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習近平:《憶大山》《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 正文

    徐忠志:小人物的悲歡 大時代的光影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4月11日11:41 來源:中華讀書報

      一個作家的美學抱負和文學理想,不一定必須通過體量龐大的作品才能得到證明,他的藝術追求和才華稟賦,在短篇小說里有時候反而能得到更集中的體現。賈大山的小說創作就是例證。近日讀《賈大山小說精選集》,我看到了致力于短篇小說創作的賈大山,以質樸、真誠、睿智,營造出來的充滿善意、浸透大美的文學世界。他的小說里滿是市井百態,那種對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和司空見慣的小事件的敏銳發現、機巧琢磨、精心剪裁、細膩刻畫,以及對“見怪不怪”的喜中之憂、“是中不是”的冷峻思考和自然表達,顯示了一位經受歷練的“生活專家”的洞見。他的“古城人物系列”、“夢莊記事系列”,把目光投向底層民眾靈魂的深處,淋漓地呈現了“樂觀的辛酸,優美的丑陋,詭譎的幽默,冥頑不化的思路和困苦的溫馨”。他的小說多以小中見大的方式,折射出時代大潮的光影,記錄下歷史進步的足音,體現了作家的人生理想和人性關懷。

      我們常說寫短篇小說好比在針尖上舞蹈,要有在細部做文章、精雕細刻的精神,對語言魅力、純粹藝術的執著追求,淡泊名利、知難而進的毅力。縱觀賈大山的小說創作,可以說他一直在朝著這樣的方向努力。這部精選集中的作品,人物鮮活,思想透辟,堪稱佳作。說其好,主要因為小說的語言恰當,敘述恰當,謀篇布局也恰當。賈大山用洗練、含蓄、生動的語言,寫自己熟悉的底層民眾的生活,鄉鎮干部、街井市民、農村姑娘、知識分子皆在其中,人格美、心靈美、人性美彰顯無遺。他善于勾勒人物和故事情節,對白描的運用十分嫻熟。描寫簡潔、準確、深沉、有力,線條清晰,構圖舒爽,有木刻藝術的遒勁之感,又不乏情感的濃烈色彩。所有這些,都是源于賈大山對生活的深刻認知。他悉心觀察、體驗、研究、分析生活,把筆下人物的生活變成了“我”的生活,可以如數家珍地將生活中的人情和世物現于筆端,讓讀者既能看清生活的肌理,又能感受到生活的溫度。賈大山是有“下筆生花”的本事的:有時從一個細節即可捕捉人物的內心,窺見其靈魂;有時從一句話或一段描寫里即可顯出一個人物的性格和當時社會的生活面貌,達到了“于細微處見精神”的境界。他筆下的賣花姑娘、傅老師、孔爺、錢掌柜、秦八爺、老底、黃紹先、老拙等眾多人物,或樸實或率真或幽默或狡黠,個個都散發著正定這方熱土的精神氣息,人人都帶著燕趙大地的文化印記。

      他的小說結構嚴謹又沒有呆滯和突兀之感,篇幅精短卻可見變化起伏,且這變化又合乎情理。似乎是脫口而出的一個故事,沒經過什么組織和安排,只是自然地流淌出來,了無人為的痕跡。讀者覺得這些故事就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真人真事,如同親自看到一樣,或者說,即便親眼所見,也不如讀這些小說來得真切。這就足以顯示賈大山對故事進行加工處理的高超技藝。他濃縮了故事的情節,削除了繁枝蕪葉,直指問題的核心。他寫的是現實事物,而故事的靈魂,卻遠遠超然高舉于物象之外。他的小說豪邁時慷慨悲歌,清新時秀逸靈透,而其中不變的是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回味悠長的生活哲思,讀來爽朗、有味、親切、感人。

      賈大山的小說直面現實,沒有生硬的說教和功利的討巧,沒有廉價的贊美和聳人的批判,也沒有絕望的哀傷和淋漓的宣泄,有的是為人民的堅定立場,與讀者心貼心的寫作態度。雖說他的作品端直、規范,篇篇寫“正劇”,但卻內蘊豐富、精彩紛呈。在小說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賈大山堅定的信仰,不滅的希望,溫暖的善意。他常常把滿腔熱情蘊藏在心靈深處,在敘事中有節制地表達出來,在看似“不痛不癢”的抒寫中飽含著對人生的大關懷、對生命的大悲憫。更可貴的是,作家在鞭撻世間陋習、呈現靈魂塵垢時,不是暴曬式的,而是啟發式的提醒人們遠離丑惡,親近至美。盡管他吝嗇地運用自己的筆墨,但卻不忘在小說中留下光明的線索,讓讀者分享他“發現美”的幸福。

      今天重讀賈大山的小說,為什么還是能夠給我們精神滋養和藝術啟發?我想,是因為在賈大山的創作實踐里,有當下文學不可丟掉的東西。比如,一個寫作者要做“生活的專家”, 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這樣的生活才能成為創作的真正源泉;要做“人民的知音”,自覺向人民學習,在人民的創造中發現題材,學習語言,把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真善美的愿望作為文學創作的永恒主題,努力寫出觸動靈魂、能夠“養心”的作品;甘心做“名利的疏遠者”,不為塵俗利害炎涼所動,“小徑容我靜,大地任人忙”,把精力、智慧實實在在用在寫作上。

      賈大山小說的價值也許遠不止這些,那就期待讀者在閱讀中發現吧。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