文無定法、會無常態。提倡超越常規、創新創造,反對固步自封、墨守成規;提倡服從真理、能者為師,反對論資排輩,不必“為尊者諱”,把研討會開得自由活潑、熱烈坦誠、充滿生氣、富有實效。以不辜負全國網絡文學界對本次會議的期望,也不辜負北戴河7月天氣對我們的優待!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