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簡評話劇《星火燎原》(李向陽)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3月31日09:33 來源:中國作家網 李向陽

      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創演的大型革命歷史題材話劇《星火燎原》,共分為序幕、三月烽火、雄踞羅霄、八月喋血、閩西養病和尾聲6個篇章,猶如一部濃縮了井岡山斗爭的壯麗詩史。通觀該劇,仿佛穿越時空重回那激情燃燒的年代,凝眸回望中國革命道路的光輝起點,依稀看到蒼茫深處那一簇圣火躍動的思想光芒,正燭照著我們今天所走的道路。

      為真實而藝術地反映這段耳熟能詳的史實,細膩而準確地表現重要歷史人物的心路歷程,生動而深刻地揭示那段烽火歲月蘊涵的時代價值,編劇刻意用豐厚的紅色資源和先進的藝術理念來建構戲劇宏闊的思想容量,以井岡山精神蘊涵的豐富內涵及時代價值反哺戲劇本體,使得該劇貫穿探尋中國革命道路這一思想主線,突出聽黨指揮這一核心靈魂,映射黨的群眾路線這一優良作風,既以劇寫史,記錄傳承井岡山斗爭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又以史為鏡,觀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來龍去脈。

      始終聚焦“探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恢弘主題。該劇藝術地再現了毛澤東同志在秋收起義遭受重挫后,審時度勢率領工農革命軍進軍井岡山,與朱德領導的南昌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共同領導井岡山軍民在白色政權包圍中,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探索開辟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式革命道路,從此將中國革命帶上了通往勝利的大道。道路決定命運。俄國十月革命,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斯列寧主義,但沿著城市包圍農村的道路,我們得到的卻是慘痛的教訓。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的起點上,回溯這條道路艱苦卓絕的鑄就過程,我們深切感受到,是井岡山革命斗爭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康莊大道;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時期,始終保持堅定信仰和不懈追求,引領中國革命走出困境走向勝利。該劇以軍旅藝術的名義,向井岡山烈士紀念堂里供放著的15000多英靈和3萬多無名烈士致敬!他們是奠定中國道路的堅強柱石。

      深度開掘“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精神內涵。該劇間接反映了黃洋界保衛戰這場載入史冊的戰斗,講述了在紅軍主力馳援湘南之時,留守的袁團長率領薄弱兵力,成功粉碎敵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的第二次“圍剿”,保留住革命的星星之火。我們黨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得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結論,在秋收起義遭受重挫后,提出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創舉,從此,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如一粒火種照亮了革命的征程。旗幟指引方向,信念凝聚力量。正是因為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根本原則,使井岡山工農革命軍擁有了在困苦環境中戰勝險難的頑強意志,在馳騁戰場時一往無前的英勇膽識,在生死考驗前視死如歸的無畏氣概。新的歷史時期,西方敵對勢力借“民主政治”之名極力鼓吹“軍隊非黨化”、“軍隊國家化”,千方百計拉攏腐蝕軍隊人員,妄圖改變我軍性質。該劇警示我們,只有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才能保證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才能保證軍隊建設的正確方向,才能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緊緊圍繞“黨的群眾路線”這一紅色主線。該劇濃墨重彩地渲染了毛澤東在閩西治病期間為房東大娘昏暗的房屋開天窗這樣一個為民務實之舉,通過舞臺藝術呈現手法把偉人這一平凡之舉幻化為劇中最美的詩意,當炫目的陽光直刺黑暗的舞臺空間,讓人在感受強烈藝術震撼的同時,不由得為黨的領導人堅持走群眾路線、竭誠為人民服務的務實作風和崇高風范擊節贊嘆。通過設置毛澤東同志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等情節,借助“紅軍中官兵夫吃穿一樣,白軍里將校尉飲食不同”這幅對聯等舞美道具的烘托,展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的優良作風,說明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廣大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從而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壯大。旨在啟示我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結合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的變化,使群眾路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毋庸置疑,這部劇作在歷史深度、文化廣度和人性高度上還需要進一步拓展,但就現有主題與藝術呈現來看,其深沉的歷史氣質和鮮明的時代導向,已經折射出對歷史的反思、對時代的認知,必將在革命歷史題材話劇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