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電視文藝評論陣地的守望者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開展電視文藝評論工作紀實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7月09日09:51 來源:光明日報 李蕾
    電視劇《老有所依》海報電視劇《老有所依》海報
    電視劇《十送紅軍》海報 資料圖片電視劇《十送紅軍》海報 資料圖片

      5月30日,第23屆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揭曉,對近兩年我國電視文藝節目整體質量進行了一次集體檢閱;日前,電視劇《十送紅軍》、電視紀錄片《膠東烽火》專家研討會又將諸多評論家齊聚一堂,圍繞作品的社會影響、藝術價值等展開深入探討……這些,只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以下簡稱藝委會)近年來積極開展電視文藝評論工作的一個縮影。

      文藝的創作與評論,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在當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電視藝術迅速發展起來。其作品數量大、影響廣,已經成為中國人認識社會現實、了解歷史知識、愉悅性情、充實自我的有效途徑。在這樣的背景下,藝委會對于電視文藝評論工作的堅守顯得十分重要。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梁鴻鷹這樣概括他們所做出的努力:“藝委會對活躍電視藝術評論向來有熱情,有想法,有干勁。做評比、搞論壇、辦雜志,他們為給電視文藝的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這在業界是很讓人敬佩的事情。”

      建構電視文藝專業評論隊伍

      隨著老一輩電視文藝評論家逐步老去與淡出,新生代的電視文藝評論家尚未形成有影響力的隊伍,中國電視文藝評論亟須建立一支專業隊伍。藝委會的決策者們意識到了這一點,首抓人才,打造高水平與權威性的評論員隊伍,以專家學者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提升評論質量。

      2011年5月,藝委會開始組建特約評論員隊伍,首批21人包括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李準,中青年學者尹鴻、王一川等,老中青結合,注重學界業界地域的優化配置,權威性學理性影響力統籌兼顧。2012年12月又聘請了第二批20人的特約評論員,其中除了業界學界的專家學者,還增加了楊勝群、丁振海、梁曉聲等著名的黨史專家和作家。借助外力的同時,藝委會也注重培養自己的專家型人才,5名評論員在各種業務活動中逐漸成長起來。據藝委會秘書長王丹彥介紹,在不斷努力過程中,藝委會評論員隊伍的聲勢進一步擴大,專業背景更加齊全。我們依托這支隊伍開展了大量工作,在藝委會組織的各種研討會、論壇以及評獎工作中,在藝委會編輯出版的圖書、雜志和專題片上,都活躍著這批專家的身影。

      集中探討創作理論熱點難點

      “現在電視文藝評論特別是作品評論的缺陷之一就是相當分散,難以深入。改變這一現狀的做法之一,就是抓住電視藝術創作和理論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集中的討論與爭鳴。”李準強調。

      2012年以來,藝委會不斷提高對電視文藝作品研討活動的及時性和針對性,重點電視劇提前研討并通過媒體廣泛宣傳。他們與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電視劇頻道以及央視網合作,聯合舉辦電視劇專家研討會,對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進行播前的熱議與播中的引導,引領收視熱點,聚集思想觀點,探討藝術亮點。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藝委會每季度都要召開五六個各種形式的研討會。比如在央視和各衛視播出、社會反響比較大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陳云》《聶榮臻》等、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西藏秘密》《阿娜爾罕》等、大型歷史劇《大秦帝國》等、年代劇《我的故鄉晉察冀》《大河兒女》《打狗棍》等、現實題材電視劇《老有所依》《父母愛情》等。

      此外,近年來,藝委會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聯合召開了“呼喚 守望 夢想——檢察題材影視作品創作研討會”,與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聯合舉辦“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9周年暨電視文藝批評的當下思考”研討會,與河北省委宣傳部、吉林廣電局、浙江廣電局等聯合策劃組織影視劇創作“地域現象”專家研討會,聯合央視網舉辦了“電視劇《大秦帝國》高端訪談”,在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和電視文藝星光獎的評選頒獎活動期間舉辦論文評選活動與專題論壇,這些嘗試使評論形成一定的深度和影響力,對促進電視文藝理論建設產生了積極作用。

      打造期刊網絡多種媒體平臺

      有了專業的評論隊伍和豐富的研討活動,電視文藝評論還需要媒體平臺來傳播。多年來,藝委會以《中國電視》雜志為主陣地,關注當下電視藝術的創作實踐,針對敏感現象進行剖析。《中國電視》從2008年至今每期都以“專論”欄目推出藝委會評論員文章,關注業內重大話題,及時發出正面聲音。與廣電總局收聽收看中心合辦“榜上有名”欄目,每個月對全國衛視播出的節目進行梳理,把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和觀賞性俱佳的前10個節目排行公布,樹立標桿。2010年開辦“評論聚焦”欄目以來,策劃了“電視春晚現象”“后中國好聲音時代”“電視劇如何吸引年輕觀眾”等選題,追蹤熱點難點,積極引導電視藝術創作,促進電視文藝節目的健康發展。

      “電視文藝評論的渠道正在發生重大改變。因此,我們在平臺拓展上不僅要借助傳統專業期刊雜志,還要善于運用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以此打造更多的評論平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智鋒指出。藝委會2013年與央視網合作,重新組建了中國電視藝術網,并以此為平臺,積極跟進藝委會的各項活動。截至2013年底,中國電視藝術網共完成視頻錄制約40小時、文字編輯約30萬字、圖片制作約4000張。此外,藝委會還出版《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報告》以及《守望熒屏》《視像觀評》《飛天評論》《星光觀察》《同行同心》等系列文論集,制作播出紀錄片《綻放的力量》《飛天傳奇》《中國電視藝術五十五周年回眸》,通過多種方式促進電視藝術由評論到理論的提升。(本報記者 李蕾)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