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正文

    娜彧:我們,在國際組織放手后如何接手且走得更遠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5月29日16:38 來源:中國作家網 娜彧

      首先,感謝作協提供這次機會,提供經濟援助,幫我完成了這個縈繞在我心頭很久的愿望:去看看那些因各種緣故喪失雙親的孩子和放棄自己奉獻給那些孩子的年輕母親。我想寫下那些孩子們的現狀,我想了解他們的心理,我想知道他們的局限,我更想為他們長大之后離開兒童村的未來做點什么;我也想親眼看到媽媽們的風采,知道她們的煩惱,探尋她們作為七八個來自不同家庭孩子的共同母親的情感沖突。

      因此,我其實從2013年初便踏上了探訪兒童村的旅程。

      那是我選擇的第一個兒童村:天津兒童村。那也是國際組織在中國最早建立的兒童村之一。

      SOS兒童村是一個國際性的民間慈善組織,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奧地利,其特色在于采用家庭模式收養孤兒,讓他們重新享有母愛和家庭溫暖,并用SOS這個國際上通用的求救信號,呼吁全社會都來關心和幫助那些在災難中幸存的孩子。世界上第一所兒童村由奧地利名譽院士格邁納爾于1949年創建于奧地利,總部設在維也納。

      兒童村采用小家庭分養方式,每個家庭有6~8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孤兒,他們之間以兄弟姐妹相稱,由一個婦女充當家庭中媽媽的角色。該婦女要有獻身精神,喜歡孩子,愛護孩子,并能教育孩子,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這位母親角色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與正常家庭中的母親一樣。每一個兒童村有15~20個家庭,每個家庭都 有自己獨立的住宅。進入就學年齡的孤兒,可就近上學,這些孤兒進入青年期后,遷至SOS青年宿舍居住,直到完全獨立走向社會。

      1984年11日 ,由國際SOS兒童村贊助,在中國天津和煙臺建立中國SOS兒童村,并于1986年10月開始收養孤兒。

      天津作為最早建立的兒童村,積累了很多經驗,孩子也多。這是我將第一站選擇在天津的緣故。

      2013年元旦過了,春節未到,那時候南方已經不那么冷了,但天津霧霾的天空依然時時地飄著小雪。我踩著殘雪踏進天津兒童村的大門。

      我選擇這個期間是因為孩子們還在寒假期間,在家的時間比較多。果然,沒出我所料,在天津這段時間里,我看到了這些孩子假期中的生活。

      其實,兒童村除了媽媽和孩子,還有工作人員,比如:村長、村長助理、教育老師、司機等。工作人員大都住在村里,以便隨時呼喚。

      天津兒童村有14個家庭,每個家庭幾乎都有七八個大小不一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第一次,我有些擔心過度的打攪會給家庭帶來麻煩,所以,在天津我沒有進入家庭。但是,我從村長那里要來了假期中孩子們的安排,基本上只要他們有活動,我必然去參加。

      總體來說,天津兒童村的特色是孩子課余活動豐富,他們在假期里幾乎每天都有活動安排:或者兒童村的老師進行各種講座、或者外面的藝術老師來給孩子們上課。天津兒童村的京劇教育比較有特色,他們專門請老師每周都來,涉及京劇各種角色:老旦、花旦、老生、武生。孩子們也都很有興趣,特別有興趣和天賦的老師會專門教。其中有個孩子4歲的時候看電視就只喜歡戲曲頻道,換臺就哭。現在八九歲,已經是個非常好的小京劇武生。在全國電視青少年票友比賽中獲得過金獎。在我離開的第二個星期,他們將要赴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新年演出,所以,有時候那些老師晚上也來,孩子們也很有激情。他們還有書法課、國畫課,我參觀過他們的作品,真的都不錯。

      在天津期間我采訪了一個退休的老媽媽,她住在國際組織提供的媽媽公寓里,兩室一廳,帶著她的女兒。她自然沒有自己的女兒,這女兒是她從兩歲開始帶大,從小多病,因此費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心血,建立了真正的母女之情。退休之前,女兒才初中,不斷地問她:媽媽,你會帶我一起走吧?媽媽說,當然,你是我的女兒,我們永遠在一起。現在,女兒已經長大了,工作了。她們,是一對真正的母女了。其他的孩子還常常來看她,逢年過節就來。她覺得很幸福,沒白疼了他們一場。但是,在她的對門住著另外一位媽媽,她是和兩個兒子住著一起。這兩個兒子長大后人是走出了兒童村,然而,能力卻沒有跟上社會,他們是因為沒有房子工作不穩定所以回來住在媽媽這里。媽媽騰出一間房給他們倆,但是,這不會是一輩子。這種兒童村的男孩長大離開兒童村的青年公寓后因為能力問題返流的現象是天津兒童村的主要問題。他們領導似乎并不大愿意讓我詳細知道這些現象,但是這其實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讓這些孩子真正走向社會!

      暑假期間本來想去新疆兒童村,但新疆發生了點騷亂,所以就一直拖到開學后了。我干脆擬定了一個行程,將剩下的三個兒童村全部看完。每個兒童村一個星期。所以整個九月,其實我一直在深入生活的旅途中。

      先是飛到了新疆兒童村。新疆兒童村的村長幾乎是兒童村開始一直到現在的村長,所以管理等方面特別好。新疆兒童村的特色是多民族多重信仰,孩子們來自各種民族,所以,新疆兒童村的媽媽有兩種:一種是少數民族的媽媽,她們的孩子大都來自于新疆少數民族;另外一種是漢族媽媽,漢族媽媽家里沒有少數民族的孩子。但是,在這個大家庭里,我真正看到了各民族平等和睦相處的場面。在新疆我主要接觸了媽媽們。不管是漢族的還是少數民族的,新疆的媽媽們給我的感覺都是精神狀態特別好,顯得年輕有活力。這和他們村長的管理有關,新疆的管理人員和家庭連成一體的感覺,他們的村長助理看起來不是領導,而是那些媽媽們的大姐。新疆的青年公寓也做都很好,管理青年公寓的是一個在美國進修了兩年的年輕人,他非常冷靜、觀點超前,有些觀點和村長家長式管理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但這并沒有妨礙他們求同存異。新疆的民間捐助也做得比較好,政府也比較關注兒童村。烏魯木齊兒童村的孩子們尤其是新疆的孩子在文娛演出方面非常有天賦,另外,他們大都喜歡網球,有個孩子剛剛獲得全國12歲以下兒童網球金獎。在新疆兒童村的這段時間里,我收獲了很多信息。

      成都兒童村則有些相反,如同成都的天氣和新疆的天氣截然不同一樣,村長是個謹慎的勤儉持家的好人,然而,因此在爭取捐助以及政府援助這些方面就顯得弱了。在成都的一周幾乎沒見什么太陽,同樣,兒童村的感覺也沒有新疆那樣充滿陽光。這是個管理的問題,同時也是個社會關注的問題,有可挖掘的題材。在這里,采訪了三位媽媽,也很有收獲,尤其是其中一個媽媽,剛來時簡直抓狂,不明白為何孩子們這么難相處。后來為了做好媽媽,她居然花了兩年零碎時間在成都大學學了心理學。成都兒童村還有一個特色是男孩子對足球的熱愛,已經有3個孩子被選進了恒大足球學校。另外,在這里,我參加了一個長大的孩子的婚禮,在婚禮上,看到更多長大的走向社會的孩子。他們如此青春,誰說不是社會的棟梁?

      最后一站是北京。北京比較特殊,很多特殊的地方,為了去北京兒童村,我特地讓協會開了介紹信。北京兒童村是最年輕的一個兒童村,所以孩子也少,且不僅僅有孤兒,還有低保家庭的孩子。這些孩子在兒童村成長是否更好?會給媽媽們的管理帶來哪些不便?這都是需要探討和關注的話題。

      這次的社會體驗行程是漫長的,任務也是艱巨的。我原是想寫個非虛構,但我現在覺得也許寫個電視劇本更能反應這個群體,且得到更多的關注。這個群體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在電視里表現,因為其實他們都是人,不是某個群體,他們有情感有喜怒哀樂,所以有沖突,但也有沖突之后的理解和愛!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際基金組織其實已經慢慢地減少了對中國SOS兒童村的援助而將更多的錢投向了非洲。我們,在國際組織放手后如何接手且走得更遠,這是我這次社會實踐后文學作品中意義的所在。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