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研討 >> 正文

    講述全民族抗戰的劇,提氣!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7月09日09:56 來源:中國藝術報 張成
        電視劇《勇士之城》創作研討會在京召開,專家一致認為——

        講述全民族抗戰的劇,提氣!

    電視劇《勇士之城》劇照

      為紀念即將到來的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貴州衛視、黑龍江衛視等多家衛視播出抗戰電視劇《勇士之城》,并取得較好的收視率。 《勇士之城》講述了在1943年,棠德被日軍圍困的16天里,曾經作為賀龍身邊的“三桿槍”之一的何平安,與黨組織失去聯絡,以一名小警察的身份在棠德城 照顧烈士遺孀及遺孤。在與日軍、匪軍、三青團的屢次交戰中,守護了棠德城的軍民,卻被迫暴露身份,犧牲于棠德保衛戰慘烈的巷戰中。日前,在由中國視協舉辦 的電視劇《勇士之城》創作研討會上,專家一致認為,本劇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抗戰劇制作開了個好頭,有新意又好看,它為抗戰題材、反法西斯戰爭題材的 影視劇創作在精神文化內涵和敘事方式上都做出了難能可貴的探索。

      與備受詬病的“手撕鬼子”抗戰劇不同,本劇是以歷史事實為基礎的正劇。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說:“ 《勇士之城》以史實為基礎,對抗日戰爭的國共合作抗戰和全民族的抗戰做出了新的挖掘和嘗試,像劇中的共產黨員形象柴志新是有歷史依據的。 《勇士之城》中的幾位共產黨員形象也很有新意,柴志新是老共產黨員,何平安是隱姓埋名在棠德照顧烈士親屬的共產黨員,為了民族大義挺身而出。而這部作品最 大的成功恰恰是幾個人物形象的塑造,其人物具有精神文化內涵,人物性格化的程度高,主要人物之間性格碰撞激烈,性格碰撞引發的矛盾推動劇情的前進,這才是 一部作品整體水平的主要表現。何平安與黨失去了聯系,但在抗戰的時候勇敢地站出來了,需要公開身份就公開身份,在各方的懷疑、打擊、破壞之下九死一生,他 完全把個人的榮辱置之度外,這個人物形象確實很豐富。還有柴志新,戲份雖然不多,但我非常欣賞這個演員,他并不張狂,但有男子漢的陽剛之氣,視死如歸。魏 九峰這個人物我特別喜歡,有對老百姓的同情和對自己縣長這個身份起碼的敬畏。 ”

      對于劇中的人物形象刻畫,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深表認同。他說:“近兩年一些所謂的抗戰劇濃墨重彩地描繪土匪抗戰、妓女抗戰,這其實是 走偏了。在共產黨和進步人士的感召下,這些人物的確也有參加抗戰的,但把這些形象當作電視劇創作的主流形象是不利于人們正確認識中華民族這場反法西斯戰爭 的。 《勇士之城》不動聲色地呈現了中華民族全民族的抗戰。其中,有共產黨、國民黨甚至有國民黨政權里面像魏九峰這樣性格復雜的縣長,尤其大膽地寫了劉世銘這樣 的角色,這是有突破性的,劉世銘曾有過漢奸行為,最后在民族大義特別是在何平安的感召下,逐步地轉變過來。從凝聚整個民族的角度來看,這部戲是提氣的,我 們能夠以血肉之軀和強大的精神力量抵御外敵。 ”

      作為戰爭劇,本劇在情節設計上,較為符合現代戰爭的邏輯。文藝評論家丁臨一認為,過去拍戰爭戲比較注重武力和軍隊的較量,但在《勇士之城》里, 不僅拍了這些,而且拍了難民的情節。一是突出了戰爭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巨大災難;二是從戰爭的角度看,流民一旦進入某個地區就會成為巨大的不穩定因素,怎么 把這個關系處理好實際上是巨大的難題,因此,魏九峰不開城門的情節設計是符合戰爭邏輯和其作為一縣之長這一角色的思維的,這部分寫得非常精彩。

      一部正劇,首要就是正視歷史。不同于“手撕鬼子”的惡搞, 《勇士之城》里有對日本侵略軍殘暴的揭露,也有對他們狂妄的表現,把這些歷史真相呈現給今天的觀眾幫他們確立對歷史的正確認識是非常必要的。抗戰劇需要正 視歷史,但作為藝術品,同樣需要傳奇。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文藝報》總編輯閻晶明說: “任何觀眾的期待都是英雄不死,好萊塢經常渲染這一點。本劇中的何平安也是一個英雄,一個傳奇,我相信觀眾是希望英雄能夠活下去的,如果導演、編劇、演員 能把這段說圓了,觀眾是愿意相信這個傳奇的。 ”

      本劇的歷史原型——常德保衛戰在二戰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文藝評論家陳先義說: “常德保衛戰保證了中國遠征軍沒有后顧之憂,因此這次保衛戰被世界軍事家評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使日本受到了有效的遏制。 ”對于這種有歷史原型的重要史實, 《當代電視》主編張德祥提出了建議: “這種題材最大的特點就是提供了可開拓的空間,如果讓常德本地人來拍,一定會做出一個歷史感非常強的劇,會充分涵蓋民俗、風俗,更像紀錄片,這也為以后拍 攝抗戰劇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和視角。 ”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