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電視劇《青果巷》創作感悟(陳瑋)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3月26日10:00 來源:中國作家網 陳 瑋

      回首當初,當我們決定要做《青果巷》這樣一部電視劇的時候,一時間在走文藝路線和“接地氣”之間搖擺,最后,我們達成共識,要努力把《青果巷》做成一部有痛感、質感、使命感的電視劇。所謂痛感,就是要帶些憂患意識,表達出社會進步過程中必然出現的隱痛。質感則大約是三個方面,第一是要做有人性的表達,只有這樣才有生命力;第二要抓住時代脈搏,瞄準這個時代有價值的問題;第三要有質量,要在劇作上精耕細作。

      在創作過程中,深刻體會之一,就是對于“接地氣”的理解。在我們看來,觀念進步,作品才能有價值。我們不想把一部現實題材的作品做小。“接地氣”在積極有益地推動電視劇平民化創作之后,在產生了許多真誠同情和關注老百姓生存狀態、苦樂得失的好作品之后,有走向極端與褊狹的傾向,甚至成為導致現實題材在視野格局上“做小”、“做窄”的新陳詞濫調。我們看到,其實現實題材的數量是占有絕對優勢的,但相當比例的作品只關注家長里短、鍋碗瓢盆、男歡女愛這樣一些日常生活的敘事。這樣不是不好,但還是有所欠缺,欠缺的或許就是一些有價值的格局、情懷、詩意以及思辨。魯迅說過的那句“只咀嚼身邊的小悲歡,忘了周圍的大世界”,或許可以用以描述當前創作的局部現象。基于這樣一種認知,《青果巷》的創作,從最初選材、確定故事核、定位主題思想,都試圖站起來接地氣。

      在劇中,我們是有自己的主觀刻意的,比如第一集開章明義,借男女主人公的嘴,表白這個劇的調性。開始那場戲中,一個充滿銅臭味的商人偏偏有午休時聽人讀學術著作的愛好,并且他要以個人化的歪解凌駕于書本原意之上,并宣稱書的本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么體會。這個情節設計得很刻意,多少想要形成一個隱喻——商人與文化的關系。同時借那本書的名字《污名》,來隱喻《青果巷》也是一個承受污名的故事。污名在這個劇中,就是被污染的名聲。污名是女主人公青果最大的障礙,青果是一個替母還債的姑娘,有所不同的是,她還的是母親當年欠下的一筆情債,這情債耽誤了一個人的一生——唐思勉因青果母親終身孤獨。青果把母親的歉疚和懺悔攬在自己身上,試圖通過照顧老人唐思勉而有所補償,不料這件事情卻遭遇誤解,被認為是一個小保姆對雇主的圖謀,是青春和財富之間的不道德交易。劇中這個線索可以說是對現實生活某種現象的隱喻——總是從利益的角度去揣度一切,相信無利不起早,不相信善意有時候就是善意,沒有更多的動機和埋伏。實際上,“不再相信”是我們當下社會心理的一種病態,我們想對此有所關照。

      污名之困,實際上也發生在何政軍扮演的海歸畫家王庚身上:一方面王庚要與一個有污名的女孩子走到一起,自己就要擔負污名;更重要的是,王庚在保護歷史文化遺存這件事情上,也遭受了污名,人們不相信他的動機就是出于對傳統歷史文化遺產的鐘愛,就像在第一集中,記者問他最大的困擾是什么,他說一個是面對歷史文化遺存衰敗的那種無力感,而最大的委屈則是“有時候人們并不相信你的動機就那么簡單,不相信你是為愛而不顧一切,總以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才是這個世道的最大真實”。基于對這種社會心態的痛感,我們謹以此片獻給那些心中還有童話的成人,而這些人,往往被人視為“不著調”,因為他們與眾不同,不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激流勇進。

      我們試圖從兩個方面打造該劇的看點:

      第一,希望這個劇因為成為社會生活的投射而吸引觀眾。

      除了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的重點話題,我們還試圖從光怪陸離的社會生活中,找出值得關注并富有敘事增長點的社會話題,比如公益基金會的宗旨與原則、老人的孤獨、保姆和雇主關系引發的猜忌和糾紛……我們認為這些話題背后有著豐富的時代信息和人文內涵。

      第二,努力寫出人的局限和抗爭。

      我們試圖讓故事中所有人都經歷一個抗爭的過程。抗爭的過程之所以會有魅力,是因為抗爭本身總是充滿了故事性和戲劇性。所謂抗爭,其實也是奮斗,這是一個生存哲學的話題,無論是不屈服于命運的捉弄,還是與疾病痛苦災難搏斗,以及走出自身的局限,都是抗爭。

      藝術與人生之間有一種默契,藝術永遠正視生命活動中的一切需要、欲望、情感、尊卑,是對人的全部思考,我們因為驚嘆個體生命的戲劇性而呈現它,更希望通過呈現人物的局限,讓人走出局限。

      劇中,無論是青果巷的保護、亂針繡博物館的開辦,還是對幸福的追求,都被描繪為一個抗爭的過程。與外部抗爭相比,我們更看重人對自身的抗爭,這一點建立在我們對人物局限性的預設上。故事中,附著在文迪身上的功利主義實際上是自釀了一杯毒酒,她意志上的強權和掌控欲最終是傷人傷己;上一輩3位老人中,楊紫云的局限是她性格中的執拗不寬容,唐思勉的局限是感情上的搖擺,青果母親的局限是感情上的自私和怯懦,這些人性中的局限或弱點,是對他們幸福的戕害;男女主人公也是有局限的,青果在感情上多少有些防衛過度,王庚受困于前妻和母親,顯現了善良的同時,也表現出軟弱和不明智……在劇中,楊紫云從狹隘走向寬容,是自己與自己抗爭的結果;青果最終與王庚走到一起,也是對自己心結的克服;王庚要走向青果,首先要走出自己的歷史和困境,這也是一種自我抗爭;莊少言要真正成功,必須走出自己對成功的狹隘理解;青果母親把自己當作女兒的反面教材,她的懺悔與反思,也是一種走出自己的努力。

      《青果巷》中的“小勝靠智、大勝靠德”,這其實涉及的是一個道德立場和藝術取向的問題。審美和道德在一個作品中應該是天然結合在一起的,只有兩者默契了,才有利于藝術形象的創造,兩者的悖離會使整個作品遭到破壞。

      在《青果巷》中,王庚和青果無論是在社會生活層面,還是在感情生活層面,都表現出了道德的美感,他們聰明進取,但根本上還是以德取勝;他們注重自我,更懂得悲天憫人;他們追求自己的幸福,更懂得呵護別人的幸福。

      審美道德的思考同樣可以在反面人物形象中得到充分表達。劇中的主要負面人物是男主人公王庚的前妻,一個有智無德的強勢女人文迪。我們用心塑造這個形象,將其負面能量推向極端,是為了表達該劇面對罪惡和黑暗的勇氣。在這一原則下,我們在讓文迪這個形象向瘋狂的一極運動時,也讓道德反思潛行其中。

      可以說,青果巷的故事集中了我們對當下生活的體驗和想象,是對生活進行的一次反思和價值評判,同時也試圖在復雜而迷茫的人生面前洞察生命的本質。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