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天風在吹》劇照
一部《來自星星的你》讓沉寂多年的“韓流”卷土重來,以至于“看韓劇、評韓劇”成為當下熱議的文化現象之一?v觀韓劇在我國的發展,從1993 年引進的《愛情是什么》 《嫉妒》到隨后紅遍亞洲的《冬季戀歌》 《藍色生死戀》《城市獵人》以及《愛在哈佛》 《宮》等劇,無一不是以“高大上”的夢幻劇情和超人氣的明星組合成為獨特的風景。然而,韓劇的發展也非一帆風順,2003年《大長今》熱播后,韓劇幾乎全 軍覆沒,甚至后來KBS巨資打造的《IRIS》也難逃海外發行受阻的厄運。筆者在韓國訪學期間,有幸與《大長今》的制作方MBC電視臺前電視劇著作權部長 樸在福交流,他不得不正視“韓流”已成“寒流” ,韓劇海外出口份額的大規模縮減讓韓劇跌入谷底。
然而,十年一彈指,韓劇裹挾著凌厲的勢頭侵入亞洲影視核心,再一次引發了“韓劇熱” 。韓劇由“寒”到“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十分復雜的。韓國在1998年開始就將“文化立國”作為基本國策,一直致力于將韓劇推向海外,政府從資金設備、 人才培養以及獎勵、海外政策等諸方面都給予了大力幫助,使得影視產業的發展被提升到戰略性高度。即使在韓劇發展的低谷期,文化產業振興院這樣的機構也會每 年推出相關的扶持計劃,幫助韓劇振興。故此,新韓劇的絕地反擊與政府長期戰略性的扶持是密不可分的。同時,此次《來自星星的你》能在熱播劇中脫穎而出,與 積極有效的營銷策略也息息相關。
但不可否認,韓劇的再度崛起還在于其自身卓越的創新能力,創新對于影視產業而言,不是選擇性命題,而是生存和發展的必須。必須承認,新韓劇打破了以往既定而成的“癌癥、車禍、死不了”的敘事模式,演繹了華麗轉身的神話。
其實,早在《來自星星的你》之前,韓劇已經表現出復蘇的端倪。從2011年“國民劇” 《面包王金卓求》到2012年宋慧喬主演的《那年冬天風在吹》再到2013年的《主君的太陽》 《繼承者們》 ,韓劇無論從題材,還是從敘事策略上都一直在尋求創新的契機。直到今年熱播的《來自星星的你》 ,“外星人+穿越+懸疑+愛情”的多元組合模式徹底征服了年輕受眾。該劇的懸念設置絲絲入扣,既有都敏俊與千頌伊情感的懸念,又有都敏俊身世之謎的懸念, 還有豪門恩怨中的人命懸案,并且,這些懸念有機地與劇情結合在一起,嫻熟地切換不同時空的劇情。導演張太侑認為:“這來自于編劇樸智恩的創意,因為故事必 須對都敏俊的過去和超能力有所交代,但是放在劇中又太過累贅,樸編劇就對這幾分鐘的尾聲進行了靈活利用,從而形成了一種極具新意的形式美感。 ”
可見,“創新”是韓劇得以突圍的關鍵,創新讓韓劇獲得了新生,拓展了韓國偶像劇的新形式與新內容。 《來自星星的你》在愛情之外植入豪門恩怨與復仇的懸疑戲碼,雙線并重地將善良與正義、丑惡與兇險緊緊地糾葛在一起,成全了韓劇的新敘事策略。這種“雙生 花”的情節設置有利于更為深入地表現人性的較量,正義最終戰勝邪惡,激發了主體價值觀的正能量。
《大長今》劇照
另外,新派韓劇在創作上還極大限度地滿足年輕人的口味。首先,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突破以往的窠臼,強調個性化。全智賢出演的千頌伊,性格單純, 心地善良,但外表孤傲甚至神經質。全智賢作為女神級的演員,集容貌與演技于一體,她輕松地在女神與“女神經病”之間切換,被網友熱評“大腦打了除皺針” 。而男主都敏俊教授一夜間化身“完美男人” ,他不僅是“高富帥” ,而且熟讀經史、守身如玉,甚至可以預知未來,把握當下,對愛人有求必應、死心塌地,擊中了眾多亞洲女性觀眾的心。韓劇對人物的塑造遵循情感化敘事策略, 注重對人性的深入挖掘,捍衛人性真、善、美,同時,又以極致化的藝術處理方式塑造與眾不同的人物,博得觀眾的青睞。
其次,為了滿足年輕受眾的喜好,韓國偶像劇在場景設置以及服飾上也是頗下功夫。無論是女藝人千頌伊的豪宅,還是都敏俊充滿書香氣息的居室,都追求唯美,滿足了年輕人對現代美好生活的渴求,而男女主角的服飾用品也成為“韓流”的另一種形式的衍生品。
再有, 《來自星星的你》的創新還體現在拍攝技法上,如同導演所言:“事實上,與其談論這部劇的科學性和現實性,我倒覺得這種奇幻的感覺更像《哈利·波特》 ,是抱著給大家展現出一種童話質感的意圖去制作的。 ”片中隨處可見高速攝影、 CG特效、 CF技法、模型(Matrix)攝影技法等,無論是車禍現場還是飛碟出場抑或滿屋子飛的書,都拍得驚心動魄。
相比之下,國產劇的創新還亟須找到與年輕受眾的切入點,這就意味著無論是人物塑造、場景設置以及拍攝方法等都要不斷地創新,實現現代性與時尚性并重的敘事。這一點,國產劇的創新還遠遠不夠。
《冬季戀歌》劇照
電視劇創新的核心是人物與故事。為了保證電視劇質量,韓國的電視劇創作大都實行編劇中心制,電視劇劇本作家在生產流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他們會 根據觀眾的不同反饋意見及時修改劇本以及人物命運的走向,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一般電視劇作家對劇作的創新則集中在題材、敘事上,追求極致的創造力是劇作 得以成功的基礎。
反觀我國電視劇創作,相當一部分電視劇為了博得高收視率也力圖“創新” ,但不幸的是,有些制作機構將“虐心”當成資本,極力表現雞飛狗跳、雞鳴狗吠的生活窘境,將人性撕裂。甚至,一些劇以無底線、無節操的娛樂誤導受眾,讓受眾在愚笑中忘記思考。
韓劇的創新不僅僅表現在劇作上,在文化戰略、體制管理、產業規范、制播機制、編播策略等一系列領域韓劇的創新精神都是可見的。韓國電視劇產業實 行完全工業化的操作,“邊拍邊播”的制作機制與“制播合一”的生產體制有效地整合了優勢資源。韓國三大臺KBS、 MBC、 SBS形成三足鼎立的競爭局面,其所生產和播出的電視劇也是各具風格。KBS作為國家頻道,其比較注重正劇和大劇的播出;MBC則一直是韓國古裝劇之王, 生產了《大長今》 《善德女王》等。欢笃鹬鉙BS則主打青春偶像劇,諸如《我的女友是九尾狐》 《電視劇之王》 《對我說謊試試》 《繼承者們》 《來自星星的你》等。三大臺競爭的格局導致他們在電視劇制作上的精益求精。同時,殘酷的收視率也逼迫三大臺與電視劇獨立制作機構不遺余力地進行創新。
相對于韓劇“制播一體”的播出體制,制播分離的生產體制有時會造成資源的重復利用與浪費。國產劇大量選題撞車、主題同質化,一些制作機構為了利 益將所謂的“創新”主動轉向對狗血橋段和低俗情感的表達,嚴重地破壞了電視劇產業的良性發展。同時,國產劇長期的海外出口逆差,讓我們迫不及待地想探求 “走出去”的策略,振興國產劇創作。我認為,國產劇的振興不僅依賴于劇作本身的創新,更有賴于影視產業的內部創新。改革現有的制播機制,改革題材的管理規 劃,改革現有的收視率評價標準,都將影響中國電視劇未來的發展命運。
(趙暉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