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于是之們”難“離去”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6月10日10:14 來源:中國文化報 劉 淼

      王曉鷹新作聚焦阿爾茨海默癥

      “于是之們”難“離去”

      演員王衛國(右)展示劇中片段  演員王衛國(右)展示劇中片段

      “面對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癥)患者,常常會有人說,什么都不知道或許是一種快樂。但劇中有這樣的臺詞,‘不要聽別人說的,什么都不知道不是快樂的,那是很可怕的。’是啊,一個清醒、理性的自我逐漸遠離自己,剩下一個什么都記不住的軀殼,這該多么令人無奈和恐懼。”6月27日至7月6日,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王曉鷹執導的新作《離去》,就要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于是之給了我靈感”

      17年前,王曉鷹在美國丹佛看到了美國劇作家奈戈·杰克遜的劇作《Taking Leave》,靜謐的舞臺所闡釋的關于人之一生情感本質的探討,促使他回國后便找到翻譯家吳朱紅,完成了中文譯本《離去》的文學準備。

      “1998年,我在丹佛看了這部戲,印象很深。作品的舞臺表現平和、敘事平順、表演內斂,但靜謐的舞臺氣氛中孕育著極為強大的戲劇張力,而表現生命在這個階段的情感和感受的作品,在我們的創作中更是很少觸及。”王曉鷹說,雖然劇本很快翻譯完成,卻一直沒有適當的時機將它呈現于舞臺。

      17年后,王曉鷹終于感覺時機成熟了。“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老齡化,關于養老等話題已經進入社會討論階段。”于是,王曉鷹決定以一部《離去》直指當下都市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對于情感缺失和自省缺乏的問題。

      《離去》講述了一位演繹了一輩子莎士比亞戲劇的演員埃略特·布萊恩榮耀一生,臨老卻身患阿爾茨海默癥,常常在自己的生活和飾演的戲劇中含混不清,穿梭在真實和角色之間,那個曾經英姿勃發的自己漸行漸遠。他獲譽無數,尤其以飾演李爾王而著稱,他自己的生活更是與《李爾王》的故事暗合,他的3個女兒和李爾王的3個女兒一樣,在他生命長河行至漸衰之時展現出況味百態。

      原作中,主角埃略特·布萊恩并不是一個“莎劇”演員,而是知名的“莎學”教授。王曉鷹說,做這樣的改編,是于是之的經歷給了他靈感。

      “這一改變源自我幾次親歷于是之先生晚年演出或出席活動時呈現出的狀態:《茶館》謝幕演出時,他幾次因想不起臺詞而停頓,謝幕時面對觀眾的山呼海嘯,我能感受到他深深鞠躬背后內心是多么的慘烈;后來參演《冰糖葫蘆》時,原本沒有臺詞的他看著身邊的朱琳說臺詞時,嘴唇顫動,那種想表達想參與的欲望讓我至今難忘;還有一次他上臺為別人頒獎,手拿獎杯的他向觀眾致意后沒有為獲獎人頒獎,而是拿著獎杯走下了舞臺,留下滿臺的尷尬……這些場景給我的印象太深了,于是我們將原著中的教授改成了一位獲譽無數、尤其以飾演李爾王而著稱的演員。這樣的改編會讓人物性格更加極致。”王曉鷹說,于是之身上有著震撼人心的悲劇感,這就是他想在劇中表現的。

      演員老中青三代接力

      《離去》集結了國家話劇院實力陣容,埃略特·布萊恩一角由王衛國飾演,手捧中國戲劇梅花獎和白玉蘭國際表演藝術獎,王衛國同劇中角色一樣在表演藝術中成果卓著、技藝純熟。此番出演埃略特,他不但將呈現李爾王的激揚傲世和落魄彷徨,還將在全劇中挑戰性地塑造一個脆弱、迷糊、彷徨的患病老人,在自我與理智的告別與拉扯中,在面對情感和家庭時所展現的種種表征讓人動容感懷。“王衛國是很有能力的演員,而且也已經年近退休,他的生命感受和劇中人物有相通之處。他一定可以勝任。”王曉鷹說。

      國家話劇院優秀演員趙倩、常玉紅將分別飾演大女兒、二女兒,而三女兒考狄利婭的扮演者,王曉鷹大膽起用了國家話劇院新演員翟冠華。“翟冠華是今年國家話劇院招收的應屆畢業生,她年輕、有活力。國家話劇院已經有近10年沒有招收過應屆畢業生了,希望新演員能盡快接棒。”王曉鷹說。

      此外,演員章劼、白玉娟也實力加盟,章劼飾演埃略特外化而出的意識“影子”,而白玉娟所飾演的看護,悉心照料埃略特的老年時光,并將呈現一段與“李爾王”的戲中戲。

      “經典演得太少”

      除了將主人公從“莎學”教授變成“莎劇”演員,王曉鷹對劇本并沒有進行多少改動,對于時下流行的“接地氣”的中國化改編,更沒有涉及。“我不太愿意把一個外國經典戲變成一個中國故事。比如《理查三世》,我用盡了中國元素,依然講述的是原本的故事。把經典作品中國化,可能會讓觀眾覺得離我們很近,但是原作要表達的思想,對于生命內涵復雜問題的追究就會受影響。”王曉鷹說,雖然沒有做形式上的“接地氣”,但劇中所表現的父女之間的親情是相通的,沒有人會理解不了。

      而劇中借助莎翁名作《李爾王》來展現老年題材,也讓王曉鷹興奮不已。“國外經常用莎士比亞的作品進行一些其他的解讀,比如我曾在資料上看到,有人將《李爾王》、《威尼斯商人》和《奧賽羅》3部作品合而為一,來表現社會中的3種歧視。而他們之所以能這樣將作品進行拆解,是建立在將經典爛熟于心,多年來反復上演的基礎之上。而我們的問題恰恰在于經典演得太少,‘以經典的方式演繹經典’演得太少。在這樣的基礎上,就要急于去解構經典、戲說經典,是不適合的。現在,這樣淺薄的、淺嘗輒止的,時過境遷就沒有意義的創作,太多了。”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