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品是現實生活的再現,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真誠、偉大的藝術作品,一定既反映人民的精神世界,又引領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國有戲劇的歷史很長,從事戲劇創作和演出的藝術工作者,以及喜歡戲劇的觀眾甚多。長期以來,戲劇作為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活躍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毋庸諱言,眼下有一種現象需要注意,這就是在戲劇舞臺上傳統戲比重大,如京劇舞臺幾乎充滿了傳統戲,現代戲卻鳳毛麟角,現代戲數量少、質量不高的情況長期存在。
是現代戲沒有觀眾嗎?我國的戲劇品種名目繁多,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燦爛瑰寶,已經深扎在老百姓的心底,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群眾基礎。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表現隨著時代發展而發生的生動故事,歌頌真善美,鞭笞假惡丑,無疑是能夠受到人民群眾歡迎的。近年來,我先后觀看了北京市風雷京劇團排演的現代京劇《長征路上》、北京市京劇院演出的現代京劇《宋氏姐妹》、總政話劇團參加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的話劇《生命檔案》、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演出的現代京劇《紅色娘子軍》、山西左權開花調劇團演出的花戲歌舞劇《太行奶娘》以及今年5月份由武警文工團創作演出的話劇《莊仕華醫生》,親眼目睹了演出現場那激動人心的場面,觀眾為戲劇塑造的精彩人物形象而感動,在藝術熏陶中受到了教育。謝幕時報以的熱烈掌聲,足見現代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動員全民族的力量來參與,需要有一大批優秀作品教育人、鼓舞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在新的歷史征程中,有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的先進事跡值得書寫。呼吁加大現代戲創作演出的力度,從人才、經費等方面給予扶植和傾斜,通過全社會的支持幫助,使戲劇舞臺精彩紛呈,為廣大觀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毫無疑問,提倡多演現代戲,并不是排斥傳統戲。許多傳統戲,是幾代藝術家精心打造的藝術精品,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很有必要作為經典劇目長期保留,其思想和藝術價值也值得現代戲和其它藝術形式借鑒。只是希望戲劇不僅僅停留在已有的水平和層面上,而要不斷推陳出新,繼往開來,創造出更多更好的舞臺作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真正形成藝術領域百花齊放、姹紫嫣紅的生動局面。
由文化部藝術司和本報文藝部共同主辦的“當代舞臺藝術觀察與思考”征文,舉辦一年來,共刊發40篇文章,并將輯集出版。值此征文結束之際,對于廣大讀者的熱情支持,對于業內學者的廣泛參與,深表感謝,希望大家繼續關注和支持中國當代舞臺藝術創作和評論。
——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