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文學機構訪談 >> 正文

    從事業化發展角度推動文藝志愿服務

    ——訪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主任、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廖懇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5月21日10:45 來源:中國藝術報 吳華

      今年2月,中央文明委下發《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 。4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劉奇葆在出席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緊緊抓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任務,堅持把志愿服務與學雷鋒活動結合起來,堅持以社區為重點,堅持社會化推動,建立中國特色志愿服務制度,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并將志愿服務提升到社會文明程度重要標志的新高度。志愿服務再一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文聯開展的文藝志愿服務之風吹遍全國各地。在今年5月23日,中國文聯確定的第一個中國文藝志愿者服務日來臨之際,記者采訪了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主任、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廖懇,請他詳細解讀當前社會背景下,文藝志愿服務所蘊含的深刻社會內涵。

      記者:您怎樣理解志愿服務以及文藝志愿服務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作用?

      廖懇:首先,從精神層面來說,志愿精神的內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與中華傳統美德一脈相承,也是對學雷鋒活動的弘揚、繼承和發展,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誠信、友善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其次,志愿服務是新時期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形式,是傳播正能量的有力手段,已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具有極強的社會教化功能。

      再次,志愿服務并不是單純從某一角度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價值,而是從不同維度都有價值體現。除了具有社會功能外,志愿服務還具有經濟功能,乃至政治功能。

      對于文藝志愿服務來說,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載體的作用更加明顯。當前中國文聯對文藝志愿服務的定位:一方面是文藝家、文藝工作者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也是藝術家真正深入基層、深入人民去汲取營養、創作優秀作品的重要渠道。作為藝術家,社會影響力比較大,通過文藝這種表現形式能較生動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表現出來。

      記者:西方的志愿服務在制度建設上有哪些先進經驗可供我們參考和借鑒?

      廖懇:我們一般認為中國的志愿服務主要有三大來源:對國外經驗的借鑒吸收、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對上世紀60年代興起的學雷鋒活動的繼承和發展。我們當前開展志愿服務還處在初始階段——參與人群的比例較小、各方面機制還不健全。這個時候更需要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志愿服務成功經驗。

      國外的志愿服務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成體系,已經將志愿服務作為社會服務的重要部分,有效彌補了政府和市場服務的不足。志愿服務發達的國家主要特點表現在:一是志愿者占整個國家的人口比例很大;二是各類志愿服務組織數量巨大;三是政府在購買服務、政策法規等方面支持很大;四是把社區作為志愿服務開展的重要平臺;五是志愿服務的價值包括經濟價值得到認可。

      據我在牛津大學做訪問學者的研究,英國志愿服務的成功之處表現在:一、志愿服務理念在國內廣泛普及、深入人心。二、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得比較好。四、社區是志愿服務開展的重要陣地。五、有大量的、活躍的基層志愿者組織,工作領域非常廣泛,且分工細致。六、有一批樞紐型的志愿者組織支持志愿者能力發展。七、國外志愿服務的理論研究比較深入。

      記者:請您談一談中國文聯在推進文藝志愿服務制度化上有哪些前期成果,今后有哪些新的思考和舉措。

      廖懇:從一開始,中國文聯就從事業化發展的角度推動文藝志愿服務,將其作為中國文聯創新自身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作為凝聚廣大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的抓手,通過文藝志愿服務擴大自身的聯系面和覆蓋面。2012年啟動時就建立了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團和11個全國文藝家協會分團,去年2月,在中編辦支持下成立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為整個文藝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去年5月23日成立了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吸納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家,協會在隊伍建設、社會化融資以及建立各級志愿者組織等一系列工作中都將發揮重要作用,這些都是制度化的安排。

      從去年開始,我們不僅在組織建設方面進行制度化安排,而且在項目活動的開展上也是制度化安排。我們將原本在元旦、春節期間開展的“送歡樂下基層”文化惠民活動常態化開展,并在中間制定了一系列創新的工作——立項、制定規范、內容創新、藝術家來源等。繼而實施了文藝支教、文藝培訓、鄉村藝術教師培訓等志愿服務項目,按照項目的特點和標準來操作,從另一方面體現了制度化安排。

      除此之外,今年要做的最重要的制度化建設就是要從宣傳發動、志愿者的動員招募、培訓、服務、日常管理記錄、評價激勵等方面建立起一整套更加規范的制度,核心就是建立一套適用于文藝志愿者的注冊管理辦法,也就是文藝志愿者的注冊制度。通過這一套辦法的建立,讓更多的文藝家、文藝志愿者加入到這一隊伍中來,激勵他們經常開展志愿服務。通過這一制度,使我們有效地找到他們,也使他們能及時找到志愿服務組織和崗位。

      記者:您怎樣解讀將志愿服務與學雷鋒活動相結合這一舉措?

      廖懇:劉奇葆同志在出席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堅持把志愿服務與學雷鋒活動結合起來。志愿服務首先是學雷鋒活動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展,上世紀60年代初,學雷鋒活動達到了高潮,在社會風氣方面傳遞了很多正能量。而大規模的志愿服務誕生于市場經濟初步確立后,雖然兩者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同,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志愿服務初期開展的時候,在形式上繼承了很多學雷鋒活動的成功經驗,特別是在助人為樂上繼承得比較多。現在志愿服務經過20年的發展,已經不是原來簡單的學雷鋒活動那樣做點好人好事,而是在整個社會文明進步、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社會功能、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方面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的發展。

      比較而言,雷鋒精神更為豐富、高遠,志愿精神更強調自愿和力所能及,二者既有聯系,又不宜等同。中央提出“推動志愿服務的制度化,實現學雷鋒活動的常態化” ,我理解,新時期開展學雷鋒活動重要的方式就是志愿服務,要將學雷鋒活動的精髓吸收繼承過來,力求實現兩者的融合式推動和發展。

      記者:在社區開展文藝志愿服務有哪些特殊意義?

      廖懇:要想實現志愿服務的廣泛開展,讓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就近就便經常性地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社區很重要,無論從國際經驗還是國內現狀來看,社區都是重要的陣地。

      社區服務里既有針對社區困難群體——空巢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等的服務,也有針對社區整體建設的服務,在文化建設、環境整治、整體形象等方面,志愿者也可以參與。

      尤其是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文藝志愿服務可以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城鎮化使得村落逐漸消失,向社區轉化,如何從鄉村變成一個真正的城鎮,不是修建多么高級的房子,重要的標志是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文化體育活動要豐富,否則就和鄉村沒什么區別,鄉村更缺文化。中國文聯聯系的藝術家可以走進社區,把文藝志愿服務的基地放到社區中心,幫助社區提升整體文化藝術水平。對困難群眾,除了生活照料外,更要從文化藝術的角度在精神上幫助他們,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