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作品 >> 藝苑 >> 正文
江南小院,刺繡是一道別樣的景致
作為一門傳統而古老的藝術,中國刺繡藝術燦爛悠久,尤其是被稱為四大名繡之首的蘇繡,一直被人們譽為東方明珠,備受世人的喜愛和贊賞。正如中國 工藝美術大師、中國蘇繡藝術博物館首任館長顧文霞所言:“清末年間,刺繡大師沈壽開創的仿真繡,為中國刺繡開創了一代新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這一輩刺 繡藝術家,努力傳承和發展著刺繡藝術,推動著中國刺繡的發展和進步,開創了中國刺繡藝術和產業繁榮的局面,得到了海內外各界的贊譽和關注。 ”
2006年5月20日,蘇繡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文化部確定,江蘇省蘇州市的李娥瑛和顧文霞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蘇州刺繡名揚天下,但蘇繡的發展也和其他非遺項目一樣,日益面臨傳承和發展的尷尬局面。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就表示了深深 的擔憂:“中國刺繡行業傳承遇到困難,學的人不多,吃不了這個苦,耐不住寂寞。知識產權也是問題,繡娘們的刺繡作品底稿少有原創,題材雷同。大部分從業者 思想保守,只守在刺繡技藝上,上升不到技術為藝術服務的理念。就算偶爾出了精品,也常常被別人仿冒。 ”
近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的全國藝術理論與工藝美術創作高級研修班中國刺繡專項研修班在京開課,以公共理論課、導師公開課及導師專業課相結合 的方式,開創高端研修班全新的課程體系,姚建萍應邀成為該專項研修班的導師。她認為,要讓蘇繡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活力,就必須依托像清華 美院這樣的專業學術平臺,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藝術與技術的統一。一名繡娘要想成為刺繡藝術家,除了要有很深的刺繡技藝,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藝 術修養和思想內涵。
中國刺繡藝術專項研修班采用設計、刺繡兩位導師聯合執教雙導制,設計導師是朱龍泉,刺繡導師是姚建萍。高研班著眼于提升刺繡學員的創作、設計能力,強調思維大于技巧,逐漸開發學員從“匠”到“師”的歷程,培養出“會繡懂畫,懂繡會畫”的中國刺繡新一代復合型人才。
蘇繡傳承幾千年,在每個時代都出現了一批精英分子,為中國的刺繡藝術嘔心瀝血、奉獻終身,為國家和民族在全國和全世界贏得了榮譽。顧文霞感嘆: “改革開放以后,看著一批批刺繡從業者逐漸成長起來,產業規模越做越大,刺繡品質越做越好,人才隊伍建設涌現出像姚建萍這樣為代表的中堅力量,為我們蘇繡 和中國刺繡贏得了許多榮譽,我從心底感到高興,這讓我看到了中國刺繡藝術傳承發展的力量和不斷前進的美好局面。 ”盡管蘇繡高研班的開辦尚在探索之中,但她相信,這種思維理念與合作模式將為蘇繡的發展帶來新的突破口,也為其他非遺項目的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才培養提供了 一條新出路。
(本報記者 張志勇 實習記者 王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