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小學的時候就有捐贈的記憶。捐衣服、捐書本、捐文具,給那些邊遠山區的兒童,腦海中也曾經疊化出那些山區孩子們渴求的目光和興奮的笑臉。參加工作后,也有無數次的捐款捐物,近些年還多了黨員干部每年一次的固定扶貧捐款。在共產黨人心目中,老百姓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扶貧無疑是我們的天職。但我們也想知道自己的捐款捐物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也就是款用何處、物落誰家?總覺得把自己的款物直接送到困難家庭,捐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心里才最踏實。
終于有了這樣的機會,而且是組織安排的。遼寧省委開展了“黨員干部走進千家萬戶活動”,為每位領導干部確定了一個貧困家庭作為幫扶對象,一對一,面對面,不干擾基層干部正常工作。我所聯系的貧困家庭,是朝陽凌源市大王杖子鄉小劉杖子村南溝村民組趙恩海家。
接受了這個任務,我有一種莫名的興奮。在組織確定了聯系對象的第二天,我一結束工作,就馬上和廣電局蔡文君處長一起連夜趕往趙恩海家。聽鄉民政部門的同志介紹說,他一家三口人,趙恩海腿有毛病,媳婦有智障,還有一個未成年的女兒,家里挺困難。
第二天一早,我們終于到達南溝村民組,在村子最西頭的半山坡上找到了趙家。盡管來前對這個家庭的貧困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但當我們走到這個家的門前時,還是有些驚呆了。
一個不規整的小院,用泥巴和石頭堆起半人高的院墻。兩個木樁拴著一個用鐵絲和木板條捆綁成的門,門用一條鏈子鎖著。院子里有三間破損的土房,房子有窗戶,但窗子上沒有玻璃,幾塊撕裂的塑料布隨風搖曳著,兩扇屋門則連塑料布也沒有,任秋風吹打。
按照農村習慣,我向屋里喊了一聲:“家里有人嗎?”一個蓬頭垢面的女人將頭從屋門里伸了出來,沒有說話,呆滯的面部沒有表情。估計她就是趙恩海智障的妻子。不一會兒,在地里干活的趙恩海和他的姑娘趙曉晶聞訊回來了。趙恩海穿一身似黑又灰的棉衣棉褲,走路雙腿有點跛,女兒小晶穿上紅下藍衣褲跟在爸爸身后,姣好的面龐流露出淡淡的愁苦。趙恩海打開門鎖,帶我們進院子。
走進趙恩海一家三口住的屋,仍然是我們沒有想象到的生活情景:屋里的土炕,坑坑洼洼,一塊花布遮住半邊,另外半邊就露出了泥土,炕上周邊的墻也斑駁不堪。土炕上堆了幾條褪了色的花被子,已經補了許多補丁。一家之主的趙恩海一臉惆悵,智障的妻子邢彩雙目光呆滯,未成年的女兒默然無語。
我介紹了這次“黨員干部走進千家萬戶”的活動安排,并向他們了解了家里有什么困難。趙恩海帶著些許的羞澀介紹了自己的情況:他有嚴重的風濕病,媳婦三歲得了抽風病,智力只有三歲孩子水平,女兒小晶今年才十五歲,也輟學了,留在家里照顧母親,兼顧地里的活。
他說:“說起困難,誰家沒困難,可政府沒少幫我,民政部門給我送過一臺電視,我還有政府的低保,也能對付過日子。我也沒啥毛病,就是喝點酒。這回你們又這么遠專門來看我,真不知道說什么好了!”我說:“我們這次來主要是先認認門,先了解了解情況,給你帶來了一些米、面、油和水果。以后我會常來,我們共同努力把日子過得更好些。”
我轉身又看到了他家那坑坑洼洼的土炕。他解釋說:“這炕、這墻都是媳婦摳的,沒事她就摳墻。”我說:“我給你留下五百元錢,你想辦法抹一抹,這睡覺多不舒服啊!下次我再給你帶塊厚一些的地板革鋪上,還有些生活用品也給你帶來。”趙恩海感激地說:“哎呀,你們這么關心,我一定好好整一整,下決心把酒戒了,好好過日子。”我接過話頭:“是啊,把酒戒了,把家好好收拾收拾,好好種地,有時間了再打一打工,孩子也大了,日子會好的。”他說:“對,你就放心吧,你如果再來,我肯定讓這個家變個樣。”
我帶了相機,我問趙恩海,你家里沒掛照片,你有照片嗎?他說,有,在結婚證上,結婚后再沒照相,已經十七年了。我說我們照一張全家福吧!他高興地說:“太好了太好了!”女兒小晶把她媽媽扶了過來,告訴她照相了往前看。我看她頭發太亂了,就說給她梳一梳頭吧,女兒小晶拿了梳子給她梳頭,梳不開,我拿起了梳子給她梳也沒有梳開。小晶說給她別個發卡吧,別上好多了。我給他們一家照了全家福。然后給他們看了顯示在相機上的圖像,一家人很高興。我說,我下次來時把照片帶來。
走時,他們一家把我送了又送,送了很遠。
第二次到趙恩海家已是深秋,趙恩海沒在家。我們找到村民組長李淑英,李淑英說趙恩海帶著女兒到凌源市里看病去了,把家鑰匙交給她讓她照看。她和我們一起來到趙恩海家,家里只有智障的妻子邢彩雙。這次我給趙恩海家帶來了上次照的全家福照片和一些生活用品。李淑英先幫我們把帶來的新地板革鋪在炕上,又幫我們把帶來的五條新棉被、新被罩、新毛毯都換好。我們給屋里窗戶上安裝了金黃色的新窗簾,又把外屋門和窗戶訂上了塑料布,整個家煥然一新。
李淑英是個十分熱心的人,她又幫我們把趙恩海家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凈凈,她說:“趙恩海和小晶回來,說不定怎么高興呢,這家一下子變樣了!”邢彩雙雖然智力水平不高,但對這個家的變化還是有明顯的感覺,她的臉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欣喜。我又給邢彩雙穿上了這次特意給她買來的新的繡花棉衣,她更加高興起來,看著自己身上的花棉衣,再看看自己黝黑的手,自己張羅著洗了手,眼里也溢出了激動的淚花。我又用濕毛巾幫她擦了臉,梳理了頭發,頓時她灰暗的臉變得白皙了,蓬亂的頭發也舒順了,看上去年輕了許多,眼睛也有了神采。
走出了這個家門,我有了些許的安慰,但仍有許多的牽掛,特別是趙恩海的風濕病如果能治好,將是這一家改變貧困狀態的根本和希望。
回來之后,單位機關黨委積極幫我聯系省衛生廳派出的醫療小分隊,派了一名大夫去給趙恩海看病。趙恩海按醫囑服藥,風濕病有了很大的好轉。這之后,我所在的單位又派出了工程小分隊,趕赴凌源為他家整修了房子。
第三次來到趙恩海家是在春節前幾天,我特意上街趕了集,買了許多年貨。這次來與上兩次來時沉重的心情不同了,更多的是欣慰。
那天我們是起早出發,到趙恩海家已經快中午了,陽光暖暖地照耀著。一進家門,我就發現這個家又有了新變化。原來黑乎乎的墻已經用舊雜志的紙糊過了,整個屋子因此而顯得潔凈和亮堂。墻上還貼上了兩幅趙恩海自己畫的畫,一張畫的是青翠欲滴、蓬勃向上的綠竹,一張畫的是國色天香競相開放的牡丹,畫上寫了感激黨和政府的話,這表明了主人的感恩心情和對未來生活的向往。
我們給趙恩海一家帶去的年貨,有豬肉、面包,還有對聯、年畫、絹花、大紅燈籠等,這個家又增添了許多生氣。
我給趙曉晶買了一件紅色羽絨棉衣,一條藍色牛仔褲,一雙白色旅游鞋,小晶穿上很漂亮,她高興地說:“謝謝劉姨!”我也給趙恩海買了一件新毛衣、一件新棉衣,趙恩海穿上很精神,臉上愁苦的表情也舒展開來,他說,多少年沒穿新衣裳了。邢彩雙也穿上了上次我送給她的新棉衣,又套上了同去的蔡文君處長送她的毛衣外套,一家人面貌一新,喜氣洋洋。
趙恩海興沖沖地給我們講他的下一步打算:“我看好了山下一處三間房子,房子比較新,有個院子,可以養點雞鴨啥的,吃水也方便,要兩千元,我想爭取明年攢夠錢買下來。過去做夢也不敢想,現在我有信心,明年種好地,再打點工,也不喝酒了,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
我聽了非常高興,趙恩海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之火,這比什么都重要。我說:“這次我們單位省廣電局給你補助一千元,我帶來了,我再給你拿一千元,現在就把房子買下來吧!”他說:“怎么還能再要你的錢呢?已經幫了不少了,我自己張羅沒問題!”我說:“你對生活充滿信心,我就特別愿意幫你!”
當我把兩千元錢遞到他手上時,趙恩海這個鄉下漢子,眼里噙著淚光。
這次走訪后一家人再送我出來,他們的臉上帶著笑容。趙恩海的腿似乎也不那么跛了,走起路來很精神,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智障的妻子也似乎有了一種新的感覺,她好像知道自己的生活發生了變化;趙曉晶這個還未成年的孩子對未來的生活有了新的向往,臉上掛上了甜美的微笑。我心中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欣慰。
應該說,我為趙恩海所做的,既是一個黨員的分內事,也是我力所能及的平凡事。可是趙恩海一家卻給了我深厚的回報:趙恩海感激的淚水、他的妻子邢彩雙有了靈氣的眼神、他的女兒趙曉晶甜美的微笑、一家人對生活燃起的希望之火,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這給了我最大的欣慰,使我感到助人之后的快樂,感受到真誠感激的幸福。有什么比欣慰、快樂、幸福更厚重的禮物呢?有什么比這些更厚重的回報呢?
我的心里充滿了對這一家人深深的感激,直至今天,依然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