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作品 >> 正文

    克拉瑪依的風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6月06日10:48 來源: 郭志凌/圖 韋林(壯族)/文

      “克拉瑪依,你的肺活量真大/一場風,12級弱到6級,4天了還在刮”,“風,教會我們挺起胸膛/兩條腿交叉使勁,在遼闊的荒漠/用上了,爬山的步履”。這是詩人郭志凌在詩作《克拉瑪依的風》中寫下的一些句子。實際上,“風”、“步履”、“荒漠”等詩歌意象,也是郭志凌攝影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克拉瑪依人,郭志凌喜歡在大地上不斷行走,在有風或無風的日子里。他喜歡用鏡頭或文字將這些細碎步履定格,把那些美好的自然、人文景觀“據為己有”。這就使得他的詩歌與攝影作品互為印證。在其博客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帖子:一幅照片,底下配一首對應的詩歌。

      比如關于“蒲公英”。我們在照片中看到的是被風吹得差不多掉光的蒲公英,略顯蕭瑟,但在陽光和風的映照下,我們依然會感受到一種頑強生命力帶來的溫暖。從照片中,我感受到的是那份淡然,那份隨遇而安,無論是被吹走了,還是繼續留在枝頭。再看郭志凌的詩作《蒲公英》:“一場風沒有把我劫走/我堅守的地方,人們叫它家鄉”,“我們飄遠的軀干,拓寬了家鄉的牽掛/我們被一口氣吹散/也被一口氣,持續地,喊到嗓子發干”。詩作表達的情感與照片相得益彰,而文字的雋永和畫面的具象也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郭志凌的攝影作品非常講究線條。在一篇攝影手記中,郭志凌說:“在攝影中,線條是流暢的音樂,線條是抒情的詩行,它最能表達攝影者的喜怒哀樂。一個好的攝影者應該能從平淡無奇的景物中提煉色彩與色彩的構成、光線與影調的構成、景物與景物的構成、色彩與主體的襯托,利用色差達到突出主體的攝影目的。”在郭志凌拍攝的巖石照片中,我們確實可以發現,無論是黑白色的對比,還是多種色層的呼應,他都應用自如。

      郭志凌主要是拍攝大自然景觀的。這是一種很普遍的題材取向,因為:走進大自然,可以發現在天地之間到處涌動著的生命;在偉大的大自然面前,可以感受到人類的渺小和自負;貼近大自然,與大自然對話,可以寄情于大自然。在《靜謐的賽里木湖》這一張照片中,郭志凌把藍色天空、白色雪山、碧綠湖水、橘紅駿馬、青青草原有層次地鋪陳下來,大自然的那份靜謐盡在不言中。

      郭志凌曾經寫過詩作《最美的還是我們新疆》,其中寫到:“此刻,為寫出對新疆的熱愛/我熬了幾個晚上,揉掉幾張紙,抽光幾盒煙”,可是依然找不到最恰當的詞語。寫不出來的美,那就先拍下來吧。或許,這就是詩人郭志凌執著于攝影的理由。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