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作品 >> 藝苑 >> 正文

    道由白云盡 春與青溪長

    一一張國興晚近山水畫賞析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4月18日11:02 來源:中國作家網 張輝利

      國興山水,人文精神。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全國藝術界的發韌初期,張國興以他對美術事業的堅守與掘進,率先沖出國門,為秦皇島地域美術的重振與復興樹起一面國畫先行的旗幟。筆者在《發纖濃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一文中談到張國興當時的“水墨”創作:國興的水墨“形”寄自然山水,而寓奇情壯志于人文抵達之中。那一時期,他的山水畫作不僅在中國傳統美學的提汲中融入了西方美學的精粹與時尚,在思想與情感向度上亦顯現出對塵封歷史與世事審視的銳意。如果說,《燕山人家》《苗家戲臺》《東坡詩意》等在自然景觀的表現中注入了歷史鉤沉與時下長思的分量,使其畫作在“山水”涌動中隱含“江山”浮沉的味道;那么《黎明》《蒼!返犬嬜髯尮P者有了西方印象派畫家莫奈《酒吧間》、羅梭《橡樹》與西萊斯《馬爾港的洪水》中蓄養待發的、某種讓人臨卷長拷的特質……

      張國興的山水畫作,在新世紀有了新的躍升質的延展。這既得益于他對中國山水畫的精研細琢,對世界美術發展趨向與中國畫發展向度的宏觀審視;更得益于他親近親臨奇山秀水,“道法自然”獨悟其間,鐵鞋踏破千尋萬覓“搜盡奇峰”而流連忘返。

      新世紀對中國新興藝術噴薄欲出的召喚,地域美術攀升對身擔重任于斯人的自覺意識,使已過知天命之年且鶴發童顏的張國興青春二度:他幾上黃山,遍覓前賢;熟讀北岳,強其筋脈;數下江南,潤其毫端;西域土原,尋根究跡;昆侖大漠,深思高瞻;東渡日本,南越大洋;異國旖旎,凸現筆間……

      張國興以為,名勝古跡不僅是超越國界的人類共同文化遺產,亦是各國人文精神的匯集浸潤。黃山寫生路上,我陪他一路步行下山。凡遇陰陽割曉,峻峰奇松,張國興皆躬行臨摹,癡入其愛;蘇州園林,我伴他曲徑通幽,庭竹石柱,獨攬冊頁;史傳名勝,幡然有悟。東疆北疆之行,他一路鶴發飄逸,健步生風——吐魯番的藤架,天池旁的博格雪峰,克拉瑪依的油田千畝,阿勒泰、喀納斯的無邊風景……他厚厚的速寫本畫滿了一冊又一冊,每一頁都充溢著他的勤勉聰慧;他的每一次采風總是日有所得碩果累累,每一枚甘果都浸透他的酸甜苦辣。

      張國興的晚近作品在人文精神的表達與掘進上更上層樓。他的《黃山松云》,山在云中,峰皆做千古凝睇狀;松生石上,皆做或獨立戓聯通相。松、石、云融化一體,又有人徑一橋點化,人與自然造化互為支撐之深意盡在欲言又止中。《明月松間照》使人眼前豁然開朗之一亮。把王維詩意拓展于人、橋、居的大環境之中,在視覺察勘中既著古人之古語,又點起今人之懷古情懷,使人陡生大境界之震撼!短扉_海岳》中,長城盤繞華夏群峰之上。梯次展位,首尾間隱間接,東方巨龍騰飛之勢躍然而生,新的文化長城鑄成的歷史賦予奔涌于作者胸際。看似小品的《會友圖》,兩高士揖禮于溪上,似觀似悟似語,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德”怡禮行,讓人在浮躁奢華中取一靜謐之所,在浮世塵俗中解名利之韁鎖。他的《墨爾本郊外得稿》《小鎮人家》,人與牛群的和諧生趣、人與樹木家居融融一體的溫暖氣息,讓人觸摸到異國風情的國人感受……

      而張國興的《群峰競秀》,乃直抵他心底期冀之語的剖白之大作。他領軍一地域書畫院30余載,熱心同仁并進,悉心輔弼舟行,盡心扶攜后起,他的美術工作室國畫品種齊全,人才梯隊配置已經風生水起,影響到一方流派特質的生發衍化!叭悍甯傂恪保褟乃闹兴{圖即將兌現成群英薈集于港城晨曦之中。

      張國興晚近作品將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宏闊的美學視野與具象化的人格魅力浸潤在“山水”嬗變之中,并漸行漸近地融會在名章雋語之中。他的作品已超出一般意義上的原生旨趣,自然美、心靈美與精神燭照交相涵括,人文高度的熔鑄與升華風帆正滿。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