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愛心的傳遞,生命的贊歌——大型舞劇《四月的海》觀后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5月28日16:45 來源:中國藝術報 于平
    舞劇《四月的海》劇照 舞劇《四月的海》劇照

      四月的海,在深圳灣是春潮涌動的海; 《四月的海》 ,作為舞劇是愛心傳遞的海……傳遞的愛心是什么呢?是器官捐獻!總編導李建平是深圳舞蹈家協會主席,她認為“城市的力量并不僅僅來自于它的高樓大廈和經濟發達程度,而是來自于人與人之間的愛心傳遞,來自這些愛心背后的城市文明、幸福指數和精神境界” 。不錯,深圳在無償獻血、器官捐獻方面是全國走得最早、做得最好的城市。但在此基礎上出現一部由“器官捐獻”引發的舞劇,卻證明在這個城市有一位極富使命感和責任心的舞蹈家——李建平想通過一部舞劇對器官捐獻的愛心傳遞不斷傳遞、再傳遞!

      “傳遞”的主題從《序幕》就得到呈現:身患不治之癥的白玫身著一襲白裙,在依戀親人、彌留人世之際決意進行“器官捐獻” 。在春潮涌動的海邊,在慈祥母愛的心中,白玫的一襲白裙幻化為一襲紅裙,為女首席紅玫(白玫器官的受捐人)的出場做了由清純到紅火的鋪墊。鋪墊很簡練也很質樸,看得出編導要在“傳遞”上下工夫,要編織一個“傳遞”后的故事。于是,紅玫與自己的戀人王耳、又與白玫的母親及生前男友“鵬”結構起舞劇的基本人物關系。于是,舞劇就沿著“主題歌”的傾訴緩緩推進:“浪花消失了,大海會守候寂寞;大海平息了,浪花便無處漂泊……光陰的背后,情感是一副易銹的枷鎖;所有的失落,都會在愛的天平上補獲……”

      舞劇《四月的海》由五場戲構成,分別是《歡樂海洋》 《都市變奏》 《爭霸舞林》 《海的記憶》 《永恒玫瑰》 ,另有序幕《美麗神話》和尾聲《動人傳說》 。舞劇沒有過多地去描述捐獻者白玫的生命痛苦,而是在受捐者紅玫的生命燦爛上下工夫,并且對這個“工夫”下在紅玫經常因“高尚”而“糾結”的一段人生經歷中。與白玫是已然的“深圳人”不同,受捐者紅玫是另一位身患不治之癥的“非深圳人” ,是一位遠在大山深處的彝寨村的民辦教師。這個身份定位,我想是李建平內心某種隱秘的情結。在成為“深圳人”之前,李建平是“川人” ,“川人出川”是一種“搏前程” (過去叫“混世界” )的內在指令。這個身份定位,我想也是李建平內心某種燦爛的念想——她希望舞劇給人歡樂、給人希望、讓人奮進、讓人高翔……于是,她讓紅火火的彝族舞蹈在劇中恣肆,讓火辣辣的“辣媽”舞隊在劇中“閃亮” ,更讓主角紅玫由受捐“器官”走向投身“義工” ——在紅玫身上,鮮明地體現出“來了,就是深圳人”和“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深圳觀念” 。

      現在終于明白了,受捐者紅玫和捐贈者白玫為什么叫“玫” ,是因為李建平認為舞劇的“愛心傳遞” ,體現的正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深圳觀念” 。在這樣一個崇高而純粹的理念中,李建平如何來結構舞劇的人物關系呢?首先,作為受捐者的紅玫和捐贈者的白玫,因“器官移植”而“愛心傳遞”為“一人二角” ;其次,白玫的生前男友“鵬”和紅玫的未婚戀人王耳,因紅玫、白玫的“一人二角”不可避免地進入某種情感糾結;第三,紅玫如何表達感恩之心、同時舞劇如何化解兩位男士的糾結,就不能不努力塑造“母親”的形象—— “母親”不僅僅是白玫的生母,也是紅玫的“再生之母” 。因為正是“母親”養育了白玫,而白玫又“再生”了紅玫!

      舞劇中結構人物關系、成長人物性格的核心事件,在于白玫與鵬是一對要參加“舞林爭霸”的舞伴;在白玫生命遠去后,鵬在悲慟之中巧遇了紅玫——他覺得紅玫仿佛就是白玫的“轉世” ,他希望能帶動紅玫一起去“爭霸舞林” 。這當然暗含著總編導李建平的一個“小機靈” ,因為她希望表現都市題材的舞劇能讓“都市舞蹈”有用“舞”之地——她郁為心結的彝族舞蹈只是作為一種“對比色”而呈現。于是,便有了王耳在誤解中與鵬的沖突……當王耳得知紅玫是因身患絕癥而悄悄遠去、因感念“再生”而默默報恩,沖突在“愛心傳遞”中化解,這使“愛心傳遞”本身又釋放出更強的正能量。“正能量”使舞劇《四月的海》傳遞出無垠的愛。

      深圳的舞臺劇創作并非深圳文化的強項,但因為有李建平,居然總不時有“舞劇”登場。20年前的舞劇《一樣的月光》就是李建平催生的佳作。比較《一樣的月光》和《四月的海》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簡言之,這之間體現出由“打工者”向“奉獻者”的身份升華,體現出“來了,就是深圳人”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境界拓展。其實從題材來說,兩部舞劇都涉及深圳和深圳之外的某個鄉村,這使得舞劇在場景、在性格、在結構、在語匯上都會形成一種張力;這種張力構成一種反差、一種對比、一種錯位乃至一種沖突。如何利用好并呈現好這種“張力” ,顯然是舞劇創作者的“用功”之處。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