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文學評論 >> 正文
認識劉成(筆名策·杰爾嘎拉,蒙古族),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內蒙古社科院籌建時期。那時,內蒙古蒙古文學學會剛剛成立。那次會議由于他的發言,將大家引向對用蒙、漢文字創作的蒙古族文學作品以同等的重視,并由此將內蒙古蒙古族文學研究的話題提到內蒙古文學總體研究和中國蒙古族文學研究的中心位置上。那時,他還年輕,說到做到,對于在廣大民眾中反映強烈的蒙漢文作品,經常用蒙漢兩種文字發表評論。他的見解犀利而溫暖,很大眾又很獨到。那次會議后,我們交談甚歡,所獲甚多。朋友們看著,覺得頗有意思:一個是來自科爾沁草原、從小用本民族語言學習知識的蒙古學研究者,一個是早年在長江以南投身革命、專心于兒童文學研究的文學理論工作者;一個是蒙漢兼通的北疆蒙古族“小弟”,一個是南腔北調的江南漢族“大姐”,竟能這樣談得攏?是啊,深愛文學,深愛內蒙古文學事業,使我們由同行成為朋友,由朋友變為摯友。
顯然,對文學的熱情、志趣,是沒有民族、地域、年齡、性別之分的。但,這些因素又會在各自的研究中折射得十分鮮明。因此,在長長短短的年年月月中,我始終關注著劉成的每一項文學研究,閱讀了他的每一篇評論文章,彼此間也頻繁交流。這本文集中的“文藝評論卷”選編了30多年來他對蒙古族文學及內蒙古其他各民族文學的論述文字,集中呈現出他對內蒙古文學在各個年代發展的思考,其間所洇滲的憂患、所營造的境界,仿佛一盞燈、一團火,是能夠照亮文學、溫暖心靈的。因為,他目光投注到的,不只有關文學發展中的大方向,更有眼前那些文文雅雅、實實在在的文學景觀、文藝現象;雖然涉及民族文學創作中的大理論,更關注了活躍在當下的那些活活潑潑、真真切切的民族作家、民族作品。想要了解當代內蒙古文學的發展歷程,想要把握當下蒙古族文學的動向,這一書卷里的文章是值得去閱讀的。之所以這樣說,更是因為,這一書卷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凝聚著劉成對不同文本的深刻體悟、對相關知識的豐厚積累、對學術人生的獨特感覺。在這些智慧之跡里,呈現著難以言傳的民族心理狀態的深沉變化,流動著無可名狀的民族審美意識的深邃隱含。如《我國蒙古族文學繁榮發展的五大景觀》《我國當代蒙古族小說發展態勢》《五彩繽紛的蒙古族詩歌》《蒙古族散文四十年》等,蒙古族文學各個門類創作的前行、進步、變遷,都鮮活地展示出來。從這些文章中,人們能夠感受到蒙古族文學在當代中國文學不可或缺的位置和無可替代的價值。
蒙古族文學研究話題牽涉到文學史中復雜的現象。幾代蒙古族作家在不同時期所創作的一些非同凡響的作品,其久遠的影響與中國的文化走向關系甚深。劉成作為蒙古族文學發展的見證者之一,他的諸多文章,不僅從理性的角度對應著歷史的行進,而且以親歷者的視角回望往事,既表達立場又提供了鮮活的圖景。如《關于民族文學的范疇》《“草原文學”界定及其他》《蒙古族文學是草原文學的主體》《在西部大開發中進一步發展西部蒙古文學》的專論,關于納·賽音朝克圖、瑪拉沁夫、敖徳斯爾、巴·布林貝赫、扎拉嘎胡等幾位蒙古族文學大家的長論,雖算不得驚人之筆,卻能一以貫之地堅持著求真求實的討論態度,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個性的鋒芒,縱橫捭闔而又深入淺出,靈動自如而又言之有物。這表明,劉成作為一個評論家,在面對內蒙古蒙漢各民族作家的創作現實,面臨全球化、市場化浪潮洶涌而來時所具有的真誠的善意和機智的理性。這也展現出他作為一個正直的批評家,在面對自己時代的困惑、質疑,面臨自己民族的發展、上升時所持有的足夠的勇氣和有力的思想。而無論是善意和理性、勇氣和思想,都是一位批評家的良知、品格、修養的具體、生動的體現。
所以,在我看來,這些文章雖然都是單篇,但是,從總體宏論《光輝的蒙古族文學》《蓬勃發展的內蒙古民族文學》《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內蒙古文學》到一一剖析蒙古族老一輩文學家、藝術家的獨特貢獻,又漸漸寫出中青年作家們的出色成就,如《蒙古族詩歌的杰出代表阿爾泰》《談巴達巴小說的特點》等,在整本書卷的結構上體現出一種邏輯上的遞進感和完整性。也正因如此,這本書雖系單篇文章的合集,卻使我們有了一個解讀蒙古族文學、解讀內蒙古文學、解讀中國當代文學的門徑。也就是說,讀這一卷書,不但易于觸及蒙古族文學和當代內蒙古各民族文學的肌理,而且知道在全球各民族文化發生劇烈碰撞的現場,蒙古族文學與內蒙古各民族文學為中國文學做了些什么。
細細讀來,還會發現,劉成的文藝研究、評論,在注重嚴格的理論說服的同時,追求一種不受拘執的自由境界。他抹平了闡述語言與描寫語言之間的界限,進入了一種行云流水的行文狀態。其文章在論述過程中充溢著強烈的感情色彩,飄逸空靈,深沉熾熱,常表現出一種充沛的氣勢,從而使文藝批評也有了一種直逼人心的感染力。在長期缺少光和愛的文藝批評領域里,劉成以他朗朗的、暖暖的文字散發出了光和愛,溫暖了蒙漢各民族的文藝家們,也溫暖了廣大的讀者。記得丹麥文學批評家勃蘭兌斯說過:“批評是人類心靈路程上的指路牌。批評沿路種植了樹籬,點燃了火把。批評披荊斬棘,開辟新路。”愿與好友劉成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