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坐穿冷板凳 織得好嫁衣——讀《中國話劇藝術漫論》(段耀國)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5月07日09:46 來源:中國作家網 段耀國

      戲劇研究者楊景輝的自選集《中國話劇藝術漫論》(新華出版社出版),洋洋灑灑40余萬字,凝聚了他從事戲劇工作幾十年來的點點滴滴。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戲林求是——話劇藝術評論”,收錄了作者從事戲劇工作幾十年來的部分成果;下篇則是“文山探寶——編輯生涯紀事”,記錄了他從事戲劇工作幾十年來的心路歷程。

      楊景輝從事編輯生涯幾十載,編過的精品圖書數不勝數,皆與戲劇相關,從這個方面來講,我們可以說他是一位戲劇工作者。他在該書的下篇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他的人生軌跡,著重記錄了他一步步邁入戲劇殿堂的心路歷程。在30余篇文章中,楊景輝為讀者介紹了他與諸多戲劇大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流,分享了作者所得到的財富,并在字里行間從另一個角度把他眼中的多位戲劇大師完整的形象展現給讀者。

      楊景輝自幼喜愛戲劇,孩童時期便有過改編且自導自演戲劇的經歷。而命運之神對他也格外恩寵。真正為他開啟殿堂之門的,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講,緣起于高中時期看到的第一部話劇——《雷雨》。正是由于對戲劇的執著與酷愛,楊景輝孜孜不倦地工作,并且,也因為他的勤奮,才得以積攢下碩果累累。該書上篇展示給我們的便是他長期從事戲劇工作的思考心得。雖然做的是編輯的工作,一生為別人做“嫁衣”,但他是一位辛勤的“裁縫”,不但把別人的“衣服”做得光鮮亮麗,也給自己裁制了一身體面的“長袍”。楊景輝不是一位僅僅滿足于工作技能的“裁縫匠人”,他更多的是對書籍和劇場的思考與探究。上篇中收錄的31篇文章涵蓋戲劇諸多領域,記錄下中國話劇的發展軌跡,對現代中國話劇作出了比較詳細的梳理。他對曹禺、田漢及老舍等戲劇大師的作品創作與理論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對人藝演劇學派作出了清晰的分析;同時,也對他自己編過的眾多書籍提出了深刻而全面的見解。

      楊景輝有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好習慣,他每每讀到好的作品,一定要積極思考并寫一篇心得。該書雖然沒有收錄他的全部文章,但是,這些精挑細選的作品不僅有對中國現代話劇發展軌跡的整體介紹,而且也有對中國戲劇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藝演劇學派的系統研究。在演劇學派研究這部分,楊景輝對人藝演劇學派的形成與發展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對于戲劇大師焦菊隱的戲劇理論體系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并且對于人藝的發展方向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這些文章之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于人藝的感情之深厚,對其研究之透徹。

      楊景輝自言他既是人藝的忠實粉絲,也是深受人藝熏陶的學生。去人藝看戲是他的工作之一。上世紀60年代人藝所有的演出楊景輝全部看遍,并且,借助觀眾席微弱的光亮搶記筆記。如此用心的努力,使他從一個中文系的畢業生迅速成為一個戲劇專家。對于戲劇的熱愛與對工作全身心的投入,便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文章。文中對于北京人藝演劇學派的形成、發展以及輝煌都進行了極為詳盡的闡述。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有些文章是20年前所寫,但是,時至今日,這些對人藝的研究仍非常有意義。

      楊景輝自嘲說他一生為人作嫁,這不僅僅是指他的本職工作,在挖掘好的作品的同時,也成人之美,推出了曹禺研究專家——田本相。田本相本是研究魯迅出身,出于興趣完成了《〈雷雨〉論》,楊先生讀完之后非常興奮并推薦刊登于《戲劇藝術論叢》1979年第一期上,并約請他撰寫《曹禺劇作論》。正是這次合作,不但拉開了田本相研究曹禺的大幕,出版了一系列研究曹禺的著作,也成就了兩位先生一生的友情。

      楊景輝在該書的自序中寫到:“我,一生為人作嫁;同時,也拾得一些碎片,為自己拼綴了這件丑陋的衣裳。衣裳雖丑,它卻珍藏著一顆虔誠的心,謹奉獻給至今還在坐冷板凳的朋友們。”這段文字對我觸動頗深。是的,無論是做編輯工作還是做學術研究,都要從冷板凳坐起,都要勤奮踏實、嚴謹謙虛;也只有養成這樣的研究習慣、作風,才能作出真正的好學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