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槍聲》傳遞愛與寬恕(林濟源)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4月25日10:0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林濟源

      日前,話劇《槍聲》登陸北京人藝實驗劇場。編劇傅玲、導演唐燁攜實力派演員史蘭芽、仇曉光,以國人的視角演繹“一戰”,并將救贖與寬恕的主題貫穿其中。作為北京人藝今年第一部原創小劇場話劇,《槍聲》從陣容到題材都看點十足。導演唐燁說:“與以往劇本不同,該劇演員戲份都比較平均,觀眾可以看到劇中每個人對戰爭的看法,而被每一位角色打動。”

      今年正值一戰100周年,二戰75周年,利用這個契機帶領國人回顧歷史、重新反思戰爭是導演和編劇的創作初衷。編劇傅玲說:“這是一個機遇,盡管《槍聲》以一戰為背景,實際上我們要講自己心中的故事,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悟。”唐燁也表示,這部戲的時間點并非刻意選擇,更多是受國人在災難后的生活與心態啟發,為此,《槍聲》真正想要帶給觀眾的主題便是從殘酷的戰爭到溫暖的人性,如何勇敢面對和反觀自己。

      《槍聲》不僅主題與以往戰爭題材有所區別,構造也具有雙重性,一是講戰爭本身,二是通過戰爭映射當下人的心境。傅玲介紹說:“《槍聲》通過充滿歷史感及嚴肅的創作樣式來講當下人的心境。前半部分人物圍繞戰爭中的一聲槍響給每個人造成的心理陰影,制造懸疑;最后用大部分時間來剝離和解讀人們如何面對戰爭帶來的傷痛,如何去救贖與寬恕。”

      “人性”與“救贖”是劇中力求表達的關鍵詞。無論是編劇下大力氣五易其稿,還是編劇、導演和演員默契的“三度創作”,都是為了深刻地展現每個人的戰爭觀。出演劇中唯一“反派”的演員仇曉光感觸頗深,他說:“德國軍人也好,父親也好,從殺戮回到日常,已不是正常的人。戰爭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苦難,讓每個人都背負著十字架。”而出演母親一角的史蘭芽,從掙扎到接受兒子上戰場,從得知兒子被他好友殺害再到寬恕,經歷了特殊的心路歷程。史蘭芽說:“在寬恕與愛中升華自己,演完對自己的心靈都是一種洗禮。”唐燁則談到,親情、友情、愛情在劇中化解為大愛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完成救贖,也能跨越生死、跨越民族。

      北京人藝小劇場制作人制實行四年以來,《槍聲》是第七部劇作。對主創而言,小劇場的戰爭戲是挑戰也是機遇。傅玲放棄一成不變的劇本,在排練過程中,與導演和演員討論修正,虛心接受演員的第三次創作,因而結尾改動得更有空間和表現力。而與大舞臺相比,主演紛紛表示,小劇場塑造情感更難,更需要下功夫。史蘭芽說:“小劇場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因為離得更近,呼吸的聲音都能被觀眾聽見,所以情感的流露需要更加真實。”仇曉光則認為,小劇場的表演是將觀眾拉進來參與創作的過程,觀眾能借此重新看待一戰時期的戰爭以及戰爭和人之間的關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