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 >> 正文

    夏烈:影響網絡文學的四種基本力量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7月17日15:44 來源:中國作家網
    夏烈在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上發言

      網絡文學在過去的15年中,并非一成不變,恰恰相反,追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它的臉一直偷偷地在改變。

      當我們回眸和梳理網絡文學史及其代表作家、作品的時候,已經可以一目了然地比較出15年里文本的位移和差異,也可以看到萌芽于原初的各種創作形態怎樣隨著它的基礎平臺——文學網站——的變遷,有的壯大、有的遷徙、有的退出。簡單地說,安妮寶貝已然迥異于流瀲紫,慕容雪村也不會寫《斗破蒼穹》;當年紅極一時的“榕樹下”淪落了,但文藝范在“豆瓣”中得以延伸和提煉;類型化的“起點”、“創世”、“縱橫”在資本的擁躉下,裂變后加緊譜寫起他們三足鼎立的故事……變化,是主旋律,不因為我們統一稱之為網絡文學而沒有起承轉合。換言之,網絡文學是發展中的文學,是蘊藏著各種可能性的文學,自它誕生之初就不是單調的“鐵板一塊”。切實的研究還是要“入乎其內”,描述出他們自始至今的各種存在形態、影響范圍和相應價值,窄化它的門徑既不尊重事實,也可能遮蔽了很多網絡文學未來的可能性。可以這樣說,網絡文學里既有文藝范的合乎文學性的東西,也有類型化、市場化、訂制化的巨大的“內容資源”,只是從目前來講,后者——網絡文學中的類型化創作是主流。

      既然知道類型文學是目前網絡文學創作的主流,就得對其形成機制加以分析辨明,以便了解其構成與合理性,也便于我們一旦認為過度、過量或者其發展有新的節點的時候,可以有效地干預。某個意義上說,重視網絡文學的研究就得重視它的生成機制和生產機制,目的在于介入。“介入”——插入事件之中進行干預——我覺得是非常自然而富有能動性的態度。事實上,由于網絡文學草根化、資本化的原因,我們過去的研究和干預都比較少、不充分,今天企圖接上講,實際卻還是跟著跑。但時機是對的,條件已逐步成熟,一個建設性的“介入”可以由此開始。

      關于類型文學在網絡世界和大眾閱讀中為何大行其道,可以很快發現一些基本原因:其一,是跟文化工業、文化產品市場化直接相關的現代受眾的消費習慣。人們去網站分門別類找自己想要的小說,其情形就仿佛去超市拿一聽飲料、一袋方便面、一件飾品,他們都是賣場里的待賣品,并且消費終端的要求最終會影響到生產的起點。換言之,高度類型化(分類)意味著讀者、媒介(網站或手機)、作者之間富含著職業化關系即其“服務”意識。其二,有賴于盈利模式的形成和背后資本的積極推動。既然作品同時是產品,21世紀的中國文化市場尤其是互聯網經濟的繁榮可以為網絡寫作行為提供強有力的推動力,資本所代表的利益方絕不會停止其獨特的創造性,他們會應用“模式”來塑造作者和讀者各自的“夢想”,用“財富夢”來催生“白日夢”,類型文學就是最佳的結合體。從社會生活和中國現代性進程來說,這些都是常態,理解并萌生研究的興趣是我們和時代之間必要的聯系,批判也是在理解和研究的基礎上生成的,而不是相反。

      那么,我的重點是,目前實際影響到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主流因素正是上述兩種:受眾和資本,但理論上講不該只是兩種,至少該有四種力量形成的合力矩陣。所以我認為現狀就是介入的力量處于局部缺位,利好也就是說另兩種力量毫無疑問大有作為。

      先講一下已經成熟的兩種力量。

      受眾(讀者),是影響中國網絡文學、類型文學發展的第一力,也是最基礎的力量,其他力量都是建立在它的第一性之上的,目的就是與它合作,形成自身話語權。之所以受眾如此重要,是因為目前的網絡文學主要就是“讀者文學”“讀者小說”,是以讀者的意見和消費選項為指歸的。

      當下,中國網絡文學受眾已經比較充分地分化出各自的層次,其基本的分布恰好跟承擔的媒介相匹配。手機(閱讀)因為它的普及化、日常化,形成了最便捷和底層的閱讀消費。高端人士相對較少拿手機來長時間、大數量級地閱讀網絡小說,他們更注重對他們工作生活直接有用的信息,那么,填補手機上小說閱讀的真正人群是比較底層、比較年輕的人士,這成了他們最廉價方便的文化習慣,與之相對應的文本總體質量偏差,有不少還涉及“小黃文”。各大移動閱讀基地為了修正這一狀況,也常常采取主動購買引進名家名作和舉辦正能量、主旋律的征稿活動等形式以期扭轉這一印象,但目前還是受眾決定了內容的基本面。

      網絡文學網站則由于吸引著一批長期付費閱讀的訂戶,他們的閱讀口味日益專業,對作品類型化的創新和發展比較精熟,就會注重類型小說的技巧,習慣以即時互動的形式影響干預作者的更新,整個作品風貌因此有所提升。

      紙質出版中的網絡文學作品更加多樣化,兼顧到了“天涯”“豆瓣”等網站的其他風格,在類型文學出版部分也是經過了網站和網民的檢驗積淀,再由出版社編輯加以審查修改而成,文本質量自然更高,而此類經過篩選的文本也更容易獲得后期影視改編的機會,有了全民暢銷書的資格。

      分層的受眾挑選著與之對應的作者,層級化養活了不同能力的寫手和不同品質的文本。事實上,受眾的文化選擇權(消費選擇權)能力也是不同的,越是低端的受眾選擇能力就越弱,一般被動地接受被排行的作品,他們最大的選擇權不過是刺激性的標題。但無論哪一個層次,共同構成了影響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最基礎力量,真實反映著目前中國的閱讀結構即閱讀金字塔的一個巨大的構成板塊。

      資本,總是建立在大眾情感的周期性浪潮的敏銳嗅覺之上,并且以其富有想象力的商業模式結構著有利于它的力量。如果說受眾的閱讀喜好是自發的,那么,資本的引導力則是自覺的。資本的商業精神和活躍度同樣應該受到鼓勵和欽佩,因為成熟的文化市場所催生的文化生產工作者,不但光顧通俗的文學作品,同樣也是嚴肅文學、藝術化作品今天所亟待擁有的。良好的市場及其理想資本應導向各種文學作品,只要有利可圖,事實上如何營銷好小眾文藝作品使之擁有高附加值同樣是商業智慧所要考慮的。

      在網絡文學這件事上,資本在最近五六年間發揮了強悍的功能,使這塊嶄新的中國獨有的“蛋糕”獲得了跨越式的利潤回報。全產業鏈開發和版權運營模式的推行,由盜版的罪惡向打擊盜版的緩慢回歸,甚至成功地利用網絡文學財富排行的形式塑造典范同時也掩蓋了事實上寫手們脫穎而出的難度、身心的疲憊、寫作套路的單一,這一切都是資本的本性。——問題不是來自資本的特點和文化霸權,而是來自于平衡的力量沒有同時涌現,施加的批評于是在影響力上微乎其微。

      必須重視另兩個力量的建設和崛起。一是知識精英的力量。一是國家意識形態的力量。

      中國文學界的知識精英的力量在這一領域是偏于薄弱了。原因之一是文學形態上的不認同。這跟文學知識精英對于媒介換代的革命性認識與估計不足有關,也跟新時期以來純文學觀的界定比較狹隘并且一段時間內越來越狹隘有關。當他們延續文壇序列,意圖深化新時期以來的文學傳統、文學任務時,過多地隔絕了現實生活正在為新的創作人群賦形和授權。

      但網絡文學已經是一個既成事實,目前的主流受眾和資本夸張了網絡文學的單向度,其問題非常明顯。知識精英應該及時有效地介入,提出他們的網絡文學主張、他們認可的網絡文學和類型文學典范,創作與評論這些作品,形成影響力和話語權。當然,這都是要在尊重網絡文學基本的法則和規律的基礎上加以推進的。包括理想主義、啟蒙主義、智力小說與藝術探索在網絡作品上結合的可能性;包括研究并提出知識精英認可的網絡文學、類型文學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包括主導網絡文學評獎輸出審美立場和價值觀。

      從文學史來看,任何文學藝術發自草根民間,都是經由知識精英參與創作、給予評價才由俗向雅或者雅俗兼濟的。而吸納在新的領域出現的有素養的文化生產工作者使之成為新的精英,也是歷史上常常運用的辦法。

      最后,想講一下時代網絡文學構建中不可或缺也不會或缺的第四種力量:國家意識形態。任何國家,都通過法律法規、檢查制度、資助鼓勵等來申明他們的價值立場和傳播邊界,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和規約有社會影響力的文學藝術在現有法制與公序良俗間的尺度。正在嚴肅執行的“掃黃打非,凈網2014”行動就是國家意識形態的一種體現,其立足點即社會治理和公共文化環境凈化。從打擊過程中“涉黃案件”的三大特點來看,“小說成淫穢色情的主要表現形式”首當其沖。事實上,這一凈化不但是國家意識形態的必要,也非常合理地兼顧了對網絡文學本身發展窘境的治療,因為“小黃文”的大量泛濫及盈利模式的形成將擠壓正規文學網站和廣大網絡作者的正常利益和名譽,不及時出手可能使網絡文學創作態勢扭曲化。在執法時需要注意的另一個維度則是如何專業化、內行化,避免“一刀切”造成的網絡文學生長性的損傷。

      國家意識形態在網絡文學上的作為,不等同于知識精英的作為。二者在提升網絡文學創作清朗健康、裨益人心方面有一致的訴求。知識精英則更應在文學立場上合理構建大眾文學的位置,鼓勵提升其多樣化和審美品格,甚至將未來文學的一部分重任交給網絡文學、類型文學去承擔。

      只有上述四種力量平衡發聲、互動建構,中國網絡文學的環境才會全面刷新,最終捋順網絡文學在中國文化戰略布局上的意義和價值。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