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 ‘堅守’是悲壯的,但是如果連這兩個字都放棄,那只有悲哀了” 。在國家大劇院的休憩區,方亞芬用小勺攪拌著杯中的咖啡,說出這樣一句話,聲音很輕卻顯得格外擲地有聲。那晚,上海越劇院的青春版《家》作為剛剛結束的國家大劇院越劇藝術周中唯一一部男女合演戲登臺演出,但是此次帶隊進京演出的上海越劇院一團團長方亞芬卻眉頭一緊,“我問了下,這次來國家大劇院演出,出票并不理想。我們的戲通常都是由市場來考量的,尤其在上海的演出都是演出前幾天票都售罄的,這次票賣得不好,總歸有些沮喪吧。 ”上海越劇院此次帶來的青春版《家》作為越劇藝術周中唯一一部男女合演的民國題材戲,包圍在幾部繁花似錦的女子越劇經典劇目之中,確實顯得有些“另類” ,甚至是陌生。不熟悉的唱段、不熟悉的演員……但是如果你步入劇場,看了這出戲,卻會有不少“驚艷”之感。繼《家》之后,由方亞芬領銜的上越一團全新制作的大戲《銅雀臺》日前在滬首演,又在滬上刮起一場男女合演越劇的“小旋風” 。
撐起一個“家”
男女合演是1953年周恩來總理來上海時和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提起的,目的是改變越劇單純女演員的陰柔局面,擴展越劇表現題材。60年來,上海越劇培養了劉覺、史濟華、張國華和趙志剛、許杰、張承好等兩代男演員。“女子越劇”和“男女合演”兩花齊放,形成了上海越劇的繁榮局面。上海越劇院分一團和紅樓團,一團的特色便是男女同臺。它的男女同臺并不是指在舞臺上安插幾個男演員做龍套的角色。而是男主角的啟用上,用上真正的男性,其他的角色,也大多是男人演男人,女人演女人。
第一代越劇男演員曾有過一上臺就被觀眾轟下臺去的經歷,因為觀眾對越劇男小生的不習慣,到了第二代越劇男演員趙志剛這里,男女合演終于算迎來了一個小輝煌。2011年曾任上海越劇院一團團長的趙志剛離開劇院,去了杭州,劇團曾陷入了一個困難時期,一團青年演員多,缺乏一個帶頭人,領導把眼光投向方亞芬,希望她勇挑重擔,方亞芬思前想后,咬牙撐起了這個家。
2011年6月起,方亞芬擔任上海越劇院一團團長。劇團是事業單位,國家全額撥款,一年的演出指標為90場。“全額并非全員,實際上,劇團還是與經濟效益掛鉤的。 ”方亞芬說,“當了團長后,怎么協調矛盾、怎么為職工爭取利益,都要格外上心,要擔綱演出抓創作,還要管好一個團隊,對我來說真是很大的考驗。 ”之前,方亞芬是一位名演員,擔任團長后,她除了到外地演出,只要人在上海,天天到單位報到。
經常有青年演員管方亞芬叫“女王” ,方亞芬便發嗲說道,“我不要當‘女王’ ,‘女王’好累不說還好老,我愿意當無憂無慮、人見人愛的‘公主’ 。 ”說到《家》的復排,方亞芬表示,“之所以選擇推出青春版《家》是因為現在缺少好的劇本,無法為青年演員度身定制原創的男女合演劇目,而《家》則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男女合演劇目,可以讓青年演員有一個較好的展示平臺。 ”雖然越劇《家》呈現給觀眾的是一個充滿傾軋爭斗的、沒落崩潰的封建大家庭中幾對青年的愛情悲劇,而在臺下青年演員們認真刻苦、互幫互學,經常互相把場打氣、提出修改意見,儼然是個和睦的大家庭。劇組還特意定制了寫有大大一個“家”字的汗衫作為工作服,在劇場排練時,方亞芬以及復排導演胡勖等都穿著工作服“招搖過市” ,頗引人注目。方亞芬說,“我們團的氛圍非常好,有凝聚力,充滿青春氣息。小年輕們對事業很熱愛,遇到困難也百折不撓,他們真是愛舞臺上的那個《家》 ,也愛工作中團里這個‘家’ 。 ”
再上“銅雀臺”
上海越劇院如今的位置——復興西路,與方亞芬的恩師、越劇袁派創始人袁雪芬的故居相距不遠。袁雪芬與方亞芬的師徒情分,整整持續了近30年,直到2011年袁雪芬去世。1983年,方亞芬隨鎮海越劇團到上海演出,時任上海越劇院的院長袁雪芬對這個頗有靈氣、扮相甜美的女孩十分欣賞, 1984年方亞芬考入上海市戲曲學校越劇班,攻花旦。這名年輕的越劇苗子飛速成長。1987年,方亞芬進入上海越劇院,名氣在越劇界漸漸打響。袁派是越劇最早出現的流派之一,袁雪芬對徒弟的嚴格也是很出名的。方亞芬回憶,老師在世時,基本不對自己的演出說贊美之詞,而是以“斧正”為主。袁雪芬一直對愛徒強調:認真唱戲,清白做人。方亞芬也一直秉承“唱戲等于做人”的觀念,在舞臺上演得用心,舞臺下活得坦蕩。
在同行看來方亞芬是個各方面素質都很全面的演員,無論是扮相、唱腔、身段、表演都很出色。戲劇界前輩評價方亞芬:音色甜潤明亮,唱腔質樸自然。善于吸收融匯,不僅具有袁派唱腔的魅力,而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方亞芬1993年和2006年兩次獲得“白玉蘭”戲劇主角獎、2007年則最終摘得了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
剛剛在滬上演的《銅雀臺》22年前曾經演出過,原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主任胡導曾撰文贊賞該劇“為越劇審美作了一種開拓” 。1996年,上海越劇院對該劇重新加工,改名《曹植與甄洛》,由女子越劇改為男女合演。此番是第三度重排,算是上海越劇院為男女合演團度身打造了一臺“新戲” ,這也是紀念越劇男女合演60周年的一部作品。 《銅雀臺》改編自言秋士編劇的《曹植與甄洛》 ,但編劇李莉、黃嬿只保留了劇本的五分之一,對劇本進行重新編排和開掘,一改以往甄洛的花瓶形象,以全新的女性視角,重塑并深入刻畫了這位傳奇女性角色。
方亞芬說自己飾演“甄洛”是甘當“大綠葉” ,為的就是給青年演員們助陣。 《銅雀臺》中的男一號曹植由陸派小生徐標新飾演。在上一版《曹植與甄洛》中扮演曹植的是趙志剛,依照以往劇團的“慣例” ,新一版的曹植會選擇趙志剛的學生齊春雷扮演,但劇組在權衡了兩位年輕男小生的特點之后決定由徐標新扮演曹植,而由齊春雷扮演戲份相對較少的曹丕。說到這一點,方亞芬大贊自己的團是一個非常團結的團隊,她說這一安排并沒有讓兩位演員生了“心病” ,反而在排練中十分和諧。值得一提的是,方亞芬特別強調要把徐標新的名字放在自己的前面,因為在她看來曹植才是劇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