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不是胡思亂想就能寫出好劇本的”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6月11日10:51 來源:文匯報

      上海電視節兩大單元評委會主席郭寶昌直言當下電視劇離生活太遠

      “不是胡思亂想就能寫出好劇本的”

      為了看片每天只睡4小時、找市民聊熱劇做“調研”……接下第20屆上海電視節電視電影/迷你劇、電視連續劇兩大單元評委會主席的“差事”以來,73歲的郭寶昌很忙,他自編自導的電視劇《大宅門》至今在網上依然有很高的點播率。昨天下午他接受記者專訪時,直言當下電視劇的最大問題:離生活太遠。

      大部分電視劇“似曾相識”

      郭寶昌說:“現在電視劇看來看去都覺得‘似曾相識’,這點很成問題。不單劇與劇之間彼此雷同,同一部劇的情節也前后重復,同樣的元素翻來覆去地出現,觀眾都能猜到下面該發生什么。”除了情節“復制粘貼”以外,在許多電視劇中性格、形象也都“差不離”,“都是根據固有想象臆造出來的角色,嚴重失真”。郭寶昌說,影視創作不是閉門造車,要破除電視劇“千劇一面”、“千人一面”的現象,主創人員首先要深入生活。生活中有太多鮮活的素材可供發掘和表現,每個事件、每個人物都獨一無二,反映這些“真材實料”的影視作品必然會與眾不同。

      電視劇大同小異的現象,也暴露出當下行業內創新意識的匱乏。“搞文藝一定要創新。”郭寶昌說,“畫家齊白石講過,‘學我者生,像我者死’,不能搞人云亦云,我們的文藝如果原地踏步,其實就是在退步。”他指出,現在大多數演員習慣于常規的表演,導演習慣于常規的手法,攝影習慣于常規的畫面,省力省時省錢,很難看到突破常規的作品。

      電視劇要離生活再近一點

      郭寶昌認為,某些題材在同一時間內集中呈現,是市場運作的正常現象。他在很多觀眾中進行了“調研”,“挺好玩的”是大部分人對這些劇集的評價。“這正好證明這些題材貼近大眾生活。”只是一些青年導演拿捏起這些題材來,在文化內涵上似乎仍欠功力,很難從中提煉出“厚重感”。

      “實際上,并不是非得《大宅門》才叫厚重,表現當下現實、表現小人物的內心世界,難道不能厚重嗎?”郭寶昌說,電視劇的厚度不在題材,而在于內容的深意,這需要主創人員生活閱歷的“厚積而薄發”。“有時候,我質問同行朋友:‘你拍的這是什么東西?’他們會滿腹委屈地說:‘哥!我得賺錢!’這就是現實。《大宅門》是我耗費畢生心血去寫的,搜集素材就搜集了幾十年。不是關上門胡思亂想、瞎編亂造就能寫出好劇本的。”在他看來,要打造國產電視劇真正的精品,就是要在群眾喜聞樂見的基礎上,提高藝術水平。

      本報見習記者 錢好 實習生 丁婷茹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