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編者按:“靜探存真——李鳳龍、方政和、李雪松、孫震生中國畫展”提示出對于當下中國文化藝術的判斷與心態,也蘊含著北京畫院一直以來的學術主張,即沉潛于中國畫學傳統,在精微與深厚的文化性格中尋找與當代中國社會相契合的可能性,同時也顯現了北京畫院與王明明院長對于青年畫家唯賢是舉的魄力與眼力。這是當下喧鬧的眾多展覽中難得一見的深入傳統的優秀展覽,本版選登部分作品和名家點評,以饗讀者。
王明明(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中國美協副主席、北京畫院院長):北京畫院挑選的是對傳統敬畏而且能在傳統中找到寶物的、有悟性的藝術家。北京畫院57年來的傳承沒有斷過,幾代藝術家在這里奮斗。李鳳龍、方政和、李雪松、孫震生進畫院以后努力思考如何面對傳統、吸收傳統,我覺得他們找到了對傳統的敬畏、虔誠之心,也在傳統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營養,他們的根基是實在的。
蕭玉田(中國工筆畫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李鳳龍、方政和、李雪松、孫震生四位畫家都是70后,年紀輕輕已經在全國畫壇中引起廣泛關注。我覺得最可貴的是他們沒有對老師亦步亦趨,而是繼承了嚴謹的治學精神、對藝術創作精益求精的態度。中國畫是要表情達意的,他們的作品剛好體現了這一點,作品典雅清新。
袁武(北京畫院副院長):北京畫院四位年輕畫家,以清新的氣息展現了他們的作品面貌。既有中國畫傳統脈絡,又有當下中國畫表達方式。說明他們在尊重傳統同時開拓進取,有智慧也有想法。他們的表示語言不同,關注的題材也不同,有具象的也有意象的。方政和作品的冷靜深遠,李雪松作品的熱烈多姿,李鳳龍作品的高古素雅,孫震生作品的樸素典雅,都在顯示著他們的才華和個性。
陳孟昕(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李鳳龍、方政和、李雪松、孫震生的畫具有傳統文化的品質,中國傳統文化上下五千年,在歷史的長河當中,能夠有自己的面貌、傳承方式,非常不容易。他們的手法、語境源自傳統,又有新的對傳統的認識與把握。
莫曉松(北京畫院藝委會副主任):這個展覽是北京難得一見的優秀的中青年畫展。每個人繪畫追求的方向很明確,對風格、境界的把握有自己的個性。方政和追求宋元的寧靜、平和的空間意境,他是從中國繪畫的觀察方法入手,以書法的線入手,而不是像有些畫家拿著照片畫得細致入微,這種境界是人生修養形成的,和當代工筆花鳥畫拉開了距離。李雪松對大畫面的把握很少見,有嚴謹的造型功夫,雖說他年紀不大,早在中央美院就讀期間已經顯露出很高的藝術天賦和才華。他不下20次到西雙版納,深入觀察。孫震生是不可多得的青年畫家,他有巖彩畫的經歷,深入傳統,用線挺拔、有力度,烘托出深遠的境界。李鳳龍非常全面,雖說沒有經過學院的訓練,但是他學到了中國繪畫的傳統特別優秀的一面,他主要是繼承了宋代初期的風格,嚴謹而不失法度,畫面干凈而空靈,行走于工筆與寫意之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高天民(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展覽反映了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對中國畫的認識和判斷。四個畫家都能夠沉得下來,扎扎實實地做研究,而且研究方向非常明確,力圖從傳統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的一個方位。可以看出來他們肯定不會局限于現在,為以后的發展鉚足了勁。對傳統的研究,毫無疑問也是走向當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于洋(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美術評論家):這次展覽的題目“靜探存真”提示出對于當下中國文化藝術的判斷與心態,也蘊含著北京畫院一直以來的學術主張,即沉潛于中國畫學傳統主線,在精微與深厚的文化性格中尋找與當代中國社會相契合的可能性,同時也顯現了北京畫院與王明明院長對于青年畫家唯賢是舉的魄力與眼力。方政和在北宋院體風格的靜謐幽深中增益了空靈的意象性,也在回首宋人畫風的凝望中融入了當代人對于靜寂微茫境界的獨特理解;李鳳龍在通透的筆墨樣態中進一步放松了筆端物象的形制,這使他筆下的生靈平添了某種靈瑞奇譎的感覺,山水則營造出滿紙云煙的虛和境界;李雪松承繼了院體工筆花鳥的富貴雅致,以純化的丹青色域表現葳蕤雨林的明豁與絢爛,形成了自身精神的表達語匯;孫震生則將冷峻而悲憫的視角投向村落、高原與都市人群的社會實境,以礦物色的重彩表現激活了壁畫傳統的厚重與蒼潤,賦予現實以平樸的生趣。
朱萬章(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四個人有一些共同特點,他們都是70后畫家,但傳統功力非常深厚,格調高雅。作品除了制作性、裝飾性視覺效果以外,同時還有傳統文人趣味,都有現代繪畫語言和筆墨技巧,反映出當今畫壇新生力量的實力和生機勃勃的氣象。李雪松的工筆受宋代花鳥畫影響比較大,尤其是水仙,水墨而寫意的花卉有一種八大山人的痕跡,花鳥畫中不乏現代繪畫的語言。方政和的花鳥畫工整雋秀,畫面意境渲染視覺效果比較強烈,傳統功力深厚。李鳳龍是四位畫家中唯一非學院派畫家,書畫篆刻兼工,繪畫是山水花鳥兼善,有宋元的氣象。他的作品既有花鳥院體派繪畫的影響,同時也有文人畫的氣韻,尤其在書法和篆刻方面格調特別高,功力也非常深厚,可以反映出非學院派畫家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孫震生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和筆墨語言,個性風格比較明顯。
王宓(遼寧畫院專業畫家):四位畫家都是70后,他們將傳統繪畫融入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有取有舍,創造出了新的語言方式。
呂曉(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他們都是非常安靜去探索的一群年輕的畫家,他們是要存藝術的真理和大道。
王海濱(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我認為藝術個性對一個畫家來講是非常重要的,這四位畫家藝術追求、教育背景、師緣關系不同,但是都體現了他們各自不同的藝術追求。中國畫因為本身材料技法的原因視覺沖擊力并不是很強,但是孫震生的畫可以和油畫效果媲美。方政和有傳統滋養也有時代性,近期作品吸收了西方的傳統為之所用,但是他吸收得很好,沒有任何副作用,也就是說沒有干擾到中國畫的意境美。李雪松從寫生創作的角度入手,作品面貌來自傳統又煥然一新。李鳳龍書畫印皆精,有古典的格調又有文人畫的情懷,還有民間美術的質樸,藝術高雅,氣象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