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人物 >> 正文

    高強: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5月12日11:38 來源:中國文化報
     陶彭澤詩意(國畫) 35.5×37厘米 高強 陶彭澤詩意(國畫) 35.5×37厘米 高強

      44歲的花鳥畫家高強依然是個孜孜學子。

      懷著繪畫的初心一路走來,總能受教于名師,應該是他的幸運。

      1992年起他在大學期間專修油畫專業,師從油畫家忻東旺、石磊;2000年,他追隨新文人畫家趙亭人學習中國畫,確立了研習中國花鳥畫的方向;2009年,他進入中國國家畫院賈廣健工作室,專攻沒骨花鳥;2013年他入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課程班,繼續深造。“我算是個一直在努力的、想進步的學生。”他說,“能當學生就是一種幸運,因為總有老師在教導你、啟發你、指引你。”

      高強從小喜歡畫畫,在高考前就結識了忻東旺,一直很敬重他。考上山西師范大學后,便有了機會跟著忻東旺學習油畫。“忻東旺先生平時話不多,但教課十分認真負責,有時候在畫室畫人物寫生,一畫幾個月,到最后學生都已經畫完離開了,忻老師仍然在畫室堅持作畫。這個是很難得的,我覺得在那個時候他就已經具備成為一個大家的潛質了。現在回想起來很惋惜,當時沒有好好跟他學,要是當時跟著他真的好好學,也許油畫的路子也走下來了。”

      大學畢業后,高強沒放下過畫筆,舉辦過小型畫展。到了而立之年,他卻進入人生和創作的彷徨期,幸而遇到引領他走進中國畫領域的啟蒙導師趙亭人。“他和新文人畫的倡導者、組織者陳綬祥先生,楊春華、胡石、張偉平、周亞鳴老師等在我們山西多次辦展。第一次那么近距離看他們的新文人畫作品,聽他們品評書畫、談古論今,感覺非常高雅、飄逸,在小城市很少能看到這樣讓人心動的作品,也絕少有這樣的風雅逸事。領略了他們的文人畫之風,我被深深地吸引了,我當時就想拜趙亭人先生為師。”

      那時山西師大的圖書館有一個地下室用于裝裱書畫,裱畫師傅和趙亭人關系很好,專門空出一個房間給他。高強向趙亭人學習的主要課堂就在那里。“那兩年的時光現在想想簡直是最幸福的時段了,沒有人管束攪擾,家里面也很支持,還有這么好的老師指點學習,現在想想就算是博士生也未必能享受到這種待遇。”常常是一個電話,師徒兩人就約著一同到一個地方討論,甚至于到后來不用電話,兩人已形成一種自覺,每天下午不約而同到地下室去聊天說畫,有時候聊到興起,就找紙來畫;有時是先各畫各的,或是畫到半截兒,趙老師會突然說“我給你改一改”,接著便拿來修補,邊改邊講。“那時真是受益無窮,如果不是那一段時間、不是趙老師,不知道我會走怎樣的繪畫路子。”

      趙亭人是一個嚴謹的畫家和老師,對于學生的問題也會直接提出批評。高強有一次要參加一個活動,畫了十幾張畫,送到圖書館的地下室去裝裱,結果趙老師看到對他說:“不管人家給多少錢,畫畫的事也不能應付,你這個畫有點糙,你考慮一下,能不能把這個畫收回來。”后來高強就真的把這一批畫全部收回來了。從那以后,不管是展覽,還是為朋友畫畫,他都不會應付。

      轉學國畫的過程并不容易,油畫與國畫分屬兩個不同的體系,油畫講究的是色彩、光影、素描關系,而國畫講究筆墨的氣韻、變化。高強坦言,他在筆墨和顏色方面也經過了好幾年的調整,才慢慢理順了思路。

      2009年高強打算再進修,趙亭人建議他向國家畫院賈廣健先生學習。他記得第一次上課,賈廣健首先對他們強調說:“畫畫一定要腳踏實地,心存夢想。”這句話高強一直記在心里。如果說趙亭人是高強學習國畫的啟蒙導師和引領者,賈廣健則在傳授教習中為高強打開了繪畫藝術的又一扇窗。

      賈廣健格外強調寫生,作為一個花鳥畫家需要對花卉植物進行深入了解,而了解的手段就是寫生。“但這個寫生并不是照搬對象,而是和自然對話,了解到每一棵草、每一朵花都是有生命力的,要和它們進行交流,和被畫的物體達到在‘相’上的溝通。”

      正是得益于這些嚴謹的老師,高強在創作上才能不懈追求,“現在對畫算是著迷了,入境了”。朋友們也說他現在成了“花癡”,因為他在外面見到花就想畫出來,就想買回家。

      高強在創作形式上跟隨賈廣健,也選擇了沒骨畫。“我選擇沒骨畫也許和我喜歡安靜有關,另外,因為我接受過西畫的造型訓練,寫實能力相對扎實,畫花卉雖然講究的是意境,但對物象的描摹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目前國內畫沒骨畫的越來越少,因為“沒骨畫畫起來比較慢,尤其寫生,要費一上午甚至一天的功夫,之后上色,整個過程不如寫意那么快,技法上比較嚴謹。另外,畫沒骨畫不容易出來,現代人很難有古人那樣的心態。畫沒骨畫是不可以騙人的,心里著急,畫面就會很急、很糙,心里平靜,畫面就會平和。猶如耕種和收獲的過程,不好好耕地,地里就沒有收成,這個和畫畫一樣,一開始不去下這個功夫,也肯定不會有好的結果,現在很多人不愿意下這個功夫。”

      高強說他老家南谷豐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樹,榴實不是很大,但果皮和果瓤都紅熟美艷,讓人不由地傾心。他熱衷于畫這些石榴,他說石榴符合中國人向往美好吉祥的心態和運勢,更令他著迷的是石榴的造型,“石榴樹的枝葉、花朵、果實、樹干的結構都各有特點,生長、開花、結果的不同階段也有著不同的面貌,畫石榴可以畫到很多東西,我會從它剛開始生長,一直畫到衰敗。”

      對于沒骨畫創作,高強強調文脈的傳承。他說,在中國,花鳥的繪畫從舊石器時代開始,從原始的陶罐一步步到魏晉時期單獨的繪畫作品,再到唐、宋才逐漸形成了獨立的“花鳥畫”概念。宋代的花鳥畫是一個巔峰,學習工筆必須學習宋畫,而他本身極重視師法自然、師法古人,他一直在學習清代的惲南田,“現在很多人對文脈不太關注,這樣會形成一個斷代,前人一些好的經驗我們就體會不到了。從唐、宋至今,國畫的體系是一脈相承的,這個傳承關系很重要。追溯這個脈絡的過程會越來越有意思,不斷地挖掘前人的思想,自己的畫面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始終是個學生。”

      談及自己取號“南榖小蓮”,這個雅號來源于他的家鄉,山西祁縣的南谷豐,“榖”與“谷”同義,而“小蓮”則是因為他喜愛明代的人物畫大師陳老蓮。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高強其畫其人,正如他取號“南榖小蓮”,兼有質樸的生活氣息和古典的文人雅致。實習記者 程澈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婵犵數濮烽弫鎼佸磻閻愬搫鍨傞柛顐f礀缁犲綊鏌嶉崫鍕櫣闁稿被鍔戦弻锝夊箻瀹曞洨妲忛梺鑽ゅ枑鐎氬牓寮埀顒勫箯閸涘瓨鍋¢梺顓ㄨ吂閸嬫捇骞橀弬銉︽杸闂佺粯枪椤曟粌顔忛妷鈺傜厱闁绘洑绀佹禍鐐电磼椤旇偐澧︾€规洘甯¢幃娆戝垝鐟欏嫬顏归梻鍌欑濠€杈╁垝椤栨粍鏆滈柣鎰级濮e嫰姊婚崒娆掑厡闁稿鎹囧濠氬Ω閳哄﹥鏅炴繝銏f硾楗潙岣块弽顐e枑闁绘鐗嗙粭鎺楁煕閵娿儱鈧綊濡甸崟顖氭闁割煈鍠掗幐鍐⒑缂佹ê鈧帡宕堕妸褍骞楅梻浣虹帛鏋紒顕€绠栭、妤呮偄閸忚偐鍘卞銈庡幗閸ㄧ敻鎮橀敐澶嬬厓鐟滄粓宕滈悢涓扮細鐟滄柨顕i悽鍓叉晢闁告洦鍓氬▍鏍⒑瑜版帒浜伴柛鎿勭畱宀e潡濡搁埡鍌滃帗閻熸粍绮撳畷婊堟偄妞嬪孩娈鹃梺瑙勫劶婵倝宕戠€n喗鐓曟い鎰靛亜娴滄繈寮崼銉︹拺闁荤喐婢橀幃鎴︽煟閿濆簼閭€规洜鎳撶叅妞ゅ繐瀚€閿曞倹鐓熼柡鍌氱仢閹垿鏌i幘瀛樼闁哄矉绻濆畷姗€鍩¢崒姘剁€洪梺璇插閻旑剟骞忛敓锟�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 婵犵數鍋涢悺銊у垝鎼淬劌纾块柕鍫濐槹閸庡秵銇勯弽顐粶婵☆偅锕㈤弻娑㈠Ψ閹存繆瀚板┑鈽呮嫹
    • <闂備浇宕垫慨鏉懨洪敃鍌樷偓鍐川閺夋垵鐎梺璺ㄥ櫐閹凤拷
    • 濠电姵顔栭崰妤勬懌闂佹悶鍔忓▔娑滅亱閻庡厜鍋撻柛鏇ㄥ亝椤ユ繈姊洪幖鐐插妧閻忕偠妫勯煢
    • 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箹閳哄懎鍌ㄩ柣鎾崇瘍閻熸嫈鏃€鎷呴悷閭︹偓鎾斥攽閻樿宸ラ柛鐘冲哺瀹曨垶鍩€閿燂拷
    • 闂備浇顕х换鎰崲閹邦喗宕叉俊銈呮媼閺佸鏌嶉崫鍕櫤闁绘帟顕ч…璺ㄦ崉閻氭潙浼愰梺璇查獜閹凤拷
    • 闂傚倸鍊搁崐鐢稿磻閹剧粯鍋i柟顓熷笒婵℃寧淇婇崣澶屽⒌闁诡喗枪缁犳盯骞橀崜渚囧晥婵$偑鍊栧ú宥夊疾閻樿钃熼柛娑卞枛缁剁偛鈹戦悩鎻掆偓缁樼閿燂拷
    • 婵犵數鍋犻幓顏嗗緤閸撗冨灊鐎光偓閸曞灚鏅╅悗骞垮劚椤︻垰螞濮椻偓閺屾盯濡烽敐鍛瀴闂佸摜濮撮幊姗€寮婚悢鐑樺閻熸瑥瀚锟�
    • 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箹閳哄懎鍌ㄩ柣鎾崇瘍閻熸嫈鏃堝川椤撶偛鏁ら梻浣哄仺閸庢潙鈻嶉弴銏″仾妞ゆ洍鍋撻柡宀嬬節瀹曟帒顫濋鐔稿€锋俊鐐€栫敮顏堝箯閿燂拷
    • 婵犵數鍋犻幓顏嗗緤閸撗冨灊鐎光偓閸曞灚鏅╅悗骞垮劚椤︻垳绮堥崟顖涚叄闊洦娲橀崵鈧銈忕秬閸嬫劗妲愰幒妤€鐒垫い鎺戝閺呮悂鏌ㄩ悤鍌涘
    • 婵犵數鍋犻幓顏嗗緤閸撗冨灊鐎光偓閸曞灚鏅╅悗骞垮劚椤︿即鎮炵紒妯诲弿婵☆垵顕ф晶顖炴煕閻戝洦瀚�

    博 客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濡ゅ懎纾块柟鎯版绾句粙鏌i姀鈶跺湱娑甸埀顒€鈹戦鏂や緵闁告ü绮欓幃妤呮晸閿燂拷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