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品味《奧涅金》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4月02日10:01 來源:光明日報 何葉青
    歌劇《奧涅金》劇照歌劇《奧涅金》劇照

      喜歡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以下簡稱《奧涅金》),且不說普希金的詩詞、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單是作品中留存漫漫長夜痛苦的痕跡,而又始終洋溢著明媚的陽光和清新,便如冬日里的一杯暖茶,沁人心脾。近日,由國家大劇院與馬林斯基劇院聯合制作的歌劇《奧涅金》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在“指揮沙皇”捷杰耶夫執棒下原汁原味的演繹,讓人一品久違的俄式抒情和經典魅力。

      在俄國文學史上,《奧涅金》有著里程碑式的地位:她既是此前俄國詩歌文學的總結和頂峰,又是爾后俄國現實主義散文文學的發軔。作為現代俄國文學創始人普希金“最心愛的孩子”,她傾注了作者八年的心血,既有詩的含蓄,又有歌的韻律和畫的色彩。

      這部詩體小說主要講述了奧涅金與塔吉亞娜的感情糾葛:19世紀,貴族青年奧涅金來到鄉間散心,和青年詩人連斯基及其未婚妻奧爾迦成為好友。奧爾迦的姐姐塔吉亞娜熱烈地愛上了奧涅金,勇敢地寫信表白,卻冷遭拒絕。因為誤會,奧涅金在決斗中殺死了連斯基,遠走他鄉。數年后在舞會上,奧涅金與已是公爵夫人的塔吉亞娜重逢,才知真情誰屬,然而一切已物是人非……

      一個人物形象反映了一個時代,這正是普希金的天才所在。關于奧涅金和連斯基,普希金時代的人們都感到似曾相識,然而,沒有人比他們更像普希金本人。普希金首先是位詩人,熱愛理想,向往自由,有著連斯基式的激情和單純,也如他一樣在決斗中喪命;同時,在普希金身上,又隱約讓人看到奧涅金“急于生活,又忙于感受”的氣質以及懷疑主義者的側影。普希金就這樣表現著自己,表現著那個時代,一面是火焰,一面是冰雪;一面是詩,一面是散文,融匯交織成“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并深刻影響著后世,這其中便包括幾十年后的俄羅斯音樂巨匠——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一直想選擇富于人情味、接觸到內心世界的題材作為歌劇腳本,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玩偶。然而,在那個時代,歌劇深受“大歌劇”的影響,追求豪華的場面,舞臺是演員們炫耀歌唱技巧的場所,柴可夫斯基的這種想法在當時難免有些冒險。1876年,時年36歲的柴可夫斯基在巴黎聆聽了比才的歌劇《卡門》后,深有感觸,認為現實主義的抒情歌劇特點之一就是能夠反映當代人的思想感情。于是,他大膽選擇了心儀的《奧涅金》。

      柴可夫斯基成功了。在他悠揚的音樂里,普希金的詩詞得到徹底舒展。它不追求戲劇性的舞臺效果,注重刻畫不同人物的個性和抒發他們的內心情感,當作純粹的抒情劇來演,因此柴可夫斯基本人把這部歌劇稱之為“抒情的場面”(或“歌劇場景集”)。在一種全新的詠嘆調中,音樂成為主人公內心世界的再現,不受約束、自由發展、娓娓道來。

      雖然歌劇以奧涅金命名,但柴可夫斯基本人最著迷的卻是女主人公塔吉亞娜,她的愛情也是全劇的核心。作曲家用充滿激情而又浪漫憂郁的音樂來表現少女時代的純真、熱烈,以及成熟后對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忠貞嚴肅的生活態度——這一切使塔吉亞娜成為俄羅斯文學藝術中最富有詩意魅力的女性形象之一。

      塔吉亞娜給奧涅金寫信時的一段長達17分鐘的“情書場景”是體現歌劇內涵的關鍵主題,這也是歌劇史上最長的詠嘆調之一,該曲旋律優美,流暢奔放,聲樂和器樂有機結合,將一個女人一生中只能寫一次情書時的微妙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與此同時,連斯基在決斗前演唱的詠嘆調《青春的黃金歲月,你們到哪兒去了》,更是成為男高音作品中的經典,憂郁深情的演唱和樸實感性的氣質讓人屏氣凝神,催人淚下,斷人心腸。“我那春天的黃金般的歲月,你們往哪里,往哪里飛馳?未來給我準備下了什么?我的目光枉然地搜尋著,它還隱藏在濃重的黑暗里……”

      的確,容顏老,歲月流,青春稍縱即逝,時間無從尋覓。然而,經典永遠是經典,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經典重現,悄然綻放,散發幽香,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然,彌足珍貴,正如普希金所言:“她將永遠美麗,不怕歲月流逝。”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