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研討 >> 正文

    電視劇《我在北京,挺好的》創作研討會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5月06日16:12 來源: 西安晚報
    研討會現場 記者 雷偉東 攝研討會現場 記者 雷偉東 攝

      時間 2014年5月4日

      地點 北京梅地亞中心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視藝術家

      協會主席趙化勇:體現強烈的現實意義

      電視劇《我在北京,挺好的》是有血有肉有生活,不僅讓人動情,更重要的是讓人思考。西安能夠拍出這部電視劇,對當前的電視劇有很強烈的現實意義。《我在北京,挺好的》進一步關注了弱勢群體,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20多年來電視工作者一直關注弱勢群體、關注外來務工者,但是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他們的處境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影視劇產生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這部劇的現實意義所在。

      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

      農民工題材文藝創作新成果

      我最感興趣的是這部電視劇對打工題材創作的一個拓展,也給當前的電視劇創作帶來很多新的東西、新的思考。

      第一,我認為它是農民工題材文藝創作的新成果的拓展,這些年來打工文學已經差不多有30年的歷史,有很多專門的研討。這些年很多外來打工者題材影視劇都是寫他們的困境、尷尬和無奈,一些農民工和打工題材的作品主要是站在同情的觀點來表現農民工,他們遇到的困境、他們人生的尷尬和最后的無奈,特別是回到家之后的狀態,沒有寫出他們的夢想。《我在北京,挺好的》集中寫了外來打工者的奮斗歷程,聚焦他們的夢想追求,聚集他們在城市化進程中自身的成長,我覺得這是這部劇的最突出的亮點。

      第二,這部劇的焦點不僅對準了異鄉人的夢想和奮斗,還對準了他們和城市的共同成長歷程。城市的現代化進程是和千千萬萬談小愛的成長連在一塊,他們用自身經歷生動揭示了有夢想就有動力,正是無數普通勞動者用誠實勞動獲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支撐起了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覺得這是整部劇最出彩、最值得關注的一點。

      第三,我覺得這部片子激情謳歌農民工在北京的奉獻。我到長城上每一次都有一種感覺,我到了長城放眼一看,所有的痛苦都不存在了。站在長城,站在北京,他站在了全國的制高點,北京沒有成為全國的制高點不配為首都。為這一點提供智慧的人才能成為首都合格的居民,首都精神的創造者。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仲呈祥:

      響應中國夢的現實創作

      這部電視劇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的實現而創作,因為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是民族的夢,是人民的夢,也是每個中國公民個人的、能出彩的夢。

      我們觀賞這部電視劇,可以感受到近30年來以談小愛為代表的普通農民工,在進城之后如何實現夢想,他們起點不高,她來是找未婚夫的,后來留在了北京,一步一步地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實現了自己思想攀登的軌跡。完成這個軌跡,從而升華為一個當代中國名副其實的中國人。她最后的話講得很好,她在北京挺好的,她沒有忘記是陜西人。她就是我們電視人用文藝方式去表現中國夢,而這就是這部劇最大的價值。

      《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劉玉琴:

      強調了難能可貴的精神

      看完這個片子,總體感覺這個電視劇對農民工題材和打工題材有了新的拓展,用這個拓展反映了積極向上的整體,主要是宣揚了一種輕易不言敗。用小人物的悲歡說明了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這部作品主要是說農民工從鄉村來到城市生存的故事,它具體通過談小愛尋找未婚夫來到北京,反映農村來到北京的小人物們的奮斗歷程。另外,這部電視劇還強調了難能可貴的精神。這個精神像徐曉輝對談小愛的兒子說你媽身上有一種力量,什么力量?就是打不倒的力量,寬容所有人的力量,讓所有人感受幸福的力量。

      第二,這個電視劇跨度比較長,30多年正好和改革開放幾乎同步,那么這幾十年的發展變化中間,北京的發展變化,在片子中間表現的不是很明顯,但是也都提到了,從平房到樓房,從三環到四環,寫出了這種變化。更可貴的是寫了人的觀念上的變化,在以往的很多作品里面尤其是電視劇里面,農村人和城市人有各有各的必須固化的習慣和觀念,一般是北京人瞧不起外地人,農村人對北京人比較仰視。

      第三,這部片子的節奏很快,風格比較明朗,沒有婆婆媽媽式的東西,處理的比較干凈,一條線是農民工進城如何奮斗。還有大學生留在北京也很辛苦,也是心里有漂泊感,還有北京人的生活也平凡,他們的生活也很曲折。但是他們都有最切實際的夢想,而且有為這個夢想實現的動力和機遇,這個也是比較有新意的地方。

      《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彭程:

      對正能量酣暢淋漓的表達

      首先,我覺得這部片子最值得稱道之處,就是它對正能量酣暢淋漓的表達。這個片子鏡頭聚焦草根一族,他們的拼搏奮斗實現夢想的過程,非常接地氣。贊美了這些底層的百姓在一系列生存困境面前,不謂艱難困苦的拼搏奮斗精神,正是這一點和我們當前所倡導的這種普通人的中國夢可以說是對這一點的形象的具體表達。同時,在展現他們奮斗拼搏的過程中,又濃墨重彩地謳歌了美好的人性,這些美好的感情既包括親情,也包括一個人對家庭對社會應該具有的責任心,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互相寬容等。剛才所有的這些都是我們當前這個時代最需要倡導的一種核心價值,也正是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內容。

      這個作品的人物關系也編的非常有戲劇性,無巧不成書的情節達到了極致。彼此不相水火的兩個人竟然是親姐妹,撫養了10多年的孩子原來是別人的。它把巧的一面發揮到極致。十分巧合的背后,人物的情感變化矛盾突出描繪的還是比較依據現實生活中的真實邏輯,因此也比較真實可信。

      從生活面的展示上也是非常豐富廣闊:地域上北京到陜西,一個是城市,一個是農村。城市的高樓大廈,鄉間沒有污染的自然景色。時間跨度也比較大,從開始1985年進京到2008年20多年的跨度,書寫了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我覺得對于情感關系的揭示也是非常值得稱道。除了謳歌贊美人間的一些相互關愛的這樣一種友情,父母兒女的親情,還超越了具體的血緣關系,這也是這部電視劇的創新之處。

      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舒東:

      貼近生活 演員表現自然

      看完這部劇,我覺得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感受:第一,我感到在當前電視劇弘揚主旋律的形勢下,這部電視劇的主題和內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它是“中國夢”的具體化,就是北京夢。農民工看著北京可是一個了不得的神圣地方,怎么實現。這個劇總體來講,就是一個造夢的故事,怎么實現普通農民工的北京夢,所以在反映主題內容上是非常符合現代的主旋律要求。

      第二,我覺得這部劇非常貼近生活,自然展現了人性的表達。尤其是圍繞談小愛婚姻關系磕磕絆絆,最后實現幸福,來體現了普通人的生活,勤勞致富善良的美德,看了這一點也是比較受教育。

      第三,演員功底扎實,表演很到位。現在好多影視劇都追求名人名演員效應,這部戲的名演員很少,但是我覺得這些演員在表演上,還是下了功夫的,表現得真實自然。

      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彥:

      展現實實在在擔當精神

      近幾年,西安推出了很多優秀影視作品,包括專家老師以前關注過的《大秦帝國》《小麥進城》等,丫丫影視公司也是曲江的,這次推出《我在北京,挺好的》非常了不起,他們連續推出這么多優秀作品,非常不容易,既要走市場,也要堅持好導向。我覺得他們有一種擔當,這是對這個民族文化的發展,這些東西是用實實在在的擔當精神,透過他們形成的品質和他們的創作風格,可以明顯看到他們的精神深度。

      《我在北京,挺好的》即將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本身就是對這部電視劇的一種評價,今天各位專家老師也給這部電視劇很高的評價,同時也從審美判斷和價值判斷方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對我們的啟示是多重的,我們要在今后的創作中深入體會把握,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記者曾世湘 實習生王鳳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