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時刻,電視劇《油菜花香》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江西上饒地區一個農村姑娘周英的故事,藝術地演繹了歷史巨變中的中國農家兒女筑夢、圓夢的奮斗歷程。
歷史上的中國農村女人,按魯迅的說法,是四條繩索捆綁在身的。劇中的周英雖然沒有了神權、王權的桎梏加身,族權、夫權的殘余卻仍舊糾纏著她。最初,她掙扎在不能愛其所愛的京生、而不得不跟不愛的福祿拜天地進洞房的婚姻痛楚之中。跟這種痛楚糾結在一起的,是落后農村無奈的貧窮,以及貧窮導致的家庭困窘。于是,周英開始跟命運抗爭,她接受了福祿,先婚后愛,患難與共,等到幸福剛剛來敲門時,又遭遇福祿的情變,直到福祿出車禍導致他們陰陽隔世。命運置周英于死地,她卻頑強地浴火重生。周英和她的父老鄉親窮怕了,決心要擺脫中國農民的“窮命”。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周英從學繡花開始,而后辦縫紉組,開公司,當老板,做外貿,可仍是一次次受到挫折,甚至遭遇黑惡勢力暗算。不過,盡管受到摧毀性打擊,周英卻屹然挺立,最終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一個農家兒女勵志奮斗成功的結局。
周英在奮斗中成就了事業,更完成了新一代農民的心靈蛻變和凈化。她不再是那個和小農經濟拴在一起的落后農民,她站在了時代的潮頭上,以中國新農村里新一代農民的境界和情懷,做了引領潮流奮勇直前的弄潮兒。周英抗爭命運和勵志奮斗的經歷,改變了中國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舊面貌,畫就了新農村的藍圖,讓人看到了新農業的曙光。因此,電視劇《油菜花香》實際是中國農家兒女筑夢、圓夢的流光溢彩歷程的一次展示。
這部劇在畫面語言上,特別通過晨曦、正午及月下的油菜花的反復特寫,來襯托女主人公周英的人生境遇和精神境界,別出心裁。這樣的美學追求使創作者把全劇的主場景放在了江西玉山縣雙明鎮陶源村漏底以及廣豐縣等地,可謂用心良苦。江西婺源油菜別有韻味,花開時節,漫山的紅杜鵑,滿坡的綠茶,金黃的油菜花,加上白墻黛瓦,五種顏色,和諧搭配,勝過世上一切的圖畫。試想,油菜花海里,古村落點綴其中,再看周英一般的農家兒女在其中的生生息息,那抗爭命運、勵志奮斗的情景和意境,就很不一般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周英正是那生機勃勃、芬芳醉人的油菜花。
《油菜花香》這部電視劇根據作家周亞鷹的報告文學《二姐》改編,由李京執導,上饒市委宣傳部、上饒廣播電視臺、上饒市廣電影視藝術中心有限公司、上饒市司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制,是一部完全由上饒本土影視公司與本土作家自創自編并在當地拍攝的作品。這樣的本土氣息,使得它成了一部真正以人民為中心的作品。創作者把人民作為電視熒屏上真正的主人公,放在電視熒屏的中心地位上,傾注自己的真情進行描繪。這是當今中國電視劇藝術事業和文化產業十分缺乏的一種文化立場、藝術良知、審美精神、創作態度,對此我們應大力弘揚,積極倡導。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