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韓劇的思維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6月05日10:41 來源:北京日報 劉春

        (圖說二:以金秀賢、李敏鎬等韓星開道,第二波韓流挾網絡的威勢,以更加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面而精準地撲向它的 受眾群。一個爆點炸開,迅速“病毒式”蔓延。大量韓劇占據了中國的視頻網絡,成為與美劇平起平坐的大劇種,前后腳只相差一天的播出頻率,也讓人難以抵 御。)

        (圖說一:都敏俊xi。記住這張臉,這張讓萬千中國女性著迷的臉,糅合了男子漢的堅毅,和稚氣未脫的少年般的精 細。它是韓劇制造出來的奇幻偶像,繼花美男之后,又一升級版物種。看金秀賢的戲,常常讓我聯想到兩個人物:賈寶玉和李小龍。其實,李小龍扮演的所有角色都 有點像外星人設定,一個從天而降的黃皮膚中國人,以他翩若驚鴻矯若游龍的身手,拯救了一群又一群受困的同胞;而賈寶玉的情癡形象,魯鈍卻又容易為情所傷, 也非常適合金秀賢的戲路。)

        《家門的榮光》劇照

        《清潭洞愛麗絲》海報

        劉春

        與中國國產電視劇(以下簡稱國產劇)從共性出發,塑造有代表性的人物不同,韓劇的人物始終是以“異”為核心的,怪異、異端、新異……異質人物給人帶來新的面貌,而對異端分子的探究和體察,會擴大我們這個社會的包容力。

        韓 劇普遍高于生活,它表現的是更加理想化的社會。而理想的建立恰恰來自于現實關懷。韓劇的現實題材豐富多彩,不像我們有的國產劇,缺乏強勁的驅動力,只能靠 家庭關系那點混沌的力比多去推動情節,誤打誤撞地制造沖突,又誤打誤撞去解決矛盾。目前,國產劇的上空游蕩著“庸俗現實主義”的幽靈。

        愛 看韓劇的人,都經歷過一番掙扎:到底要不要看?萬一迷上,會不會被人笑話?畢竟,看韓劇不像看美劇那樣理直氣壯,能獲得一種智力上的優越感。韓劇給人的感 覺是感情戲偏多,哭戲偏多……也確實如此。韓國人真能哭,吧唧一點小事,就能一個人默默流淚、迎風流淚、全家人抱頭痛哭,剛開始看還真不習慣。有一部著名 的年代劇叫《伊甸園之東》,一共56集,從頭哭到尾,這邊廂剛哭完,那邊廂又開始了,簡直沒完沒了。

        在我心目中,最擅長哭戲的演 員,男的是宋承憲(《藍色生死戀》、《伊甸園之東》的主演),眼淚說來就來,嘴角還掛著微笑,淚水就撲簌簌往下掉;女的數文根英,眼淚特別大顆,結實而飽 滿,在眼眶里轉啊轉的,凝成珠淚,緩緩滑落,她長得雖然不算漂亮,但哭相實在是很美。

        掙扎歸掙扎,一旦看進去了,韓劇會有一種特別 粘人的東西,把你牢牢拽住。韓國編導有那種本事,當故事的大框架搭建起來之后,他們就跟巫師一樣會施展魔法。通過演員光潔而美麗的面孔,以淚水做粘合劑, 再加上鏡頭切分,抒情音樂什么的,觀眾終于在細節的展開中全面淪陷,不能自拔。這就是韓劇的魔力。

        作為一個東方人,韓劇含蓄而有節制的表達方式,輕微的道德潔癖,都是我喜歡它們的原因。他們的語言保留著敬語形式,長幼尊卑分明,使得劇中人彬彬有禮,古風猶存。

        還有一點,韓劇始終從人性的角度,以嚴肅的態度去展現自己國家的社會變革,即使作為一個局外人,不了解他們的歷史,我也能感覺到短短幾十年間,那種從封建/殖民地社會,向資本主義/民主化社會演進的陣痛與努力。

        當然,不可否認,韓劇也有大量俗套,也有狗血劇情,有拖沓編不圓的故事。但他們每年都能推出幾部精品,無論從思想意識還是技術水準,都讓人耳目一新。本文里想聊的也是這一部分。

        特立獨行的主人公

        與 中國國產電視劇(以下簡稱國產劇)從共性出發,塑造有代表性的人物不同,韓劇的人物始終是以“異”為核心的,怪異、異端、新異……韓劇讓人記住的是一個又 一個的怪胎,特立獨行的人,而國產劇讓觀眾記住的往往是某種社會現象,人物則符號化臉譜化。雖然各有各的道理,但我更偏愛前一種創作。異質人物給人帶來新 的面貌,而對異端分子的探究和體察,會擴大我們這個社會的包容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來自星星的你》里的都敏俊xi,一個純新的物 種。他從外星球孤零零地降落人間,看透400年里的滄海桑田,閱盡世間百態,有厄運,也有歡愉。當漸漸愛上地球女千頌伊之后,他對地球的回憶也變得越來越 溫暖。表面上,都敏俊在不斷幫助千頌伊擺脫困境,事實上,是千頌伊給了他留在地球的理由,像白素貞一樣,即便是修煉千年,也敵不過人間有愛。

        都敏俊身上綜合了兩種互斥的超級英雄的形象:神仙和超人。東方的神仙游戲人間,不近女色,不染塵埃;而西方的超人有擔當,愛管閑事,陷入愛情,完全是兩股道上的東西,然而,通過巧妙的情節設定,這個人物完成了從神仙向超人的轉型。

        不 久前在搜狐視頻播完的《密會》,是一部觸碰觀眾道德底線的作品——離經叛道的情節設定,人物巨大的年齡懸殊,還好,編導交了一份合格答卷,沒有觸雷。不 過,也因為欲望表達過于束手束腳,應該出現的激情碰撞多以小津安二郎式平行的方式去展現,本劇像是一鍋沒有燒開的水,可惜只燒到七八十度。

        《密 會》改編自日本作家江國香織的小說《寂寞東京塔》,金喜愛飾演的吳惠媛年過40,氣質高雅,在某財團擔任室長(大概相當于副經理、總裁助理這一類的位 子),位高權重,長袖善舞,但說穿了不過是資本家的近身奴婢。有一天,當她聽到20歲的窮學生李善宰(劉亞仁飾演)彈奏的鋼琴,被他的天才征服,繼而不顧 年齡和身份的巨大差異而相愛。

        該劇細膩地展現了一個堪稱八面玲瓏的成熟女性,裹挾在一堆偽善的社會關系之中,開始還有點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精明如狐貍,即使被冷箭射中,也能拔箭逃跑。在愛情的感召下,吳惠媛一點點脫去虛榮、算計和假面具,承擔自己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最終把勢利集團告上法庭。

        最后一幕很有意思:惠媛進了班房,常年擔驚受怕的她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她打呼嚕惹惱了霸道的獄友,一頭秀發被剪成了雞窩頭。惠媛看著鏡子中狼狽的自己,不禁笑了。世道險惡,監獄里反而最安全不過。

        這部劇充滿了這樣原創性的細節,觀眾被它們牢牢吸引,想知道下一步會怎么樣,因為知道下一步肯定不一樣。

        夯實的價值取向

        韓 劇普遍高于生活,它表現的是更加理想化的社會。韓劇的女主絕對都是真善美的化身,不會太有心機。即使開始有點腹黑,很快也會變成小白兔。比如,由金牌編劇 金英賢創作的《清潭洞愛麗絲》(她寫過《大長今》、《樹大根深》等歷史劇),由文根英飾演的韓世京是個成績優異的女孩,一踏入社會,即遭到感情和事業雙重 打擊,自尊心受挫的世京發誓要躋身上流社會,由此而開始自欺欺人。但我們會同情并原諒這個女騙子,為什么呢?因為她“作惡”是為了向社會偏見挑戰——一個 人生來貧窮,就應當安于貧窮嗎?在等級森嚴的社會里,年輕人能否單憑自己的努力,得到人們的尊重?

        在優秀的韓劇里,理想的建立恰恰來自于現實關懷。

        韓 劇的現實題材豐富多彩,不像我們的國產劇,除了家長里短,好像什么也拍不出感覺。即使搞成職場戲,最后也回歸到家長里短那點兒破事上。中國的故事好像都缺 乏強勁的驅動力,只能靠家庭關系那點混沌的力比多去推動情節,誤打誤撞地制造沖突,又誤打誤撞去解決矛盾。目前,國產劇的上空游蕩著“庸俗現實主義”的幽 靈。

        在韓劇里,作為驅動力的大致有:權力的不合法性、貧富差距、成長的煩惱、社會不公正,當然還包括韓朝分裂這個重大的母題。這些來自于現實的驅動力或隱或顯,人物的命運由此發生改變。現實的內驅力使得一些韓劇主題鮮明而有力。

        新劇《危情三日》講的是在梁津里慘案中,通過不合法交易上臺的總統李東輝(孫賢周飾演),因為受不了良心的譴責,多年之后不惜以死為代價,向公眾揭露事實真相。

        金 牌編劇金恩淑擅長寫權貴的私生子,他們同樣優秀,將成為國家的棟梁。在《繼承者們》和《市政廳》中,男主都是私生子,得到父輩私下的蔭庇,但總歸處于一種 不明不白、不尷不尬的境地。他們懷疑父親,對父親有敵意,可又離不開父親的保護傘,這種別扭的處境造成了他們的心理陰影。直到一個底層女孩出現,她無知無 畏,生機勃勃,披荊斬棘,把躲在陰暗角落里的私生子解救出來,而在這個過程中,男主的父子關系也因為被正視而得到改善。

        把富人的原罪感嫁接在國族成長上,緩解了原罪帶來的那股戾氣和陰郁之感。

        鄭 智友編劇的《家門的榮光》是一部經典的家庭愛情喜劇,由樸施厚飾演的李康碩與尹晶喜飾演的河丹雅是一對歡喜冤家。康碩出身于暴發戶家庭,自私冷酷,沒什么 文化,丹雅則出身于傳統世家,學識一流,有點較死理兒。河家的生意遇到危機,李家乘虛而入。按照李家一貫的設計,先合作后吞并,過河拆橋。與此同時,康碩 和丹雅由開始死看不上,到逐漸被對方身上有而自己身上無的特質所吸引,再到最后寧肯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成全對方的家庭,人物的情感和情操達到頂點。

        傳統文明如何與現代價值融合,煥發新的生機;現代人如何擺脫自私冷酷的境地,從傳統中獲得一份精神的慰藉,在《家門的榮光》中都能找到答案。

        只有上半身的愛情

        韓國因為歷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形成該民族特有的情緒表達:情、恨、興、氣。感情充沛,時而壓抑悔恨,時而又歡喜莫名,受小情緒小感覺控制的時候比較多。這些特質在偶像劇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偶像劇一般為中等篇幅,16-24集,是韓國人打海外市場的王牌。

        同 為純愛劇,韓國比日本的情感要來得更強烈、更加多血質,日本的偏于清新優美。其實,早期的韓國電影很生猛很肉欲,影視分家后,色欲的部分繼續在電影里保 留,電視劇由于考慮到它的受眾習慣——全家老小在客廳里一起觀看——韓劇里幾乎所有愛情題材都剔除了色欲內容,只取清潔的畫面。

        常言道,最美好最糾結的感情發生在若即若離之間,確定了關系之后反而沒那么牽念。可以說,純愛劇大多以男女主人公的接吻為一個個休止符,以確立性關系為終結。《星你》里,以“外星人一接吻就撲街”的巧妙設定,規避了孤男寡女過早地膩在一起。

        偶 像劇堪稱情感教導手冊,把愛情的每一個褶皺都寫開了,又是那樣百轉千回:暗戀、相思、別離、閑愁、傷害、痛楚、拒絕、自欺、原諒……反觀我們的國產劇,偶 像劇奇缺,原因就在于寫不好愛情,寫不好那種延宕感,有感覺的男女很快就“淪為”兩口子了,怎么能夠讓他們若即若離呢?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看韓劇》),總結和歸納了這種純愛模式。以20集的偶像劇為例,大致結構分布如下,看人家韓國編劇是怎么把延宕進行到底的:

        第1集:相遇。

        第3集:心動。通常是男主先動心,因為韓國還是個男權社會。

        第8集:初吻。(是的,一直要撐到這會兒,女主才知道男主的心意,但她還不確定自己的心意。)

        第12集:定情。(女主意識到也愛男主。)

        第13集:障礙隨即產生,差點分手。(兩人開始一起對抗外部的壓力,解決潛在的危機。)

        第18集:毀滅性的災難,黯然分手。

        第20集:冰釋前嫌,終于在一起。

        韓國偶像劇特殊的套路和打法,可以歸結為三點:

        首先,兩人必須朝夕相處,最好能天天見面。租住在同一所房子,寄人籬下,鄰居,這些都是韓劇中最常用的橋段。

        其 次,男女主人公情感要錯位。男主先愛上女主,女主卻錯誤地以為還愛著別人。在《星你》里,千頌伊愛著都敏俊的前身。《家門的榮光》里,河丹雅始終忘不了舍 身救自己命的前夫。在《請回答1997》里,女主是偶像組合HOT的死忠粉,由于沉迷于追星而忽略了身邊的護花使者。

        第三,情到深處人孤獨。當情感確立、愛慕加深之后,兩人還不能夠在一起。這是為什么?阻力到底是什么?

        最后一點,非常考驗編劇的情商和德商(道德商數)。只有對道德的禁錮有非凡洞察力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在性觀念開放的今天,在年輕人早早從家庭獨立的今天,在手機微信時代,偶像劇其實越來越難寫了,舊有的套路,什么雙胞胎,失聯失憶,女扮男裝,換心換眼角膜之類,都已經被人寫盡寫濫,但它強大的市場又決定了還要繼續編織這類夢幻。

        這兩年,穿越、捉鬼、外星人都已經加入到偶像劇行列,編劇們企圖通過靈異元素、非自然元素,制造新的障礙和新的興奮點。

        等怪力亂神和時空穿梭都用完之后,還會有新招數嗎?看來只能拭目以待了。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