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第 四屆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展演(北方片)于5月5日至6月18日在京舉行。在此次展演中,西藏自治區藏劇團選送的新編藏戲《金色家園》將于6月4日、5日, 每晚19:30在民族文化宮進行演出。《金色家園》是一部大型新編現實題材藏戲,通過講述一名大學生村官幫助家鄉人民致富的故事,以創新手法謳歌了新西 藏、新農村以及當代青年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講述大學生村官故事
謳歌當代青年人奉獻精神
《金色家園》是繼京劇藏戲《文成公主》、新編藏戲《朵雄的春天》之后,西藏自治區藏劇團打造的又一力作。《金色家園》講述了主人公頓珠扎西 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指導村民種植油菜,并準備修建水渠解決水源問題,由此引發了與以母親曲珍為代表的,傳統觀念較強的村民之間的矛盾。幾經周折之后,頓珠 扎西最終修成水渠,造福了家鄉,把家鄉打造成了“金色家園”的故事。
該劇劇本由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優秀青年編劇普爾窮創作完成。他介紹說,該劇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山南的隆子縣,當地出產的“山油二號”油菜遠近聞 名,每年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到處一片金黃,猶如金色的家園。而自己幾次到山南采風,看到了新農村的變化,想起如今很多大學生畢業后選擇返鄉帶動鄉親致富, 因此有了創作《金色家園》的靈感。
普爾窮說,該劇以當今西藏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科學發展與傳統觀念之間的矛盾為線條;以新農村的新發展,新生活,新變化為背景;熱情歌頌了黨的領導,歌頌了社會主義制度,歌頌了新西藏;同時也歌頌了當代青年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傳承古老藏戲元素
融合現代舞臺審美追求
藏戲被譽為是藏文化的“活化石”。它起源于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 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的題材多來源于民間故事、藝術傳說和佛教經典,主要在宗教節日、民間喜慶場合演出,其中使用的面具造型多 樣,生動傳神,服飾豐富多彩,具有鮮明的雪域高原特色。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
相比傳統的藏戲,新編藏戲《金色家園》取材于當今西藏老百姓的真實生活,展示了西藏當代農民的精神風貌。導演之一的索郎占堆說:“在劇情上 我們運用了很多古老藏戲傳統的元素,來表現現代生活的故事。”同時,舞臺設計、燈光、服飾的精美絕倫成為了該劇的最大亮點,既傳承了古老藏戲的神韻又融合 了現代舞臺藝術的審美追求。舞美設計馬學工表示,該劇的最大特色就是具有民族性、現代性,充分體現了西藏的最美風光和最美山水。
2012年,新編藏戲《金色家園》憑借現代化的舞美效果與傳統藏戲表演的完美結合,在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上大放異彩,最終斬獲戲劇類金獎、最佳導演獎、編劇獎等9個獎項。
突出鼓鈸傳統配樂
增加對唱音樂唱腔
在《金色家園》中保留而且突出了藏戲特有的,以鼓鈸為主的傳統配樂方式。在舞臺左前方,一位鼓手端坐在傳統藏式座位上,隨著劇情發展現場演 奏。據介紹,鼓手是藏戲的節奏伴奏人員,以前多在舞臺側幕后,而在《金色家園》中被專門展現在舞臺上,便于觀眾零距離感受藏戲的獨特音韻。
此外,《金色家園》還融入了不少國內戲曲藝術的優點,在獨唱、合唱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對唱的音樂唱腔。同時,還增添了風雨雷電等背景音,來 真實還原戲中場景。全劇無論是從舞美、服裝、唱腔還是念白、動作,隨處可以看到主創者們為讓古老的藏戲藝術不斷發展而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