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絡劇《廢柴兄弟》劇照 |
1994年4月20日,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中國互聯網時代從此開 啟。20年過去了,中國互聯網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文化生活。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 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4.28億,網絡視頻使用率為69.3%。“中國媒體價值網”2013年6月28日發布的數據稱,北京地區電視機開機率從三年前的 70%下降至30%。三年間電視媒體的觀眾流失了一半以上,接近6成,主要是年輕人。網絡視頻行業的發展,可謂一夜之間遍地開花。視頻網站時代的來臨,給 中國電視媒體帶來了沖擊。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發出通知,重申對網絡視聽節目實行先審后播的管理制度,這一舉措進一步加強了對網絡劇和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內容 的監督管理,也引發了社會各界對網絡自制劇的關注。作為專門為網絡制作、通過互聯網播出的劇種,網絡自制劇的發展現狀如何?它的出現將對電視媒體產生怎樣 的影響?
視頻網站與電視媒體的對弈
“中國媒體價值網”2013年6月28日發布的數據稱,北京地區電視機開機率從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他們從市場層面解讀這個數據, 認為三年間電視媒體的觀眾流失了一半以上,超過57%,接近6成。流失掉的觀眾主要是年輕人,一個具有通過電腦、手機、平板等設備上網能力的人群,是消費 的主流人群;剩下的觀眾,則老齡化嚴重。有人甚至斷言,未來幾年,電視臺廣告收入將可能會迎來一個大幅度下滑的時代。這不是被新媒體挖了墻角,而是大半個 房子都被挖掉了。
這種趨勢對電視劇也產生了深遠影響。“藝恩電視決策智庫”去年7月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電視劇市場盤點》聲稱,從優酷、土豆、愛奇藝和 搜狐視頻、騰訊視頻、樂視網的網站點擊量的統計,排出了2013年上半年點擊率最高的30部電視劇的榜單。其中排名前三甲的是新版《笑傲江湖》以及《陸貞 傳奇》和《盛夏晚晴天》。另一個“視頻營銷機構”Vlinkage給記者提供的監控數字顯示,電視劇“10億俱樂部”已經有了48部作品,其中《甄嬛傳》 以網絡播放量68億次高居榜首。《新還珠格格》和《步步驚心》緊隨其后,都超過30億次。可見,收視率已不是衡量熱劇的唯一標準,網絡播放量成為另一項重 要指標。
除了讓用戶在電腦、手機終端可以隨時隨地觀看電視劇,視頻網絡還有另外一個殺手锏——網絡自制劇。影評人譚飛在“首屆網絡自制劇論壇”上曾 講到,30年前,是評書的一代;20年前,是電視的一代;10年前,是電影的一代;現在,是網絡劇的一代。不只是譚飛,還有不少人給出了這樣的預言:網絡 自制劇憑借電視劇的外在形式,網絡視頻的傳播平臺,與觀眾的充分互動,以及商業化的運作模式,將不斷滲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隨著視頻網站對這一領域的投入 越來越大,2014年或可成為網絡自制劇的元年。
只為吸引觀眾目光不是真的繁榮
對于電視媒體來說,網絡自制劇的崛起真的是“狼”來了嗎?我認為不是。從網絡自制劇誕生之日起,它們就以“泛娛樂化”作為主要戰略,以“娛樂至上”為追求。如果不改變這樣的思路,我認為網絡自制劇天生就不可能強大到成為吃得下羊的“狼”。
還記得《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吧?那是2006年初在網絡上躥紅的由自由職業者胡戈制作的一部長20分鐘的網絡短片。它把電影《無極》和中 央電視臺《中國法治報道》欄目的內容以惡搞的方式剪輯在一起,配上無厘頭的對白,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卻侵犯了原創作者的權利,這一文化事件引起了社會輿論 的廣泛討論。
從那時候開始,網絡自制劇一發不可收拾。不只是個人,各家網站紛紛參與到網絡自制劇的制作之中。《光環之后》《靈魂擺渡》《我的西游》《探 靈檔案》《廢柴兄弟》《屌絲男士》《唐朝好男人》《女人幫·妞兒》《蕾女心經》《我為宮狂》《美人計》《誅三計》《欲望香水店》《萬萬沒想到》……近年來 涌現出來的眾多網絡自制劇,囊括了穿越玄幻、年代傳奇、都市情感和推理懸疑等題材類型,制作大多不甚精良,藝術質量也需要進一步提高。
以騰訊視頻出品的《誅三計》為例,這部由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的情愛網絡大劇,講述了一個男人與三個女人因情感糾葛而引發的一連串讓人匪夷所思 的故事。劇中,大奶與小三做姐妹,小三假懷孕逼宮,小四隱藏背后圖謀財產,情色、捉奸、出軌等勁爆情節輪番上演。原著中大奶曼娜對出軌丈夫的一段內心獨白 體現了該劇扭曲的價值觀:“我想將這船親手打沉,然后一個人跑上岸,看你在船里倉皇地慢慢一個人沉下去,就像在影院看一場悲劇,而我,隨著悲劇的結局笑出 聲。”再拿《中國最牛音》舉例,它講述的是歌手選拔節目內幕重重,潛規則層出不窮。本來是個很好的立意,卻表現得俗不可耐,格調不高,趣味低下,表演拙 劣。還有《我為宮狂》運用“穿越”的概念戲說歷史,解構歷史,甚至到了荒誕不經的地步。而搜狐視頻出品的《樂俊凱》,為了表現男主角樂俊凱對仇人的女兒勵 夜的“虐戀”,就對她百般折磨,推搡、掌摑、掐脖、拳打腳踢,各種猛烈動作輪番上演,非常血腥暴力。
回歸藝術本質才能獲得長久發展
近年來,各界批評網絡自制劇在總體上存在不良傾向的聲音不絕于耳,有人甚至還歸納出其普遍存在的三個“有點”。即有點色,大尺度鏡頭讓人感 覺不像清新真摯的愛情片,而像吸引眼球、吊人胃口的色情片;有點狠,打著除惡揚善的旗號,動輒拔槍弄刀,砍砍殺殺;有點野,觀看具有高度自由性,幾乎任何 人都可以隨意點擊,像個被放養的野孩子。
這些問題主要與監管不嚴有關。由于國內視頻網站所有的自制劇、微電影及綜藝節目以前都是靠自覺完成內部審查。和傳統電視劇相比,網絡自制劇 缺少申報立項和審片兩個環節。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要求強化對網絡劇、微電影等視聽節目內容審核的通知,無疑將對網絡自制劇的制作生產 形成較大沖擊,混亂無序的局面將得到改善。
眼下的網絡自制劇尚未具有新型藝術強勁的藝術生命力,更缺少持續和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較量的競爭力。即使網絡自制劇河清海晏了,它自身文本 構成的局限性也將對發展有所制約。篇幅太短,容量太小,畫面局限于室內和小景,語法修辭沒有太多空間可以施展,敘事模式和風范都沒有英雄用武之地,都使得 它只能短平快地留下生活的片片剪影。藝術作品,必須是創作者對于歷史和現實生活的獨特發現和感悟,并賦予自己獨特的心靈和情感、理想和價值判斷,出于心靈 自由而創作的一種文化創造。網絡自制劇如果不改變自己,不注重藝術質量的提升和文化視野的擴展,不管怎么強勢發展,頂多也只能是一些人用來消閑的娛樂工 具。
那么,這樣的網絡自制劇以及生產這些網絡自制劇的視頻網站,對電視媒體乃至電視劇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中央電視臺的《2012年全國電視觀眾 抽樣調查成果》顯示,電視觀眾規模仍然保持增長態勢。2012年全國電視觀眾規模達到12.82億,比2007年調查的12.05億增長7700萬。網 絡、手機媒體滲透率發展迅猛,受眾比例分別達到51.88%和44.03%,超越廣播逼近報紙,而從“每周不少于三天”的深度接觸頻率來觀察,排名前三的 媒體位序由五年前的電視、報紙、雜志也改寫為電視、網絡、手機。但是不管怎么變化,電視仍然是第一位。因此,我們得出結論,觀眾沒有拋棄電視。而在電視劇 方面,歷史劇、戰爭劇和農村劇在觀眾愛看的電視劇類型中脫穎而出,《亮劍》和《甄嬛傳》是2007—2012年五年間觀眾最喜愛的電視劇。也就是說,觀眾 看的最多的,還不是網絡自制劇。總而言之,視頻網站崛起,電視媒體以及各大電視劇制作機構一定要沉住氣,繼續潛心進行電視劇藝術創作;而視頻網站和網絡自 制劇則必須認識到自身發展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問題,練好內功。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