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日前,在湖南張家界武陵源區的湘西大劇院,筆者欣賞了大型演出《魅力湘西》。湘西是一個多民族集聚的地方,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魅力湘西》真實再現了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瑤族以及其他原住民族原始歌舞、原生態情感、古老宗教祭祀活動等。
演出內容廣泛,風格獨具,有湘西歡快的《土家擺手舞》、纏綿的《馬桑樹兒搭燈臺》、濃烈的《追愛》、唯美的《邊城》故事、神奇的《湘西祭祀》、奔放的《湘西苗鼓》、多情的《土家女兒會》和多彩的《張家界花燈》、獨特的《哭嫁》、神秘的《湘西蠱術、趕尸》,粗獷的活化石《茅古斯》等。據悉,“茅古斯”舞產生于土家族祭祀儀式中,舞蹈古樸而豐富。保留至今的劇目有《狩獵》、《捕魚》、《搶親》、《甩火把》等。茅古斯應是父系社會初期產生的祭祖儀式,距今應有9000年的文明史。縱觀茅古斯舞的表演,如實反映出土家族最初的生活形態、原始生活方式。因此,湘西土家族茅古斯舞被稱為中國最古老的舞蹈,“中國民族戲曲和舞蹈的最遠源頭”和“史前稻作文化的活化石”。“女兒會”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傳統節日之一,被譽為“東方情人節”,過去在偏僻的土家山寨中,與封建包辦婚姻相對立的是土家族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戀愛和婚姻的過程中,自發形成的節日盛會。女兒會這天,小伙子若碰到中意的阿妹,則上前搭訕,若機緣相投,就到街外的叢林中去趕“女兒會”,通過女問男答的對歌形式,互通心曲,以定終身。
據了解,湘西大劇院能容納近3000人同時觀看,從每年四月開始一直持續到十月底的旅游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