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人物訪談 >> 正文

    程裕蘇:這個時代需要能讓人安靜下來的電影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7月01日11:59 來源:中國民族報

      記者:《浮云》為什么被稱作“佛學公路片”?

      程裕蘇:公路片是一種特殊的類型片種。在西方,一些電影大師在晚年時,會以形而上的方式來拍一些電影,闡述他們對人生的感悟,這就是公路片。在片中,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在旅途中行走,發生不同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和細節,闡述對人生、世界、宇宙的看法。

      我信仰藏傳佛教,并攻讀了北京大學佛學博士學位。我覺得應該把我作為電影導演的背景,與我對藏族文化的熱愛、對佛學的理解結合在一起,于是便創作了《浮云》。

      記者:影片中有大量靜默的畫面,為什么會用這樣的表現方式?

      程裕蘇:藏族同胞信仰的是藏傳佛教。藏區地廣人稀,冬季時間長,人們之間缺乏交流的機會。靜默修行,成為他們日常的一種生活方式!陡≡啤愤@部影片中,就引入了靜默禪。

      在影片中,那無聲流動、瞬息萬變的浮云,是我們采用好萊塢慢速攝影的技術拍攝的。銀幕上只有幾十秒時長的鏡頭,往往濃縮了一兩天的拍攝成果。

      記者:您拍這部異常安靜的電影,想給觀眾傳遞怎樣的信息?

      程裕蘇:這部影片的編劇、導演、剪輯工作,都是由我完成的;ㄙM7年時間,完成這樣一部片子非常累。一不來錢,二花費時間,甚至還要自己往里面搭錢。但是當下中國非常需要這樣的作品,這件工作總得有人來完成。

      中國的經濟發展起來了,文化價值觀也要培育起來。在這方面,佛教有著豐富的傳統優勢資源。佛經講:“是身如浮云,須臾變滅!备≡频男螒B千變萬化,即便是鏡頭對焦的一瞬間,它也是在運動的。給這部影片起名為《浮云》,就是想借此隱喻人生剎那的變化,提醒人們珍惜當下。

      記者:您最近計劃拍什么片子?

      程裕蘇:目前,我準備與一家知名網站合作,為青少年拍攝一個微電影系列,通過簡短有趣的故事,講述人生的道理。

      電影不能僅僅盯著票房,還需要考慮觀眾的需求。現在,有些人用幾天時間就能制作出一部無節操的微電影,其點擊率動輒上億次。這樣的影片無異于精神鴉片,會把一個民族的素養往下拉。我希望用青少年能接受的形式拍攝微電影,傳遞正能量,引導大家認識到生活是美好的,要珍惜生活。

      此外,我也很關注紀錄片的攝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英國著名紀錄片導演菲爾·阿格蘭德在云南麗江拍攝了《云之南》(Beyond The Clouds)。這部有多項世界殊榮加身、曾使放映之地萬人空巷的紀錄片,采用影視人類學的拍攝方式,真實地記錄了麗江的風土人情,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這部紀錄片對我的觸動很大。我覺得,中國傳統文化影像庫的建立,應當借鑒影視人類學的方式來做,要把現代影視技術、人類學、中國傳統文化三者結合在一起。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