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演出市場轉型升級 從靠政府到靠市場(苗春)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4月21日09:46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苗 春
    民營演出團體“開心麻花”的《烏龍山伯爵》民營演出團體“開心麻花”的《烏龍山伯爵》
    為孩子演出的民營團體不可小覷為孩子演出的民營團體不可小覷

      近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2013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秘書長潘燕說,2013年對于中國演出市場而言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我國演出市場步入了轉型升級的軌道,部分演出經營者逐步改弦易轍,從倚靠政府轉而面向市場。”

      擠掉泡沫,收入下降

      《報告》指出,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反對奢侈浪費之風,反對公款消費;五部委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嚴格控制各種慶典活動,節儉辦晚會和節慶活動;《旅游法》頒布實施,禁止安排另行付費旅游項目,旅游演出門票銷售渠道受限。這些政策的出臺,從長遠看有利于優化演出市場近10年來形成的行業結構,但在用“擠泡沫”方式擠掉了部分靠政府投入、公款消費的演出活動同時,也對相關演出經營主體帶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潘燕說,下降最明顯的是歌舞團、交響樂團的收入以及演出場所的場租收入,比如東方歌舞團演出收入下降了30%—70%,一些演出場地的場租收入下降了10%—20%。

      《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演出市場總經濟規模為463億元,比2012年下降9.0%,其中票房收入為131.08億元,同比下降2.9%,政府補貼、廣告贊助、衍生產品、主體配套設施及其他服務性收入同比下降9.6%。

      盡管演出市場經濟規模同比出現下降,但是政府職能轉變為演出市場發展營造了更加健康、公開、透明的政策環境,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務,進而促使演出經營主體轉換經營思路和機制,更加順應市場和觀眾需求。比如馬年春節前后,北京市場出現大量針對家庭親子和兒童的演出,占整個演出市場的一半以上,傳統戲曲、曲藝節目也應時應景地批量上演。目前,北京丑小鴨卡通藝術團建立的中國首家兒童劇演出院線,在全國已有 20 家連鎖兒童劇劇院,北京、合肥、深圳的劇院每周都有丑小鴨的兒童劇上演。潘燕認為,這說明,在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只要符合市場規律,符合市場需求,中國演出市場具有拓展更加開闊的發展空間的潛力。

      民營院團和演出經紀機構作用日益顯著

      《報告》指出,在2013年簡政放權政策大背景下,民營院團和演出經紀機構靈活的運作機制使其能更快捕捉市場機遇,所以近來表現更加活躍。2013 年全國國有文藝表演團體收入78.54億元,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收入111.06億元,分別占全國文藝表演團體總收入的41%和58.6%;民營演出經紀機構收入100.53億元,占全國演出經紀機構總收入的88.6%。

      潘燕介紹,近年來,民營演出機構積極打造自主項目,塑造品牌,并呈現專業化、連鎖化、國際化發展態勢,是最可喜的現象。2013年12月,北京華唱兄弟公司將原計劃的大型歌舞演出調整為話劇《四世同堂》,近6000張散票全部售罄;“開心麻花”全年演出場次從410場增至700場,從以年輕觀眾為主,擴展到全民。國際化合作也已成為不少演出項目經紀機構轉型的方向,一些民營機構在引入國外演出項目的同時,積極與海外經紀機構合作,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大河之舞2——舞起狂瀾》在北京首演時,中方公司以亞洲區唯一合作伙伴和全球出品方之一的身份全程參與制作、發行、推廣和后期分紅,開創了我國民營演出經紀機構涉足國外演出產業鏈的先河。美國百老匯舞臺秀《極限震撼》在北京連演35天,引入百老匯“階梯式”票價機制,將票價與市場口碑及反響直接掛鉤,在演出初期通過低票價策略培養市場,再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票價,遵循了西方駐場演出的成熟機制和慣例。

      破解制約演出市場的難題

      《報告》指出,我國演出市場還存在一些制約性問題。如,部分二三線城市劇場“空巢”現象明顯。目前,全國以藝術類演出為主的專業劇場1279個,除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之外,其他地區的專業劇場年平均演出場次僅58場。

      潘燕指出,交響樂、歌舞演出市場目前的困境,實質上暴露了高雅藝術社會資助機制的不成熟。即使在歐美一些藝術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藝術團體除了演出收入,也有40%的經費來自各種社會文化基金的支持或社會捐贈,捐贈企業可享受抵扣稅額等獎勵。我國雖然政策法規中也有相關規定,但目前這些捐贈要算成贊助,而且這筆贊助也要繳稅。

      另外,優秀原創作品的缺乏是近年來制約演出行業提升發展的主要問題。2013年演出市場上座率居第一位的話劇演出是以復排與改編為主,話劇創作面臨著院團編劇銳減、編劇崗位虛設、編劇人員老化、編劇能力下降等多種問題。

      至于民營團體的發展,則一直被資金與人才兩大瓶頸制約。大多數民營團體單靠演出無法維持自身運營,必須依靠其他經營手段來補貼劇團的運作。如上海金星舞蹈團平均每年在國外演出50—60場,國內演出15場左右,舞蹈團日常的運營主要依靠國外商演維持,創排新作品的資金則需要通過團長金星當電視舞蹈節目評委、演話劇、外出講課等方式來補貼。民營團體很難吸引優秀人才加盟,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在不斷流失。目前,國有院團每年得到政府補貼50.06億元,而民營團體僅為2.39億元。《報告》建議,民營團體與國有院團應享有一視同仁的扶持政策,在資金補貼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