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融入生活、貼近現實、緊跟時代,就是說藝術創作要把握時代生活的本質,把握人類社會物質和精神兩個維度,積極地聚焦心靈,更深地關注精神生活,發掘時代變遷中現代人精神流變的歷史。這些年優秀的現實題材戲曲現代戲作品,在這方面已有了較大改觀。
很多現代戲創作者們已明確認識到文藝作品的社會功能是審美,是以感性的生動的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讓觀眾受到感染并產生思考。如川劇《金子》、京劇《駱駝祥子》、黃梅戲《徽州女人》、秦腔《西京故事》《花兒聲聲》和滑稽戲《顧家姆媽》等,都能以現代意識切入題旨,聚焦人物內心和性格發展,開掘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相當一部分作品深化了對生活的認知,盡可能擺脫概念的纏繞和模式化,從思想內涵到表現形式同時展開現代性追求。其成功之處正在于,不停留在敘事淺層,而是著力于人性和生命價值的深度揭示與文化反思;對人物的內心煎熬寄寓了深厚的人文關懷;悉心傾聽當代人的精神訴求,寫出人的靈魂深度。
然而,思維的慣性是不易徹底清除的。在當下的現代戲創作實踐中,仍有人認為題材決定成敗,盲目跟風,延續著藝術品與宣傳品概念混淆的錯誤。不少作品缺乏深刻的體驗、獨特的感悟及強烈的創作沖動。還有的因循于好壞、善惡、黑白分明的二元對立思維,編織好人好事報告劇,缺乏心理、情感和精神層面的立體開掘,人物扁平,了無生趣。
現代戲如何處理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是當前創作的難點。作為傳統戲曲融入時代新質后呈現的新形態,現代戲從思維方式、表現形式到美學原則,都不能違背戲曲藝術的自律性。但與此同時,現代戲既然要表現現實生活,要與時代同行,內容的變化必然要求突破規范謹嚴、漸趨凝固的藝術形式外殼,要求探索新的形式,并且由稚嫩、粗糙、樸拙向成熟、精致發展。可喜的是,現在一些優秀的戲曲現代戲作品已經注重在程式思維的沿用中進行新的開掘,尤其注重舞臺呈現的綜合性、節奏性和寫意性。表演形態已經跳脫開完全寫實的敘事性,著眼在空靈的舞臺上揮灑人物情感,在視覺、聽覺形象的多重藝術創造中,選擇、提煉與創造新程式。
審美地把握生活世界,真誠地釋放出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審美觀照和表達,這是藝術創造的正途。我們的舞臺上,已有這樣一批當代戲曲表演藝術家,力求以規范謹嚴的程式傳遞出戲曲藝術獨有的美感韻味,在古典與現代、體驗與表現、自由與規范、寫實與寫意的辯證統一中,強化現實題材戲曲現代戲的美感形態,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努力走出一條現實生活與傳統藝術水乳交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