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班禪》(編劇孫德民、導演曹其敬、作曲徐占海、舞美羅江濤、燈光邢辛,主演邱瑞德、劉鳳嶺等)是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近期獻演的原創新劇 目,它由承德金龍集團投資,是一出難得的高品位、高水平的好戲。經第一階段公演,證明市場前景很好。《六世班禪》是一出“大型歷史劇”。現在敢寫、愿寫真 正歷史劇的人不多,而假借歷史之名的胡編、臆造、戲說之作,倒有泛濫之勢。歷史劇是要尊重歷史事實和歷史精神的,這對創作者來說,既是嚴格的約束,又是極 高的標準。惟其如此,能在這個領域捧出精品力作者,才能獲得觀眾的膺服與贊賞。各類題材中又尤以宗教及宗教人士最為難寫,其中緣由不言自明。《六世班禪》 是寫1779年7月,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從扎什倫布寺啟程,率僧眾3000,歷經危難險阻,為時年余,行程20000多里,到達熱河避暑山莊,恭祝乾隆皇 帝70大壽。200多年前能完成如此驚世之舉者,必是偉人無疑。說是祝壽,又不僅僅是祝壽,否則不會生發出一系列歷史性事件。該劇的指導思想乃是十世班禪 額爾德尼20年前對作者所說的箴言:“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戲中如果僅僅寫人物如何排險克難,矢志不渝,很容易陷入平庸的寫事件、寫過程的創作窠臼。即 使寫人,這是一位政教領袖,大德佛爺,佛旨天命是其思想的核心,如果所思所想,其情其狀,寫得如同常人一般,就不能認為人物創造成功了。《六世班禪》的創 作(包括導、演、美)的不同凡響,就在于既重史實,又高度提煉;既是寫實,卻意在筆先;多線交疊,重在寫人;寫人又重在表現其精神、情感世界的特質。
劇中,六世班禪從踏出車行第一步始,就阻力重重,有的出于好心,有的懷著惡意。最為嚴重的是民族分裂分子,以及東印度公司所代表的外國勢力的陰 謀破壞。接著傳來已背叛朝廷的草原上的烏里雅蘇人要阻其東行的消息。嚴重的事件終于發生,內外勢力相勾結,燒毀仁寧寺,涂炭佛門生靈,并且嫁禍于朝廷駐防 于西藏的士兵和官員。這些都有史實為據,這也是該劇對班禪此次東行朝圣的歷史、政治語境的勾畫,但表述簡潔而有力,內在能量使戲劇沖突在情勢上頓時激化。 班禪活佛沉穩思考,秉承其“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堅定意志,即時決斷,一面加急通報皇上,一面請出準備送給皇上作為賀禮的金佛。他要“順從天意,求佛賜 福”。此時此刻,當是天人合一,佛性人性相融,任何陰謀詭計都不能改變他的信仰和意志。
一路行到黃河邊,該劇放開了精神的境界,表現了班禪從高原來到廣闊平原和一望無垠的黃河之濱,感到皇天厚土的廣袤, 這滔滔大河與衛藏雪山化融的水本是一脈相承,融載著衛藏僧俗肝膽相照的悠悠虔誠之心。他唱出了“五千年的文明,有雪域的燦爛;五千年的浩瀚,有雪域的積 淀”,這是他對大中華的認同與豪邁之情的表達。一個意味深長、扣人心弦的細節出現于此時,班禪把從雅魯藏布江帶來的水,高高舉起,傾注在奔騰的黃河激流之 中,禮贊著說:“幾千年前是一條河,幾千年后還是一條河!”這頗有禪意的詩句,表達了自然天成、永恒不変的堅定信仰。
第四場,戲進入高潮。這高潮不是情節性的,而是更加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層面,突出表現六世班禪大師的信仰和精神的核心:為民祈福,普度眾生。救人 于苦難之中,把眾生看得高于、重于一切,是這位大德高僧價值觀的體現。力克險惡,甚至付出血的代價,終于化解了烏里雅蘇人武力阻行的危難;朝廷迎接工作已 經就緒,渡河樓船等準備停當,單等班禪登船渡河,徑往熱河。但正在此時烏里雅蘇人聚居的草原天花肆虐,生靈涂炭。班禪拒絕了立即渡河的要求,他內心如焚, 安排隨行僧眾到乾隆皇帝安排的地區去種牛痘,完全不顧自身安危,深入疫區為絕望中的災民祈禱消災,摸頂賜福。連續3天,臂脹指腫,最后,不得不把手吊掛著 繼續為災民摸頂。僧眾力勸其保重健康,早日實現東行朝圣祝壽的心愿。班禪道出了他的最高信仰:法輪常轉,為的是普度眾生。沒有眾生,佛門皆空,眾生是佛的 根本……他堅持繼續在疫區摸頂賜福,普救眾生。由于導演精粹的藝術處理,戲劇場面如詩如畫,凸顯超凡脫俗、出神入化的空靈意境,這是人物獨特心靈的詩化體 現。
該劇出色的導演處理引人關注。這出寫宗教人物題材而深含重大歷史、政治、文化內涵的歷史劇,如果只在表層情節上,把戲做得很平實,難以視為成功 之作。曹其敬深解劇作的題中之義,強調對高尚精神和堅定信仰不屈不撓的追求,就會樂于奉獻,敢于犧牲;就會擁有無堅不摧的力量,抵達理想的彼岸。她以高超 的綜合手段,藝術化地表現了一個大德佛爺不同凡俗的信仰、道德、心理和情感。由于高度詩化,使全劇的主題思想升華到哲學層面而超越時空,達到以古觀今,以 佛心見人心的效果。導演還難得地運用了現代光影手段,但務求成為有機的舞臺藝術語匯。輝煌壯麗的場面要審美,更要傳情達意,構筑意境。
《六世班禪》的表演也值得稱道,演出陣容齊整,特別是邱瑞德演的班禪和劉鳳嶺演的乾隆,不僅唱做俱佳,而且內在視象具體,人物感覺真摯,因此整體形象感可敬可信,頗見光彩。
這是一出題材獨特,意義深遠,創演難度很大的戲曲作品,而今獲得如此成就,是近幾年戲曲創作中可貴的碩果之一。特別要提到的是:這是劇團改制后,由劇團與企業聯合制作的劇目,能有如此高品位、高水平的成果,尤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