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作品 >> 藝苑 >> 正文
托爾斯泰認為,藝術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感動力的藝術,即假的藝術。另一種則是有感動力的藝術,也就是真的藝術。無感動力的藝術自然無話可說。而有感動力的藝術,也就是真的藝術又分為兩種,也就是惡的藝術與善的藝術。其中惡的藝術是只有少數人能受感動的藝術,而善的藝術則是多數人能受感動的藝術。我認為,孫貴璞的繪畫藝術就是有感動力的真的藝術中,那種能讓多數人受到感動的善的藝術。從他的畫作中,你會感受到生活的靜美與生命的綻放,會為萬物的蓬勃而感動,也會由此對大自然產生一種敬畏之心。
我這樣的感觸,是由于偶得一本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孫貴璞卷》而生發出的。我與孫貴璞先生是40年前相識的,又已有30年沒有謀面。我沒有想到,30年后的孫貴璞竟然拿出這樣一本厚重的畫集。
這本畫集精心精選了孫貴璞的150幅在不同時期的作品,既有上世紀60年代在校學習期間的花卉、人物和山水,也有70年代的工筆,90年代以肌理追求為主要風格的畫作以及2000年以后的小寫意與闊筆的融合。應該說是各時期的精品。不僅題材廣泛,也能看出他從心底流淌出的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與真情。
中國的傳統繪畫藝術雖然博大精深,卻也并不一定雅俗分賞。好的畫作即使外行看了,情感也會受到浸染。我在寫作之余,就經常拿出這本畫集細細地翻看。《月下明珠》的寧靜與雅致,滿紙詩情彌漫,淡月無華,墨色如洗,圓潤的葡萄瑩然輕掛,在淡淡的月色下被清涼的夜露輕拂。《三思則安》,一架普通的絲瓜藤蔓,三根已經成熟的絲瓜和安靜覓食的鵪鶉。《丑小鴨》中憨態可愛的小鴨子,《秋雨蒙蒙》和《秋艷》中半工半寫活靈活現的蟈蟈,以及《雨生天牛》中細致描繪惟妙惟肖的天牛,等等。透過這些畫作,不僅看到筆精墨妙的情景,也窺到了畫者對自然與生命的深愛和恬淡如水的內心。據畫者自己說,在作《獨善其身》這幅畫時,一氣呵成,半天的時間沒有抬頭,直到整個作品完成。可以想象,他當時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又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如此畫出的作品怎么會沒有感染力呢?
據了解孫貴璞先生的同行說,他從80年代前后,就嘗試從孫其峰、張其翼、溥佐和蕭朗等前輩的筆法中走出來,在創作實踐中去開拓自己的畫路。他在水法與墨法上不斷嘗試,尋求新的突破。比如嘗試筆墨寫意與潑寫的結合,注重闊筆與小寫意的有機融合,不斷探索花鳥畫的新的表現手法。畫松鼠時,他反復琢磨,反復試驗,在水墨上撒一些細鹽,用食鹽慢慢融化散開的墨暈,畫出毛茸茸的感覺,讓畫中的小松鼠有一種活靈活現的動感。用洗滌劑處理大雨沖刷葡萄葉的瞬間情景,給人一種別致清新的視覺感受。用皴擦山石的方法處理樹干,借以表現老干蒼郁遒勁的精神。在表現月光的朦朧感時,通過對紙底的處理,使云層、月色、花鳥、樹木和大地有機地融為一體,產生一種溫暖的感覺,同時也增加了花鳥畫的厚重感。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求新與求變也是在不斷發展的。
從《水上芭蕾》、《愿者上鉤》和《一枝獨秀》等作品,可以看出畫面簡潔和意境的深遠,這也是孫貴璞先生的一個特點。他的畫或空或滿,或簡或繁,都會在信筆渲染中流淌出空靈剔透的盎然詩意。此外涉獵題材廣泛,也是孫貴璞先生畫作的一個特點,梅蘭竹菊、松柏藤蔓、花鳥魚蟲、山石樹木、荷花牡丹細微草蟲,可以說是心納萬物,筆下生神。
文如其人,畫如其人。正如一位孫貴璞的友人所說,孫先生善良寬厚,又聰明睿智,是一個完全可以信賴的人。而他性格中的沉靜與淡泊,更表現出他這個人獨特的筆墨情懷。更有朋友說,他是藝途之旅的獨行客。獨行的意義在于不去爭主流的主次角色,也不在通俗的層面上揚名造勢,不被商業化的濁氣濡染,心底無風濤、心向無旁騖,這就是孫貴璞先生的心境。他的繪畫藝術,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是那種能感動多數人的真的和善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