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孟廣祿:"國色天香"戲曲演繹賦予流行歌曲新生命力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4月14日11:2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這個節目的創新表現在它是傳統戲曲藝術和現代電視傳播技術的結合;專家和愛好者的結合;流行音樂和傳統戲曲音調的結合。”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宋寶珍說。

      “傳統戲曲已經誕生了幾百年,實質上面臨著一種尷尬,越來越多的青年觀眾離傳統戲曲漸行漸遠,而這個節目給傳統戲曲注入流行歌曲元素的活力,為戲曲培養了年輕一批觀眾,為推廣戲曲文化作出了成功的嘗試。”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主任、教授、博士后冉常建說。

      他們贊揚的這檔節目,是天津衛視從2014年春節期間開始推出的中國首檔現代戲曲真人秀《國色天香》。目前中國電視熒屏的高收視節目多為國外版權模式,而《國色天香》為中國原創節目類型開了一個好頭。

      據天津衛視頻道副總監 、《國色天香》總制片人孫鐵麟介紹,這是一檔將傳統戲曲用現代化方式演繹、將流行歌曲以戲曲形式演唱的原創節目。最初,主創團隊對于這種形式能否被觀眾接受以及選手的水平都有些擔心。包括李玉剛在內的很多嘉賓,開始時也很難想象這檔節目會以怎樣的形式來呈現。但從目前的收視表現上看,觀眾是認可的。從網上的論壇、微博反饋和評論,可以看出90%的觀眾對于這種形式是接受的。戲曲名家孟廣祿說過,通過《國色天香》戲曲化的演繹,賦予了流行歌曲新的生命力和時代感。現在很多年輕人不一定喜歡戲曲,但他們喜歡明星來演唱戲曲,從而接觸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國色天香》呈現的每一首歌實際上是一個流水線的關系,從定歌單、戲曲編曲、流行編曲、名家代唱、唱腔指導、身段指導到最后的舞臺包裝經歷了7道重要工序”。孫鐵麟說,僅戲曲的改編老師就有幾十位,“因為節目中涉及到京劇、越劇、評劇、豫劇、黃梅戲和二人轉這六大曲種,每一個曲種的改編都由一位資深的戲曲編曲老師帶領一個十幾人的專業改編團隊工作。”

      在《國色天香》中有著出色發揮的新生代創作歌手霍尊表示,通過《國色天香》,自己已經為戲癡狂,“以前我沒想到自己會跟戲曲沾邊,《卷珠簾》雖然也融入了一些中國風元素,但并沒有真正與戲曲結緣。當節目組邀請我的時候,我也擔心自己能否表現好,而在參加節目以后,我對戲曲已經達到了一種癡迷的狀態。男旦的演繹讓我很享受,現在就連洗澡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哼起戲來。《國色天香》讓我有一種新生的感覺。”

      邀請霍尊、張遠等明星來唱戲,孫鐵麟坦言是看中了他們的影響力,“戲曲都講究看角兒,明星有號召力,本身就是角兒了,粉絲們會關注他們的每一個扮相、每一次互動,繼而發現戲曲的魅力。”豫劇名家小香玉作為《國色天香》的評委嘉賓,對《國色天香》有著特殊的情感:“《國色天香》是用流行元素與絢麗舞美為戲曲搭臺。我做過很多戲曲類節目,這種形式是最成功的探索。我看到了霍尊、丫蛋、黃征等一批年輕人對戲曲表現出來的熱情,十分欣慰。這檔節目就像是一個我看著長大的孩子,我希望能夠一直看它成長、變成熟,一直做下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