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人物 >> 正文
在藝術家看來,大千世界的一切關系都被物質世界的面紗所遮蓋。但具有穿透力的畫家的眼睛,能穿透它的面紗。畫家應透過自然界的外衣,與當代人的生存關系保持密切聯系,從當代生活中尋找藝術的新生命,在對新生活、新現實的表現中創造新傳統,學會重新開始一切,以自己的智慧去接近藝術真理。畫者劉建拒絕復制和抄襲自然,他以直指藝術的內在生命,找到了最純粹的藝術形式語言,從這個角度說,藝術史也是感覺形式的歷史。依我的觀察,劉建的本體形式語言是在黑白灰的組合中,把人們帶進純真的大自然去感受結構美的力量和平衡。他的藝術不是直白,是暗喻,是幻覺,是生命與詩的交響,是意念的閃光,是色與光的變奏,是更能接近造物核心的美的形式。
劉建的藝術表現力主要存在于其作品的結構元素中,主要在于對黑白灰排列的位置和比例適當的結構中。沒有黑白的強烈對比和灰的韻味,就沒有形式美的秩序。其對每一個要素的運用都有主次,都有音樂般的秩序。這就是劉建作品的藝術魅力。
劉建的藝術探索是以全新的藝術視角和藝術表達,呈現出中國山水畫的全新境界。證明中國山水畫仍有發展革新的空間,這有利于推動中國畫家重新解讀傳統并以當代人的視角來繼承與發展傳統。他早期的版畫創作,曾得益于借鑒和吸收水墨畫的語言技巧,他后來的水墨畫又得益于對版畫的黑白灰的普遍運用。我們應以開放的眼光在多因子的復合結構中來觀照繼承和發展傳統,不應把傳統視為一種孤立不變的、靜止的結構,而應把它視為再生的、發展的和多元的結構,站在現實的立場對水墨畫進行變革與重建,從而建立起新的審美價值體系,使中國畫獲得再生和再發展。因此,劉建的探索對于我們有著一定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