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人物 >> 正文
中新社惠州4月21日電 題:女畫家劉曉鳴:中國是她的依靠和力量支撐
中新社記者 宋秀杰
4月21日,旅居美國的女畫家劉曉鳴回到她父親的出生地——廣東惠州市惠城區水門街姚家巷的祖屋和在惠州市博物館設立的她父親“劉侖美術館”里,動情地說:“到家了”。
這是她第二次回到惠州。她說,她出生在北京,長在廣州,還是50年前小的時候跟著父母一起回過惠州一次,感到格外親切。
據了解,劉曉鳴是中國著名畫家、版畫家、廣州畫院的首任院長、廣州市美協首任主席劉侖的女兒。劉侖是一位軍旅畫家、戰地畫家,曾四次重走長征路采風,為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萬水千山》美術師顧問,主要代表作有版畫《河傍》、《市街》;木刻《前線軍民》、《通訊兵》;油畫《紅軍過草地》;中國畫《奴隸翻身圖》、《三峽圖》、《雪山圖》系列;《梅花圖系列》。曾受到周恩來的高度評價。1987年,他還無償捐獻100多幅作品給惠州人民,被授予“東江人民畫家”稱號,惠州市政府在惠州西湖百花洲建立了“劉侖畫閣”。2013年8月1日3時30分,劉侖溘然長逝于廣州,享年101歲。
劉曉鳴從5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畫,她記得第一次畫的作品是一只小雞,叫做《青梅竹馬》,很有童趣,著名畫家賴少其、黃苗子給予高度評價,稱該作品很生動。她14歲就發表了《一顆棗兒一顆心》,她大學的作品《同年的伙伴》和《相牽》至今影響著中國的美術界。
1990年她移居美國拉斯維加斯,并進入美國內華達雷諾州立大學水彩專研,轉折美術探索思路,志藝創新風格。為了家庭和女兒,她曾在美國“隱居”了20年,但她從沒有放棄對中國藝術的研究與創作。50歲后,她獨創了數排簡詩、舞樂畫派、彩字卷書彩飾三項成果。
如今,她的女兒已經15歲,在美國上9年級了,此次專門帶著女兒也回到了家鄉。她說,此次回到家鄉就是讓女兒更多地了解中國的文化,體驗家鄉客家人的生活。
在談到中國的繪畫藝術,她更希望中國的文化“百花齊艷,千鳥共鳴”。
在談到她獨創的數排簡詩、舞樂畫派、彩字卷書彩飾三項成果時。她說,祖國是她的依靠和力量的支撐,她愿意把這三項成果貢獻給祖國。
對于惠州家鄉的評價。她說,惠州西湖很美,家鄉人非常和諧、包容,無論是客家文化還是客家飲食文化都很豐富,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都很快。今后,她將多回家鄉看看,為家鄉多做貢獻。
在惠州訪問期間,她還與著名畫家、惠州市東坡文化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惠州東坡書畫院院長梁力文等書畫界人士進行了書畫交流與座談。
她希望家鄉加強與美國的華僑社團交流,讓更多的華僑華人多一點了解客家文化,讓客家文化在世界華人華僑中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