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作品 >> 藝苑 >> 正文
幾次觀看姜寶林先生繪畫展,那展現在眼前的體現深厚傳統筆墨功底而又充盈創新元素的山水,守成法而不拘于成法、洋溢生命氣息的大寫意花卉,特別是以鮮明的形式構成、展現出強烈現代性的白描現代山水,以及那諸多題材系列中寄寓畫家生命情感、呈現獨特筆墨形象的“香榧系列”,無論是鴻篇巨制,還是逸筆小品,無不給人以清新的視覺感受、審美的藝術感染和文化意蘊的品位。
姜寶林先生繪畫散發的強烈藝術魅力,不僅僅在于藝術形式的創新,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洋溢著來自生活的真情實感。這里不能不說到他年輕時期在浙江奉化文化館工作的十年,令他受益匪淺。他與基層百姓的魚水之情,使他多年來與鄉民、與大自然魂縈夢繞,始終沒有脫離“地氣”。他對那些質樸的鄉民以及自然山水、蔬菜瓜果、田園生活的真摯而深切的情感,使他的創作緊貼生活的本源。他沒有躲進文人隱逸的深山,也沒有躲進自成一統的閣樓,去潛心構筑虛無縹緲之境,而是以飽含深情的畫筆,去描繪身邊的美景。他對物寫生,畫遍了浙東秀美的山川河流、自然景物。直到今天,他仍然堅持以生活中所見之物入畫,并從別人不易見到的地方發現獨特之美。他的作品所充盈的藝術魅力,直接來源于他對“生活是藝術之母”的真切感悟。生活感動了他,他也以自己賦予作品的真情實感感染了觀眾。
姜寶林先生作品的藝術魅力,還來源于他創造性的筆墨技法形式語言契合當代人的審美趨向。“用古人之規矩格法,不用古人之丘壑蹊徑”(清·唐岱《繪事發微》),姜寶林努力探索“舊筆墨與新形式的契合”。他的白描現代山水,以圖像的平面化構成和具有強烈震撼力的現代性,展現了中國畫當代轉型的一種探索性實驗。它的形式元素中無疑吸收了西方現代藝術的觀念與表現方式,但主要的發端卻是畫家從中國畫“以線造型”的脈線中萌生而來,并融合他熟稔的傳統民間藝術及生活觀察中的感悟而創造,是姜寶林先生具有獨創性、標志性的藝術符號。這一藝術創造的景象,既是源自中國畫的傳統文脈和吸收多種藝術元素,以筆墨構成的中國畫,但它又體現著西方現代藝術元素的意味,強烈的現代性而更具國際性的語言。
一個優秀藝術家的創作,從本質上講是當代藝術觀念和時代精神的反映。姜寶林的繪畫創作,正是比較真實地體現了我國改革開放時代背景中,深刻的社會變革給文化藝術的發展帶來的重大影響。他敏銳地吸納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清新氣息,與時俱進的當代追求成為他藝術創作的靈魂。他從1980年前后清新、寫實、抒情的江南小景繪畫,到大潑墨與白描并進,再到潑墨潑色與白描融為一體,1985年開始著重積墨加宿墨的探索,“并在立體主義傾向比較抽象的平面構成中得到發揮”,后來又以寫實手法融入各種筆墨技巧,重在表現審美客體的深厚蘊涵。姜寶林的藝術探索并不是為了花樣翻新,他說這是基于:一個時期的探索與追求;來自生活的獨特感受;不可抑制的感情。改革開放的深刻變革,賦予藝術家的獨特感受和創作激情,無疑是一個優秀的藝術家追求獨創性與個性的動力。姜寶林先生在他不同藝術時期所描繪的山水風貌與大寫花卉,都秉承著“既要筆墨,又要現代”的藝術理念,以“舊筆墨與新形式的契合”而執著探索,開創出了具有鮮明時代性和獨特個性的創作境界。他在藝術成長、轉換、成熟的30多年間,始終沒有脫離創新的主線,他的作品無不顯現大氣磅礴、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精神面貌。可以說,姜寶林的藝術創作歷程,正契合著中國改革開放、真正走向世界的全面進程,他的作品體現的當代性、國際性,也是這一社會變革時代進程的精神寫照。姜寶林是以繼承創新的探索不知疲倦一路走來,以自己優秀的作品見證這一藝術轉折時期的代表性藝術家,也是以自己創新的繪畫語言豐富中國畫當代發展的代表性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