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 >> 正文

    吳正峻:江蘇網絡文學發展現狀與思考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7月12日18:23 來源:中國作家網
    吳正峻在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上發言

      在中國的文學版圖上,江蘇無疑是一片生生不息的文學沃土,多年來,江蘇作家群以其雄厚的實力、虔誠的文學理想和不懈的探索創新理念,創作了大量深受讀者喜愛的優秀文學作品,成為文壇公認的一支勁旅。在為世人矚目的文學蘇軍隊伍中,以跳舞、蕭潛、我吃西紅柿、方想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網絡作家,在新興網絡文學創作中同樣大放異彩,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與業績,為江蘇文學又增添了一抹亮麗的顏色。

      一、江蘇網絡文學創作基本情況

      由于網絡文學門檻較低,擁有著龐大數量的底層網絡作者,即所謂的線下寫手,而其淘汰率卻又極高,所以在江蘇省內目前究竟有多少正在從事不同類型文學創作的網絡作者,根本無法進行準確的統計,但就我們能夠掌握的數百名網絡作者中,江蘇一線的網絡作者已經達到二十多人(全國約為兩百多人),其中既有網絡文學早期類型文學的開創者,如南京的蕭潛,他是為數不多的60后網絡作家之一,從 02年起開始玄幻小說《飄邈之旅》的創作,此文開創了網絡玄幻修真小說的先河,被公認為網絡玄幻小說的代表作。也有實力派作者、一戰成名的作者,以及活躍于當下的知名作者等,如與唐家三少合稱為“三五組合”的跳舞、幾乎每部作品都創造了點擊神話的揚州作家我吃西紅柿、以明快清新的文筆將修真和科幻進行無縫對接的南京作家方想,還有更俗、驍騎校、忘語、禹巖、無罪、靜官、石章魚、天使奧斯卡、三十、管平潮、大雪崩、失落葉、觀棋、靜官,女作者天下歸元、寂月皎皎等多位重量級網絡作家,他們在不同的領域里各顯其能,都有領一時風潮的不俗成績。2013年底,中國作協曾根據全國最具影響力的28家文學網站提供的網絡作家名單,經過篩選,確定了一份由622人組成的全國重點網絡作家名單,其中有65人目前居住在江蘇境內。也就是說,在這個大致代表了中國網絡作家分布版圖的名冊中,江蘇網絡作家就占據了超過10%的份額。而且江蘇的網絡作家中男頻、女頻作者實力均衡,作品類型豐富、多元,因此,在與網絡文學相關的各類排行榜、業內評獎活動,媒體關注度等,江蘇網絡作家往往榜上有名。

      二、省作家協會開展的工作

      多年來,江蘇省作家協會一直在關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早在2009年就曾在江蘇無錫召開了首屆中國網絡文學研討會,來自全國十三個省市的六十多名作家、評論家、網絡文學作家、網站和文學期刊的代表參加了會議。2012年開始,江蘇作協對全省網絡作者的創作情況、生存狀態進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調研,先后在全省各市舉辦了十多場網絡文學創作座談會,從中了解網絡作者們的創作情況、相關訴求,積極探討作家協會如何在推進江蘇網絡文學發展中更好地發揮作用,研究具體的工作辦法。2013年,江蘇省作協又對會員入會評審辦法進行了重新修訂,不但增加了關于網絡文學創作的相關要求細則,還在會員評審工作中,專門成立了網絡文學作品評審組,將網絡文學作為一個單獨創作門類進行審核。2014年5月,江蘇省作協與北京市作家協會合作,在江蘇舉辦了首屆網絡文學南北對話交流論壇,來自江蘇和北京地區的唐家三少、辰東、唐欣恬、攜愛再漂流、跳舞、蕭潛、方想、無罪等三十多位網絡作者歡聚一堂,與傳統作家、評論家開展對話交流,研討網絡文學的發展。在會上,江蘇省作協還宣布成立了江蘇省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工作委員會,由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知名青年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魯敏擔任主任委員,跳舞、我吃西紅柿、方想、無罪等網絡作家分別擔任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范小青還代表江蘇省作家協會分別與盛大文學、中文在線17K小說網、逐浪小說網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江蘇省網絡文學工作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省作家協會作為一級文學組織,正式將網絡文學發展納入了日常工作范疇。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還將具體實施以下幾項舉措:

      一是依托網絡文學工作委員會,積極整合全省網絡文學創作資源,收集作者信息,努力搭建聯絡交流平臺,為全省網絡文學作者做好信息、聯絡、服務工作;

      二是認真開展網絡文學創作理論研究,加強網絡文學評論人才隊伍建設,適時舉辦江蘇網絡作家作品研討會、讀者見面會等活動,做好江蘇作家作品的宣傳推介工作;

      三是做好文學培訓工作,定期舉辦網絡作家專題讀書班,開展作品交流、創作采風等活動,努力為廣大作家提供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

      四是積極探索網絡文學作品評價體系與批評標準,嘗試開展網絡文學作品評獎、重點作品扶持、作家簽約等系列工作。

      五是與簽約文學網站在網絡作家培訓、江蘇文學作品宣傳推介、文學活動組織、維護作家權益以及作家入會、為作家解決實際困難等方面密切開展合作。同時我們也希望與其他文學網站開展類似的合作,共同推進網絡文學事業發展。

      三、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關系的思考

      網絡文學發展至今,其作者人數、作品數量、創作題材種類、網絡文學商業化規模都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高速發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無法回避的問題,包括數字作品的盜版侵權、對網絡文學作品的嚴格管控等等。而在作協的具體工作中,除了需要盡快確定網絡文學作品的評價體系及批評標準外,還要面對如何協調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之間關系的問題。雖然這幾年從中宣部到中國作協各級領導都對網絡文學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與關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開展了一些具體工作,包括舉辦魯院網絡作家班、發展網絡作家加入中國作協,部分省級作協也成立網絡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工作委員會等,但在主流文學圈中,網絡文學似乎始終是被邊緣化的,特別是在文學理論研究、作品評論這些方面,對網絡文學缺少關注,存在誤解,很多傳統作家、評論家對網絡文學帶有偏見,甚至有著明顯的抵觸情緒,可以說網絡文學仍然未能得到大眾傳統作家的認可,而且這種現象還將在一段時間內長期存在。

      我曾多次參加不同場合關于網絡文學、傳統文學的座談、交流,可以說,只要有傳統文學作家和網絡作家同時在場的情況下,爆發觀念上的沖突幾乎總是不可避免的。傳統文學作家看不上網絡文學作品,認為那都是些格調低下、粗制濫造的文字垃圾,作品中充斥的暴力、色情、物質崇拜會對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的三觀形成起到很壞的影響。而網絡作家也同樣對傳統作家不屑一顧,認為他們的創作陳詞濫調,毫無創新,沒有市場和讀者,所謂的純文學雖然是社會承認的主流,但受眾面卻越來越小,沒有積極迎合當前社會變化和讀者大眾的現實需要。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撇開一些非典型性的因素不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于網絡寫作的門框較低,加上個別網站為了提高點擊率,吸引讀者眼球,一些作品的名字故意起得低俗、曖昧,比如《戀上姐夫的床》、《蜜桃老婆好好吃》等等不多舉例,許多淫穢、劣質、三觀不正的作品充斥網絡,讓傳統作家先入為主地對網絡文學產生了惡劣的第一印象;二是網絡文學作品,這里專指小說,一般篇幅較長,大多數傳統作家、評論家并沒有能夠真正去完整地閱讀一部好的網絡文學作品,對優秀的作品缺乏深入的了解;三是大部分網絡小說,都是為了迎合大眾閱讀、快餐閱讀,從文字到技巧與傳統意義上的純文學小說相去甚遠,網文更多偏重于情節發展的敘述,作者為了每天的點擊率、更新量疲于奔命,無暇在文字與技巧上多費功夫,面對龐大受眾的閱讀需要和不高的品味,雕琢文字和技巧反而會使讀者流失,這樣,不可避免地造成文字語言的粗糙與重復;四是創作理念的沖突。網文最大的特點在于“出其不意”和“挑戰現實”,一般來說,傳統文學是寫生活中的可能性,而網文卻是寫生活中的“不可能性”,對現實人生和現存法則進行極限挑戰,幾乎是網絡文學創作的原則,當然,由于網絡文學覆蓋面過于廣闊,幾乎沒有一種普適性的理論能夠適用于所有作品。這里指的主要是具有鮮明網絡特征的幻想類網文。這類作品往往崇尚暴力,從弱小被人欺凌到出人頭地快意恩仇,超能力、金手指投機取巧,迅速獲得金錢、無數美女等等,可以說就是在充分宣泄人們內心的意淫,釋放出人本的原始欲望,把那些在現實社會中不可能實現的情景在小說滿足中人們的閱讀期待。而傳統文學雖然也會表達這些情緒,但他們是隱晦的,或是批判性的,他們會用小說人物的行為和思想來表達想要實現這種欲望,但絕不會讓他們實現,而是讓人們在欲望與殘酷現實中掙扎、痛苦,從而反映現實社會的殘酷,達到對人性、社會的思考。對于網絡作品中那些肆無忌憚地夸張描述,他們認為是可笑的,甚至是幼稚的,這是創作理念上的根本對立。

      當然,用傳統文學的品評標準來衡量網絡小說,顯然是有失公允的,因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類型創作,他們的受眾人群不同,閱讀目的也完全不同。網絡文學本身就是一個泛指的概念,是一個時間段里一或多種文學類型的統稱和代名詞,或許通俗文學、快餐文學、淺閱讀的描述會更加準確。

      江蘇省作協范小青主席曾經對網絡文學下過這樣的定義:網絡文學無論它與傳統文學有著多么巨大的反差,不可否認它仍然是精神產品,屬于受大眾追捧的通俗文學。追根溯源,從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晚清的鴛鴦蝴蝶派到金庸、古龍們的武俠小說都是通俗文學一類,鬼怪、玄幻、言情、仙俠等等,這些題材是純文學領域很少涉及的,恰恰滿足了普通人在乏味生活之外、生活壓力之下的想像、夢想與無可企及的另類世界。不同的僅僅是它的傳播方式,它借助于現代科技、網絡空間,得到了最快速度和最大影響的流傳。尤其是在創作過程中,讀者的互動與參與,開放、新穎、刺激,完全顛覆了書齋中個體獨立創作的模式。網絡文學是巨大的文學廣場,它的寫手是民間的,素材是民間的,它的存在方式是開放的,它以一種文化寬容構筑著平民夢想,成為文化產業鏈中一支活躍的生力軍。

      范小青主席的看法代表了許多傳統作家對網絡文學的正確認識,也是我們作協的認知態度,那么,要想在短時間內改變更多傳統作家對網絡文學的偏見,還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同時還要盡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主動引導媒體加大對優秀網絡文學作品的正面宣傳,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二是繼續嚴厲打擊和清除網絡低俗、淫穢作品,文學網站應該擔負起相應的責任;三是文學權威部門或權威人士要為優秀網絡文學作品正名,盡快給予網絡文學一個準確的定義和歸類。四是網絡作家應積極投身到社會生活中,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的人文關懷和現實關照,從而在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之間找到一個契合點,使二者都能實現良性健康發展。

      有人曾將當下的網絡文學比之曾經以金庸為代表的古典武俠小說。上世紀九十年代前,金庸武俠小說一直與“毒害青少年的毒草”、“難登大雅之堂的地攤文學”等負面評價為伍,最終還是經過中國權威的文學專業教授們的肯定,社會民眾也逐漸認識到金庸的“毒性”危害并沒有想象的大。經過幾年的討論,主流媒體才基本認可了金庸武俠小說的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而從不登大雅之堂到登上高中課本,從禁區“毒草”到文學經典,覺得與現時網絡文學作品的處境多少有些相似之處。希望有一天,網絡文學能夠真正找到自己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準確定位。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