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交響清唱劇《江姐》下周登臺國家大劇院
金曼:三十年情牽“江姐”
從接到任務到登臺演出只有22天,30年前女高音歌唱家金曼為《江姐》創下了一個“神話”,而她的藝術生涯從此與這部經典民族歌劇無法分割。6月30日、7月1日,在金曼首演《江姐》30年后,由她主演的交響清唱劇《江姐》將登上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舞臺。
1981年,金曼考上空政文工團,成了一名文藝兵。她于當年在首都體育館舉行的第四屆“歌曲之友音樂會”上,以新歌《金梭和銀梭》一舉成名。而真正讓她展現才華的還是成為“江姐”扮演者。1984年,空政文工團第三次復排現代歌劇《江姐》,選中金曼擔任A組女主角,排練時間僅有22天,金曼抓住了屬于自己的機會,第一次在歌劇舞臺上站立住了,并憑借該劇獲得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而她這一站,就是30年。
2000年,金曼得到授權后,在國內首次采用西方交響清唱劇的方式,策劃、改編、出品了交響清唱劇《江姐》。在當時,這算是一種富有創新性的歌劇表演形式。清唱劇《江姐》雖有歐洲清唱劇的樣式,但保留了原歌劇故事結構的完整性,而且戲劇沖突更為強烈,情節線索發展更為集中和凝練。音樂上,把原作的歌劇結構改編成由序曲和四個樂章組成的音樂結構,音樂層次更加鮮明。
對歌劇《江姐》,金曼有著一份刻骨銘心的情感,“它不僅成就了我藝術事業的輝煌,更重要的是江姐這個偉大女性的形象提升了我的人生境界,和我的生命已經融為一體。現在,我希望用更現代的藝術方式演繹和傳播江姐精神,讓更多人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力量。”
這次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由指揮家呂嘉執棒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金曼將攜手戴玉強、魏松、劉珊等歌唱家,帶領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的各屆碩士生共同登臺。原來,當年在籌備和排練清唱劇《江姐》的過程中,金曼深感正規歌劇教育和優秀歌劇人才的缺乏,由此產生了建立中國第一所歌劇高等教育機構的設想,這便是后來成立的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如今,由她擔任院長的這所研究院,已招收了三屆近20名研究生在校學習。
金曼的“中國歌劇夢”,在北大講臺和藝術舞臺之間延展。“每當我走進歌劇的世界,立刻覺得全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沉浸在難以言說的美好里。”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