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韓流”頻襲,國產劇何去何從?(宗和)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3月19日09:3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宗 和


      最近,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在國內掀起了追劇熱潮——在視頻網站,該劇點播累計達3.5億次;在新浪微博,前5個話題中4個都與該劇有關!甚至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期間,該劇也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比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被記者問及對醫患關系電視劇的看法時,便意味深長地給了這樣一個回答:“說不定電視最好的可能是《來自星星的你》。”

      《來自星星的你》的悄然走熱,也引發了人們對國產劇的關注與議論,很多人都問,“國產劇哪兒去了?”

      韓劇火爆的背后

      韓劇在中國大陸流行,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1993年甫一引進,便令觀眾眼前一亮。只不過當時由于從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引進的電視劇風頭正旺,因而韓劇還沒到大火大紫的程度。而自從1997年《愛情是什么》一炮打響以后,情況便截然不同了,《藍色生死戀》、《人魚小姐》、《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大長今》……每一部韓劇的播出幾乎都得到了國內各階層觀眾的歡迎和認可。尤其以家庭主婦為主的女性觀眾群體和年輕觀眾群體,更成了韓劇不折不扣的擁躉。

      不能不承認,韓劇在劇本創作、劇情設計上是有獨到之處的。韓劇一般不講大道理,更無“高大全”,唯以平實、感人取勝。電視劇要靠內容吸引觀眾,而韓劇的內容往往很簡單,很可能就是圍繞一個家庭或一對戀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來講故事。但可貴的是,在故事里會融入大量的“真、善、美”成分,帶給觀眾美的享受、美的榜樣、美的啟迪。

      今年兩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表示,有時候也會看看韓劇。他還在兩會期間以《來自星星的你》為例,跟有關代表委員交流文化傳承、電視劇創作等問題。

      在韓劇火爆的背后,還有一個問題值得重視與思考,那就是政府的扶持與幫助。韓劇之所以能風靡眾多國家,除了其自身拍得好以外,與韓國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與運作上的協助是分不開的。

      從上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風暴開始,韓國政府在以電視劇為主體的廣播電視業采取強力干預與扶持政策,通過立法保障、政策引導、資源協助等方式管理、保護和扶持電視產業。1998年,韓國文化觀光部特別下設文化產業局,專門對本國的電視電影等文化產業進行專項管理和扶持。1999年,韓國國會通過《新傳播法》等相關法律,要求地面電視事業者必須保有80%以上國內制作的節目,對國產電視劇的播放時間設下限,而對進口電影的播放設上限。這樣一來,韓劇不僅在國內受到特殊的優待,更為下一步進軍海外市場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而同時,韓國政府還設立影音分支公司,幾乎全額補助翻譯與制作費用,負責將韓語作品翻譯成外語,促進其順利出口到海外市場。為保證韓國影視制作人才不會斷供,韓國很多大學都設有電影及戲劇系,并且是從大學本科開始一直到碩士、博士。當然,這些專業所需的資源和獎學金也是由政府提供的。

      韓國政府推動電視劇等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進入21世紀,隨著《大長今》等劇的熱播,韓劇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本土,而是覆蓋亞洲、美洲、歐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2011年,韓劇出口額達到了1.58億美元。

      而我們的國產電視劇,同樣需要政府下大力度進行扶持與推廣。針對熒屏上的“韓流”現象,若干年前就有很多影視界大腕表達不滿,其中最為引人注意的,當數導演尤小剛指出的“韓劇貿易保護論”。尤小剛表示,雖然韓劇熱播于中國的各個電視臺,但在韓國的KBS等電視臺卻有著“華劇禁播令”,這實質上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下的“單向出口”。

      韓國有《保護電視電影法》、《文化產業促進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為韓國影視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而在我國,雖然也有對電影、電視劇行業的一些管理規定和鼓勵措施,但目前依然缺乏一個整體連貫的產業政策。其實,我們的很多國產劇是非常優秀的,值得向海外推廣,如果政府部門能在這方面多加扶持,一定會促使國產劇更快更好地發展。而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國產劇在海外播出,也能為重構中國文化形象提供幫助,并且為國家帶來大量外匯,可謂一舉多得。

      國產劇何去何從?

      中國被稱為電視劇的生產大國,其數量“雄踞”世界第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在上月舉行的中國電視劇全產業鏈金融交易會上披露,國產劇從2000年突破一萬集以后,每年都以數千集的數量在持續增長,直到2012年創造歷史新高,達到了年產量17000集。

      如此高的年產量,國產劇出口海外為什么那么難,尤其是比不上韓劇那樣火爆呢?曾有業內人士為之把脈,提出了困擾國產劇出口的三大原因:眼界窄、種類少、質量不高。

      著名電視劇制作人張紀中也認為,在韓劇的風行面前,國產劇更應該學會自救,解決問題的思路還在于把我們的作品拍好。

      不可否認的是,韓劇的種類也不是很多,題材也不是特別的廣泛,有些作品甚至給人以雷同感。但是,韓劇更注重內核和靈魂,以及傳統文化的升華。韓劇對家庭倫理、愛情觀念、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詮釋,既弘揚了傳統文化,又傳遞出真善美。廣大觀眾之所以趨之若鶩,就是不舍傳統文化之精髓,不放棄對真善美的追求。而世界各地,生活雖有差異,文化卻是相通的,人性更是相同的。因此,緊抓傳統文化不放,努力宣揚真善美的韓劇,不僅受到韓國本土觀眾的歡迎,也受到了中國等其他國家觀眾的追捧。

      反觀我們的國產劇,在這方面卻做得不夠。雖然國產劇也有自己的特點及優勢,比如神話劇、歷史劇、戰爭劇等比較出色;并且有不少作品成為經典,諸如《西游記》、《封神榜》、《三國演義》、《亮劍》、《士兵突擊》等,但在家庭劇、言情劇等方面,卻顯得乏力,叫得響、走得出國門的佳作更不多。尤其是好多現實題材作品,過度渲染社會矛盾、家庭沖突、三角戀、婚外情、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等內容,不僅令觀眾看了壓抑,也或多或少產生了消極作用,甚至是負面影響。這類電視劇雖然容易吸引眼球,但比起傳遞真善美的韓劇來,無疑稍遜一籌。事實上,我們中國的文化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精彩紛呈。只要善于挖掘和發揮,完全可以制作出能夠在世界各地傳播、熱播的電視劇。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