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電視綜藝欄目需要“真喜劇”(薛晉文)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6月30日09:24 來源:中國作家網 薛晉文

      目前,喜劇類節目正以旋風般的速度成為各大 熒屏的主角。據不完全統計,20多檔喜劇綜藝節目同時鬧熒屏,一周7天皆有喜劇節目你方唱罷我登場,代表性節目當數《喜樂街》《笑傲江湖》《中國喜劇星》 《我們都愛笑》等,于是編導們很忙,各大喜劇明星更忙。然而,跟風克隆風潮令人揪心,“千萬級”的加盟費和制作費,能否推出中國喜劇藝術的錦繡河山?泉水 般井噴的喜劇節目,能否走出“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綜藝節目怪圈?這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客觀而言,喜劇綜藝節目的大量涌現,對于促進小品、相聲等語言類節目的蓬勃發展多有裨益,有利于提振當下略顯疲軟的喜劇創作氛圍,為發掘、培養 和造就未來的喜劇隊伍貢獻頗豐。不僅如此,對于孵化、凝練和造就國民的喜劇素養同樣功不可沒,因為,面對現代性的匆匆步履和生存重負,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 期都需要喜劇藝術去潤澤心靈,更需要喜劇精神去面對生活的坎坷。眾所周知,喜劇節目已然成為了制約我國綜藝節目整體提升的軟肋,就連春晚也一“喜”難求, 同時,喜劇精神的扭曲異化也是必須正視的文藝現象,在資本邏輯對文藝邏輯侵蝕的大氛圍下,喜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真正具有中國味道、民族情趣、國際品 質的喜劇綜藝節目鳳毛麟角。

      何謂“真喜劇”?在我看來,真正的喜劇不僅要以形式樂翻全場,而且內涵要讓觀眾深得“三味”,依托喜劇的形式去觀照生命存在、情感困境和人生意 味,這當是一切喜劇藝術的普遍追求。喜劇藝術的根本作用在于“以樂啟真”、“以笑悟善”和“以娛傳美”,將生存困境、人生冷暖、時代陣痛付之一笑,是喜劇 藝術的真諦所在。喜劇從本質上講,應是最詼諧、最生動的生命的豁達與超越,就此而言,它是一種人生的境界、生命的智慧與生存的哲學。偽喜劇多反其道而行, 倘若說真喜劇是世俗化、日常化和群眾化的,那么偽喜劇多帶有干癟化、矯情化和銅臭化的痕跡。其內容多經不起推敲咀嚼,多截取生活中的皮相真實以假亂真,情 感表達總走不出矯揉造作的窠臼,審美趣味和價值取向充滿了銅臭味。當下,喜劇類節目有幾點誤區需要及時矯正和克服。

      喜劇節目的內容要真實溫暖并接地氣。喜劇節目應面向生活并提煉生活內容,以開放的視野和寬廣的胸襟去擁抱生活,沒有真誠的生活態度和敏銳的洞察 能力,就沒有好的素材和題材,生活情感永遠是喜劇藝術的源頭活水。當下,熒屏喜劇節目克隆者較多,真正接地氣的原創喜劇節目較少,對生活中假丑惡的批判力 度浮光掠影,喜劇節目撞車和克隆的壞苗頭當引起警惕。喜劇節目在深入生活的基礎上,更要做好劇本的打磨工作。磨刀不誤砍柴工,部分喜劇節目創作者對劇本的 重視程度不夠,案頭工作過于草率和馬虎,只顧著急忙慌去露臉出名掙錢,殊不知,好劇本無法一揮而就,是寒暑易節并幾易其稿的血汗結晶。當下播出的喜劇節目 為何影響力有限?根本的一點是劇本簡單粗糙,喜劇的內容、智慧和藝術蜻蜓點水,喜劇精神和喜劇味道淺嘗輒止,喜劇的境界和情懷過于拘謹狹窄,缺乏想象力和 沖擊力,浮躁心態甚至窒息了劇本的原創性。比如,《中國喜劇星》的某位選手,上臺只抖了一兩個包袱,觀眾的笑聲很勉強,情急之下,就開始演苦情戲,沒想到 弄巧不成反成拙,觀眾評委都不買賬。顯然,創作者的劇本案頭不充分,誤以為喜劇節目就是強撓胳肢窩,沒有帶給觀眾強烈的感染力量和激發作用,反而以矯揉造 作的扭捏作態示人,徒增反感,將生活拋棄的喜劇注定沒有市場和出路。

      喜劇節目創作手法的運用缺乏自覺意識。多數喜劇節目還停留在模仿階段,高級模仿者基本能做到神形畢現,低級模仿者畫虎不成反類犬。譬如,《笑傲 江湖》首期節目中,選手陳丹梅對宋丹丹小品的模仿較為成功,不僅表演手法精準到位,神態和腔調幾近亂真,而且內容演繹韻味十足,收到了高級模仿中悅耳悅目 的良好效果,這是對創作手法用心揣摩的結果。然而,更多的喜劇節目缺乏自覺的表達手法。有的節目中對喜劇人物的鋪墊不足,沒有將其行動的不知情和執迷不悟 強化到極致,使得本來應該笑點十足的橋段,在現場卻笑不出來。有的創作者尚未做到讓喜劇人物在現實障礙和欲望目標之間充分折騰,人物迎戰的對抗力量要么是 力度不足,要么是在對抗中釋放的欲望能量太小,難以引爆宣泄的快感和激勵的美感,對生活的批判力度和反思深度自然就會打折。有的喜劇節目形式大于內容,停 留在拿槍掄棒式的鋪陳層面,強調手勢和作態的后現代色彩,內容的潛文本乏善可陳,沒有內容灌注的形式對抗和欲望碰撞,明顯力不從心。此外,選材的視野和角 度機械單一,喜劇人物偏重于對弱勢群體的挖苦和糟踐,而對壞人乃至權威人士的開涮和嘲弄明顯乏力,其實,對壞人和權威人士的藝術刻畫和表達,更能引發藝術 共鳴和觀眾認同。

      喜劇節目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有待提升。喜劇綜藝節目作為審美形態之一,其在審美理想的表達中同步實現了審美價值的傳播,真正的喜劇節目應是真 情實感的外化,而非虛情假意和矯揉造作的蠱惑存在,喜劇藝術對人性的培育和熏陶是其題中應有之意。然而,縱觀當下省級衛視的喜劇節目,有三點問題難以回 避。其一、喜劇節目創作者的審美價值飄忽游離,有的創作者面對評委的提問,自己都說不清節目的價值是什么,這種“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創作態度亟待改 變,創作隊伍的文藝素養顯然缺鈣貧血。其二、導師隊伍的文化涵養參差不齊,有的點評插科打諢、互相無聊調侃;有的言不由衷、斷章取義,甚至出現南轅北轍的 幫倒忙現象,沒有給選手及時送上應有的情感安慰和人性關懷;部分導師尖刻批判有余,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云山霧罩。事實上,喜劇節目的導師隊伍應肩負傳道 授業解惑的功能,少一些率性的個性化言論,多一些對喜劇創作現象的把脈會診,積極為具有喜劇潛質的學員指點迷津,為底層尋夢者雪中送炭,同時對騎墻價值敢 于亮劍。鑒于此,導師隊伍的門檻有待提升,有的人演得了節目,但未必能做得了導師。其三、喜劇節目的傳播固然是市場說了算,但節目的教育價值和文化關懷不 能缺席。我們應該吸取以往的教訓:文藝絕不是市場一元獨大的奇葩,更不是在低級迎合中的虛假繁榮。優質喜劇節目,完全可以在市場與藝術之間走出一條康莊大 道。

      但愿剛剛興起的喜劇類綜藝節目能夠走出“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泥淖,敢于并善于提取生活的真情實感,以喜劇精神為時代前行匯聚強大正能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